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海洋酸化對藍藻可能同樣有害

海洋酸化對藍藻可能同樣有害


新華社華盛頓4月29日電(記者林小春)海洋酸化可能讓許多海洋生物面臨威脅,而固氮藍藻一度被認為例外。但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固氮藍藻可能同樣是「受害者」。


海洋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海洋浮游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碳,其中一部分有機碳最終被埋藏在深海。如果沒有海洋的固碳作用,那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會升高一半。


浮游植物生長需要包括氮在內的營養鹽,而固氮藍藻是把氮引入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源頭。藍藻,也稱藍細菌,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浮游植物。一些藍藻能把空氣里的氮氣直接轉換為氨,被稱作固氮藍藻。藍藻固氮能力下降,就會導致海洋浮游植物的整體生長受抑制,進而造成海洋的固碳作用削弱。

束毛藻是藍藻的一種,據估計束毛藻可貢獻高達一半的海洋固氮作用。此前,多個研究認為海洋酸化會促進束毛藻的生長與固氮作用,這也成為學術界的主流看法。但負責這一最新研究的廈門大學教授史大林告訴新華社記者,他們的工作顯示,海洋酸化可能不像此前認為的那樣促進藍藻固氮,反而起到反作用,這對抑制全球變暖而言是「一個壞消息」,造成「假象」的原因可能與培養束毛藻所使用的人工海水有關。


史大林介紹說,人工海水由各種營養鹽配置而成,此前在實驗室里觀察到海洋酸化對束毛藻的正效應,可能是因為金屬(例如銅)和氨污染的毒性在酸化情況下減弱而造成的,「是一個假象」。當他們在研究中精確控制人工海水中的氨和痕量金屬兩種污染,結果證實海洋酸化對束毛藻的固氮作用起到的是負效應。


現實世界裡,束毛藻主要生長在寡營養的海水環境里,它的生長雖然不受氮含量的限制,但經常受鐵和磷含量的限制。研究人員還在南海北部3個站位採集束毛藻進行研究,這裡的海水鐵濃度較低,結果跟他們在實驗室看到的情況相吻合。


史大林說,海洋酸化包括兩個變數,一是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二是pH值下降。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束毛藻確實有好消息,即令其體內濃縮二氧化碳的能量需求降低,但問題在於pH值下降有一個負效應,且比正效應要大,所以凈效應為負。他說,這項工作為「之前有矛盾的結果提供了一個科學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民調持續領先 文在寅能否鎖定下屆韓國總統
盤點全球著名失落古城
東台市弶港鎮 做優「特色森林」小鎮
日本大臣稱311地震幸好沒發生在首都 引發眾怒辭職
季益順:專註一生做好壺

TAG:新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海洋酸化現狀及應對策略
海洋酸化洶湧來襲,海洋生物有危險?專家:有可能!
海洋正在改變,對南大洋酸化的新認識
海洋酸化嚴重影響海膽繁殖能力
持續的海洋酸化會對珊瑚造成什麼致命影響呢?珊瑚會為此消失嗎?
酸化的海洋是一把軟刀子
老是昏昏欲睡?原來是腦蛋白磷酸化在作祟
減緩「鈣化進程」!海洋酸化威脅大堡礁
土壤酸化是作物低產減產的致命因素
如果海洋酸化得不到控制,可能到本世紀末珊瑚就會從海洋消失!
睡眠機制新解:大腦累了,竟是蛋白質磷酸化在作怪
乙醇酸化學煥膚真的有必要做嗎?
鹽黴素可通過干擾核內體的酸化和病毒基質蛋白2的功能抑制流感病毒感染
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放大器」,全球海洋酸化的「領頭羊」
水稻種植也需要「綠色發展」?農藥污染、土地酸化怎麼破
海水酸化,水母獨霸
「酸性體質」是偽科學,但人體這個部位的酸化可不能忽視
組氨酸磷酸化對肝癌發生至關重要
調控睡眠需求的分子機制—蛋白質磷酸化水平
「去碳酸化」的可口可樂在下一盤什麼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