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層次越高,越懂得控制情緒

層次越高,越懂得控制情緒

當你發脾氣時,智商將被情緒所俘虜,就會變別人眼中愚蠢的人。


01


《荀子》中曾曰:「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一個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而高層次的人則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他更懂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有更沉穩的內心,喜怒不形於色。

一個人的層次不是由社會階層、財富、學識、地域或是出生背景決定,而是由眼界、格局、經驗、閱歷、三觀、自控力和情商來決定。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他們更懂得控制情緒中的人格和修養的意義。


最近小夢又和我說她辭職了,這已經是她第三次辭職了,每次工作不到三個月就直接走人。


這次的辭職走人的理由是老闆太坑,不夠重視她,總是安排她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而真正地導火索是她和同事起衝突,還和人家大打出手,說同事欺負她。


結果是小夢太任性,容不得別人對她有一點點偏見。


她的上司讓她和同事和睦相處,相互退一步,可是她就堅持自己是對,然後就自己在轉正的第十天走了。


她說自己這次是真的想留在公司,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公司的環境和福利好。


可是就是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太任性了,她覺得自己都已經當同事面發脾氣了,就拉不下臉來道歉,最後以離開結束。


她說完後還一通抱怨,說:


你不知道我實習期三個月過得有多苦逼,每天做的都是些雜事,端茶倒水買咖啡,還兼清潔員。每天在電腦前做著一些枯燥的工作,還需要一整天守在印表機前,也沒見安排什麼比較重要的工作。

我回:


誰的職場不委屈,誰開始工作不是從打雜開始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你已經是成年人了,要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買單,不要讓自己栽在自己的壞脾氣中。


小夢如果不那麼任性,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麼她就不會像現在一樣後悔,也還會呆在自己喜歡的公司工作了。


她努力一點,主動一點慢慢地也就會得到更多的機會,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應該把你的脾氣和情緒調成靜音模式,不動聲色地對待帶工作。


而真正優秀的人,以做事為主,會把傷害大局的情緒擺在一邊。


你只有控制住情緒,才能成就最大的能力。


其實情緒就是你智慧不夠的產物,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即便給你全世界,你也早晚會毀掉一切。


你要做的是成為心態的主人,而不是情緒的奴隸。

層次越高,越懂得控制情緒


02


上周琳琳從家裡回來,和我說她媽媽真的特別控制不住情緒,還特別愛抱怨和嘮叨,抱怨起一件事情沒完沒了。


而她媽媽的壞情緒就像傳染病一樣,傳染到家庭里的每一個人身上,使得那一整天家裡的氛圍都是低沉沉的。


那天琳琳爸爸買了一台有助於頸椎拉伸的器械床回來,這本是好的事情。


可是在組裝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組裝好的這個東西不能很好的運行。


琳琳的爸爸組裝完去工作了,琳琳的媽媽就一直在試那台頸椎拉伸床,但是在那裡操作了很久,都不能達到好的效果。


而她的媽媽知識水平有限,看不懂操作書。


琳琳在房間里處理一些學校的事情,在吃晚飯的時間出來,她媽媽就對她爸爸一頓抱怨,說:


這買的是什麼東西,一點都不好用。還說是買給我的,其實是你爸自己要用的。你爸就是個愛自己的人,自私自利......

然後就一直說一直說,簡直沒什麼東西能夠讓她媽媽停下來。


琳琳本來是在廚房裡給她媽媽打下手,也想勸勸她媽媽。


可是她媽媽情緒一上來,就控制不住了。


她就是要把她的壞情緒釋放在整個房間里,到最後越來越控制不住。


說完琳琳的爸爸,就說琳琳,言語激烈中含憤怒。


她媽媽說琳琳:


你也是個只愛自己的人,為了追求你自己的目標,一個勁地往前走,完全不顧父母的死活。還不想回家,你乾脆呆在外面別回來了。每天在大學裡也不知道你真學還是假學,父母的錢都是血汗錢,一點都不懂事,就知道為自己。這麼大人了還做不好家務,也養活不了自己.......


琳琳當時一臉懵逼,之前她媽還說自己女兒有出息,突然怎麼畫風一轉。


她就躲開到房間,而她媽媽竟然能從廚房出來進入房間,指著在房間看書的女兒繼續言辭激烈地罵。


她媽媽的這種抱怨,是因為他爸爸買的那台器械操作效果不好,然後心情不好,情緒來了。

琳琳爸爸不在家,她罵完抱怨完,還是不解氣,就把這個壞情緒轉移到在家的女兒身上了。


琳琳媽媽的這種壞情緒控制不住,等琳琳爸爸回來有事一頓抱怨。


就使得原本一個歡樂氛圍的家庭,籠罩在充滿暗黑能量分子的環境中。


這所謂的控制不住情緒,是因為你的怒火就是虛弱的前奏,是你對這個世界毫無辦法之後最無力的發泄,解決不了任何實質問題。


而層次越低的人,往往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他們的心胸和眼界太狹窄,素養和自控力也不夠。


他們只能通過壞情緒的發泄,藉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層次越高,越懂得控制情緒



03

都說:如果你是對的,你沒必要發脾氣;


如果你是錯的,你沒資格發脾氣。


而人只要脾氣好,凡事都會好。


看到這樣一個有關林肯的故事:


一天,美國前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那裡,氣呼呼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傢伙。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里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幹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里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看林肯的處事方法,就會知道他能成為美國總統不是沒道理的。


他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情緒,也能很好地調節和調整自己的心態。


《教父》裡面有句著名台詞:永遠不要讓家族外的人知道你的想法。


這句台詞在宋美齡身上就能很好的體現了。


據說,宋美齡因為當年英、美、蘇、中是同盟國,對丘吉爾看不起中國很是不滿。


那時雖然羅斯福把中國看成四強之一,但是丘吉爾的態度卻一直不贊成,這讓宋美齡非常惱火,就一直拒絕訪英。


甚至,丘吉爾到美國訪問時提出想見同在美國的宋美齡,她也好不猶豫且堅決地拒絕。


看到《顧維鈞回憶錄》描述,有人提醒宋美齡見丘吉爾會給對方臉上增光,她立刻表示:「放心,我不會幫他這個忙。」


可是,1943年11月,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參加英、美、中三國首腦開羅會議,她和丘吉爾不可避免地會面,兩人有過一段經典對話。


丘吉爾說:「委員長夫人,在你印象里,我是一個很壞的老頭子吧?」

宋美齡沒有回答「是」或「不是」,直接把皮球踢回去: 「請問首相您自己怎麼看?


」丘吉爾說:「我認為自己不是個壞人。」


她順勢回答:「那就好。」


宋美齡地這一回答,既不違反外交禮儀,也不違背自己內心,還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對丘吉爾討厭的情緒。


因為外交和生活是一樣的,靠的不是脾氣,而是你的實力。


林肯和宋美齡則都是高層次人的代表了,他們不僅有寬的眼界、大的格局、豐富的閱歷,也有強大的自控力和高情商。


層次低的人面對這一問題,可能就不一定處理得當了,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就是最大的成功。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他們的智商不會被情緒俘虜,不會用表達自己的壞情緒來宣洩自己的不滿。


他們理智且充滿智慧,有著高情商,明白你宣洩的情緒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而所謂的看別人不順眼,其實是你自己的修養不夠。


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做一個高修養、高層次、高情商的人。


因為剛者易折,柔者長存。完善自己的個性,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不要隨意發脾氣,那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你隨意的發脾氣,會顯得你很沒有素養。


當你發脾氣時,智商將被情緒所俘虜,就會變別人眼中愚蠢的人。


作者簡介:若愚,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95後追求夢想的英語專業姑娘,時常覺得自己智商情商不在線,喜歡寫溫暖治癒的文字,熱愛閱讀,喜歡一切溫暖文藝的東西。簡書@若愚gir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職場,就是得體的角色扮演
低調,才是管理的本質
我們想快點成功,是想讓父母早點看到
未來互聯網會連接動物、植物或岩石嗎?
郝景芳獲全球科幻界最高獎項「雨果獎」,是時候好好讀一下《北京摺疊》了

TAG:職場 |

您可能感興趣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高層次的人,懂得控制情緒
《論語》:層次越高,越懂得控制慾望
情商越高的女人,越懂得控制脾氣
越想控制,就越無法得到的星座
很容易被這三大星座激起控制欲,但越控制距離越遠
控制血糖不能只看高低,忽視了這些情況,糖尿病就會越來越重
越是水平次的領導,越喜歡用這四個套路控制下屬,常常越管越亂
高血壓越來越年輕化,怎樣治療和控制?
最高級的情商,不是控制情緒而是「笨」
合理控制血糖 不是越低越好哦
尿酸偏高,控制尿酸升高這些方法,不要錯過!
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怎麼樣去喝水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壓
越愛你,控制欲就越強的星座
得了高血壓,這幾件事得做好!血壓會很好控制,不再升血壓
高血脂不加以控制,會引起四種併發症,不要忽視了!
高血壓得不到控制竟會發展成這些疾病!
印度民眾遊行抗議的局勢升級,軍方出動也很難控制,情況不太好
這種高血壓很難治,血壓控制不好,要看看!
高血壓患者控制情緒很重要,控制情緒是高血壓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