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Science子刊:基因組學或能終結「不可成藥性」

Science子刊:基因組學或能終結「不可成藥性」

▎葯明康德/報道


在現代藥物研發過程中,靶標識別和靶標驗證是藥物開發中極其重要的步驟。「靶標識別」一般指針對某特定疾病,確定藥物作用的正確位點;而「靶標驗證」步驟所涉及的工作則指代對該作用位點產生干擾影響後,科學地證明疾病生物標誌物和疾病終點層面的相關性。


據統計,迄今為止只有4%的藥物開發計劃最終帶來了獲得批准上市的藥物產品。造成如此低的成功率主要是因為兩大尚未解決的系統性缺陷:(1)最初的臨床前實驗是基於(非人體)的細胞、組織和動物模型而展開的,即使接下來的早期臨床試驗是在人體里進行的,但在支持藥物靶標鑒定和驗證方面一般不容易預測最終的治療功效,(2)明確獲得關於某一疾病新藥物靶標有效性的證據一般會拖到臨床晚期發展階段,主要是通過2期或3期的隨機對照試驗才能得到。

Science子刊:基因組學或能終結「不可成藥性」



一項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有望讓「不可成藥性」成為過去式圖片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所述臨床前研究可靠性差的原因也比較複雜,包括實驗設計時隨機化和盲法的不常規使用、由於物種差異導致人類疾病與動物模型的不一致性,以及對實驗結果顯著性質的過度解釋。其次,由於邏輯混淆和反向因果關係,基於人類觀察的研究不可避免會產生實驗誤差和信息誤導。來自1期階段臨床研究靶標有效性的證據也往往可能不足:因為1期研究主要圍繞葯代動力學和耐受性,試驗規模通常數量小、持續時間短,並且測量代謝結果的範圍狹窄。最後,在此階段針對感興趣藥物作用位點所產生的影響干擾也不確定。綜上所述,縱觀許多治療領域,因為臨床前和早期臨床研究提出的藥物靶標假說擁有太常見的錯誤和誤差,於是在高代價晚期隨機對照試驗中缺乏有效性變成常見問題,目前的藥物開發模式急需提高預測度和可持續性。

為了找到確定藥物靶標的更好方法,一部分科學家們逐步把目光投向人類的遺傳物質,借鑒基因組學的重大進步和優勢。比如說,基因組廣泛關聯研究(GWAS)已經被應用將DNA序列中的小差異(稱為SNP)與疾病關聯起來。這些研究為藥物發現提供了寶貴的證據來源,可以指導研究人員,為藥物的潛在靶點提供信息。一個很廣為人知的例子就是通過GWAS識別的2型糖尿病基因位點,它們編碼一些蛋白分子,因此衍生的格列酮(glitazone)和磺醯脲類(sulphonylurea)藥物已經被用於治療糖尿病;然而目前看來,只有有限數量的基因組構成可能成為藥物靶標的相關蛋白質。

Science子刊:基因組學或能終結「不可成藥性」



散點圖中的每一個點,代表了一個含有「可成藥基因」的GWAS信號圖片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最近,來自EMBL-EBI、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等機構的新研究提供了更新的「可成藥基因組」數據和工具,有望在此基礎上將藥物靶標與疾病相匹配、開發新葯並為以前開發的藥物尋找新的用途。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提供了創新資源來促進推動藥物發現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多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協力合作,重新定義了「可成藥基因組」的含義——它指的是編碼蛋白質、可以被用於藥物靶標的基因集。以前的「可成藥基因組」估計主要集中於小分子化合物藥物,現在更新的集合包括了更大的生物藥物製劑,如抗體藥物。EMBL-EBI的Anna Gaulton博士解釋說:「我們希望確保研究人員了解所有最具希望的藥物靶點,以便他們能夠集中力量,追蹤最佳線索。其中一些『可成藥基因』已曾被鑒定,關聯GWAS中的疾病,但這只是『可成藥基因組』的一小部分——我們估計其實高達4500個基因可被開發利用。」研究人員之一、John Overington博士也補充說:「一個可能因素是GWAS中使用的某些常用基因分型陣列不一定涵蓋所有可能制定良好藥物靶標的基因。 我們的工作被用來指導一種全新的基因分型陣列的開發,其中包括更全面覆蓋針對可成藥基因的變體(variants)。」


倫敦大學學院心血管科學研究所的Chris Finan博士說:「如果我們希望幫助人們找到新的靶標位點,那麼最新的工具和數據就非常重要。但是不要忘記,藥物再利用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現有藥物是否對不同的疾病有效。


倫敦大學學院心血管科學研究所和Farr研究所的Aroon Hingorani博士解釋說:「新陣列可能會在藥物靶標識別和驗證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國家級別的生物庫或常規電子健康記錄資料庫不僅覆蓋全面而且數據豐富,好好使用這一類基因分型數組將是藥物發現領域的一個重要資產。與單一疾病GWAS不同,這些資料庫同時捕獲了廣泛的生理學、生物化學、成像表型以及臨床診斷信息。」


本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Farr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健康信息研究所的Juan Pablo Casas博士補充說:「我認為我們研究發現的這種方法為提高藥物開發成功率提供了一大有效途徑,有助於解決藥物開發中的效率低難題,還可加大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葯明康德 的精彩文章:

葯明康德微信團隊邀您加盟
重磅!CRISPR關鍵專利今日判歸張鋒團隊
47名科學家入選陳·扎克伯格倡議
看看細胞,人工智慧就能找到新葯?
葯明康德宣布收購臨床前新葯研發服務公司輝源生物

TAG:葯明康德 |

您可能感興趣

轟動性成果,6篇Nature Genetics及2篇Nature Biotec文章同時闡述棉花基因組學進展
Nature子刊:癌症基因組學重大突破!泛生子成功繪製惡性腦腫瘤基因圖譜
組學定量分析中的Normalization問題
雙向選擇的聯手|GENEWIZ與Brooks Automation合併,延伸基因組學服務
Nature 子刊:基因組學揭秘高危白血病治療新方案
Nature子刊:全新脂質組學構象圖譜可為未來脂質組學研究提供可靠數據
癌症基因組學取得重大突破!泛生子科學家再次發現惡性膠質瘤關鍵致病基因|Nature子刊
Science:我國科學家通過優化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分析結直腸癌異質性
Coach計劃/Rock先生與IT互聯網小組學員分享《職業發展與自我認知》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線粒體乙醯化:蛋白組學,sirtuins去乙醯化酶,以及對代謝和疾病的影響
Plant Cell經典案例:從組學數據到轉錄因子調控網路建構
NEJM主編訪談:遺傳變異、基因組學和罕見病診斷
Freenome完成1.6億美元B輪融資,加速早篩多組學血液檢測平台開發進程
PLOS ONE:西方飲食誘導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脂質組學和轉錄組學分析
BMC基因組學旗艦期刊
新鮮肉or凍融肉?雞肉or牛肉?蛋白質組學技術給你答案
使用單細胞多組學探索TNBC病人的新輔助化療療效
蛋白組學揭示BIRC5抑制感染HIV-1細胞凋亡的機制
英基因組學研究所:否認欺凌和性別歧視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