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臨床觀察中醫養生的內容主要指什麼?

臨床觀察中醫養生的內容主要指什麼?


臨床觀察中醫養生的內容主要指什麼?


所謂生,就是生命,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隨著廣大民眾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養生保健民成為現代人追求健康,追求長壽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臨床觀察中醫養生的內容主要指什麼?


一、順應自然人生存於自然界中,與其有著密切的聯繫。《黃帝內經》指出「人與天地相參合也,與日月相應也」人生活於天地之間,時空之內,形神機能活動不可避免的受到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科學養生必須置於環境之中,加以重視。季節更替,晝夜變化,水質土礦,植被綠化,生活境遇,人際事宜等均可影響身心健康。適之則利養生,逆之則有害健康。以季節更替為例,自然界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顯而易見。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均有一定限度,既不能太過,也不可不及。這就需要依據不同季節特點進行心身的適時調整。隨著自然界的種種變化,人體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春為年四季之首,萬象更新之始,春回大地,陽氣升發,萬物萌發生機,養生必須須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萌發向上的特點。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麻疹,流腦,水痘,扁桃體炎,肺炎,所以春季要謹慎流行病。春節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變化 無常。過敏體質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足,萬物茂盛,陽極陰生,萬物成實。《黃帝內經》中要求人們做到「夜卧早起,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穩定,往往令人反應遲緩,精神欠佳,容易煩躁,甚者出現中暑昏迷。因此,夏季想居要注意防暑降溫,但也應注意不可貪涼太過。否則容易賊風入中而得陰暑之證,年長之人又容易致風痹不仁,關節酸痛等症。若不明此理,隨心所欲,機體無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則疾病迭起。《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描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令時分,天地陽氣漸漸收斂,陰氣受到增長,所候由熱轉涼,萬物成熟,人體的陰陽也隨之而由「長」至「收」,氣血陰陽代謝也開始向陽消陰長過度。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養「收」為原則。在精神調養上也應順應季節特點,做到「心境寧靜「,才會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才能適應秋天的特徵。冬季氣候寒冷,《黃帝內經》中要求人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民有得,去寒就溫,無匯皮膚,此冬乞之應,養藏之道也「強調冬季的起居養生最宜旱睡晚起,以免擾動陽氣。尚需防寒保暖,護陽固精,以應冬季閉藏之氣。人只有認識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使生活起居、思想行為等隨時適應自然界各種變化,保持體內外的協調,才能防病保健,有利長壽。


二、運動形體,形體好比是生命活動的宅宇它內含精、氣、神,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形體又是人抗禦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膚、血脈筋骨、臟腑組織等均有抗邪抵外的功能。因此,養生防病須重視形體的調攝。《呂氏春秋》中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說明了動形以防精氣鬱滯的道理。運動形體還能增強脾胃機能,有助於氣血的化生。關於長壽老人的縱向研究表明,堅持適量體力活動或體育鍛煉者,90 歲後多數能獨立生活。


三、調節正氣,即保持人體正氣的充盈及其正常活動,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護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充滿全身,運行不息,推動和激發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維持著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盛衰和運行的正常與否決定著人體的強弱壽夭。正氣充實,臟腑功能旺盛,氣血充盈,衛外固密,即使有病侵犯,也可不發病,所謂「下氣存內,邪不可干「發病與否主要取決於正氣的盛衰,如生活起居違逆了四時的變化,可引起氣的耗散或氣的運行障礙;勞累過度、性生活不節可導致氣虛;久卧久坐等過逸行為,則往往造成氣行郁滯;飲食不當也會傷氣;情志失常則最易損氣和滯氣。另外,亂用補藥,往往損傷正氣於無形之中。導致臟腑經絡功能失常,精血津液代謝失常而使機體發病。

四、固護陰精陽精,指腎精,也包括其他臟腑之精,中醫視精為構成人體及促`高度重視。凡養生有道之人,均將其列為攝生首務。孔子有「知者樂,仁者壽」之論,民間有「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之語,遇事計較,性情孤僻,擔驚受怕者,常是誘發疾病或促人短命的常見因素。人的情志活動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映,喜怒哀樂在所難免。但若情志放縱偏激,極易影響


人體氣機,輕則引起協能失調,重則導致疾病發生,故而通過主動地控投影和調情志活動,避免產生反常的或不良的情緒狀態,可達到寧心攝神,健康長壽的目的。現代研究也證實,長期的精神緊張,情緒焦慮,心理壓力,可以直接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免疫功能處於抑制狀態,長期用神不當, 超過了人體調節適應能力,會耗傷精氣,引起氣行紊亂,陰陽失調,臟器受損而發病。因此,從養生防病角度而言,應常使精神清靜內守。這樣,精、氣、形可得到休養生息。精神情志常宜和悅愉快,避免躁、憂、悲、驚、怒等不良情緒。經常進行靜坐、欣賞音樂、書畫等藝術活動等,可以產生良好的調節效果。所以,靜神內守不是消極的靜止不動和逃避塵世,而是提倡合理用神,這樣對機體具有積極的休養調節作用。節慾安神,人生在世,孰能無欲,每個人都 應有一寂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期盼,慾望。但人之慾望,永無滿足,要養生保健,就必須節制慾望,誠能做到「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養生保健必須保持樂觀的處世態度和豁達的心理狀態,清代養生專著《壽世表編》給了我們莫大啟示:」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宜過擾,既事不留住,聽其自來,應以自然,


任其自去,念惕恐懼,好東憂患,皆得其正「按時作息,適當鍛煉,是起居養生的好習慣,現今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生活習慣,貪睡熬夜,缺乏運動,終日與電腦電視為伴,長此以往,這種不良的生活作息習慣,必然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儲存健康支取美麗 的精彩文章:

分析春季如何保肝護膽養生有用?
探討中醫養生方法是什麼?
臨床觀察對中醫養生的認識情況如何?
分析健康養生從哪些方面做起?
研究起居養生與進補養生有哪些聯繫?

TAG:儲存健康支取美麗 |

您可能感興趣

臨床研究中醫養生理論和健康管理內容指的是什麼?
觀察中醫治未病思想與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什麼是中醫養生?
為什麼老外特別痴迷中醫養生?中醫養生法有哪些?
觀察中醫養生保健初探情況怎麼樣?
臨床觀察對中醫養生的認識情況如何?
揭秘中醫養生的重要方法是什麼?
觀察道教養生觀對中醫養生理論有影響嗎?
研究中醫養生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探討中醫養生應該怎麼做?
觀察中醫養生讓人年輕的秘訣是什麼?
中醫養生 怎麼能預防糖尿病?
觀察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探討中醫養生方法是什麼?
胃癌的輔助治療方法和食療方,看中醫養生怎麼養胃
探索太極拳的中醫養生原理 具有重要的養生保健價值
養生方法、中醫淺談中醫養生法是什麼?
中醫養生與腫瘤預防 中醫養生方法都有哪些
觀察中醫養生及扶陽角度可以防治肝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