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萬惡之邪 教你這八招來祛濕
(原標題:濕氣是萬惡之邪 八招教你排排濕氣)
春夏交替,雨水又開始增多,這會讓濕氣加重,可偏偏——中醫最怕濕邪!濕氣被稱為「萬惡之邪」「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它。
濕氣重容易生病
現在的生活方式大不一樣了。大家喜食膏粱厚味,吃燒烤喝冰啤,四季離不開冰激凌,口味重而多咸,而且夏季還吹空調。這就造成外常為寒氣環繞,濕不能越,導致容易出現體內濕重。
據統計,有超過60多種疾病與濕氣有關。如肥胖、水腫、腹脹、濕疹、皮炎、痤瘡、泌尿系統感染、女性白帶增多瘙癢等。
最嚴重的是:濕氣可能引起頑固性肥胖,這種肥胖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身上的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因此,去除體內濕氣,刻不容緩!
身體反應告訴你濕氣重
1、小腿肚子發酸發沉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當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時,也是體內有濕氣的典型特徵。
2、刷牙惡不噁心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3、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4、洗漱時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8招教你排排濕!
1、越懶越要運動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都會造成濕留體內。而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快走、慢跑、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飲食清淡少吃生冷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
3、避開濕氣環境
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4、經典莫過薏米紅豆
提起祛濕,薏米紅豆怎麼也繞不開。中醫都稱薏米為「薏苡仁」,是祛濕消腫的上品。紅豆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的功效。由於紅豆性善下行,古人有「多食令人瘦」的說法。不需考慮什麼比例,將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濕效果極佳。
5、陳皮+薑汁泡水喝
陳皮祛痰濕,薑汁有辛散的作用,都是除濕氣的「小能手」!
6、荷葉煮茶也不錯
荷葉雖然比較「小眾化」,但效果好當然要大力推薦一下。這道是涼茶的經典配方,有清暑利濕、涼血止血的作用,去中藥店買點吧。將荷葉撕成小片,用開水沖泡就可以了,淡淡的清香,再配點冰糖,一天喝兩次,的確是夏季美飲。
7、山藥+冬瓜熬湯
每天用一段山藥加半斤冬瓜熬『健脾祛濕元寶湯』,山藥能健脾,冬瓜能祛濕,這兩樣可謂祛濕的『黃金搭檔』。
8、按揉陰陵泉
足三里、陰陵泉和三陰交都是很好的祛濕穴位,濕氣重的人平時可以多揉揉。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
屈膝,在脛骨內側髁的下方的凹陷中,就是陰陵泉穴。
在內踝尖上用自己的手指4指之上,按壓有一骨頭,三陰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濕氣乃百病之源,這裡教你怎樣除濕氣!
※致病的「六淫邪氣」,中醫最怕濕氣,除濕氣要這樣去做
※濕邪是百病之源 濕氣重吃什麼祛濕
※原來這麼多病和濕氣有關,頑固性濕氣要這樣祛除!
※濕氣太重,身體有哪些信號,這幾招教你輕鬆祛濕
※濕氣—萬惡之邪,每天這樣做,讓濕氣靠邊站!
※濕氣帶來四類病,四招去濕氣
※濕氣重常有這幾個表現,三招教你輕鬆祛濕
※濕氣過重會造成這麼多疾病?濕氣問題可不要小覷,這三招幫你去濕!
※「有濕百病生、無濕一身輕!」濕氣有多可怕,趕緊除去體內濕氣!教一你招去除體內濕氣
※十人九濕,這樣做可以簡單祛濕,排出濕氣萬病除
※肥胖很可能是「濕氣」惹的禍,教你四招輕鬆祛濕氣
※十女九濕,濕氣重的女人老得快,祛濕氣,這招很神奇
※祛除濕氣,這幾招幫你看出來
※濕氣很重如何祛濕?教你一招,半個月排毒去濕,濕氣慢慢消失了
※要想去濕氣,常吃這「4寶」!更有祛濕妙招,快准狠搞定濕氣難題
※「濕氣」纏身怎麼破?每天堅持吃這些,濕氣一掃而光
※這樣喝茶,可祛濕氣
※濕氣是什麼鬼?用好這關鍵三招,濕氣除光光!
※教你分清「濕熱」還是「濕寒」,祛濕食物吃的准,濕氣不來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