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養心 養身 養性 養胃 養腦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養生先養心
人有喜怒哀樂,人的心情之於養生有著極大的影響。養生先養心,養心要做到保持心情舒暢,遇事不急躁,不沮喪,不過分喜怒,自始至終,保持心情隨和。對於不如人意的事情要客觀看待,從容地應對,尋找解決事情的關鍵之處。與人相處要真誠以待,學會寬容體諒,不斤斤計較生活、工作中的得與失,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不論何時,拿捏好自己的情緒,對周圍的人與事予之一笑。
養生先養身
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養生的重要基礎,下層基礎牢靠,上層建築才能夠屹立不倒。在平時的空閑里,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才能遠離疾病。
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不過分賴床。現如今,熬夜、通宵成了現代年輕人的標籤,殊不知,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然變得不好:白天嗜睡,精神狀態不佳,視力下降、疾病頻繁等等。晚上10點至次日凌晨2點是最為重要的睡眠時刻,人體的肝臟需要得到放鬆,促進循環,排除體內毒素。睡眠不僅是一種行為,而且是一種狀態,睡眠工作做得好,身體自然能呈現良好的狀態。
養生先養性
「性」謂之秉性,性格,亦可謂之態度。培養自己堅持不懈、積極向上的性格,熱愛生活,能夠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或是在和諧靜謐的公園長椅上賞賞花,看看書,或是熱愛生命,致力於公益事業,亦或是始終如一日的山間晨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個人性格變好了,「生」的質量也便提高了。
養生先養胃
提及養生,你首先聯想到的是什麼?對的,飲食。個人飲食習慣與養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如何養胃?首先,飲食上應當規律。一日之計在於晨,一頓豐富的早餐是每日工作/學習的動力源泉。實際證明,心情直接影響著人的食慾:悲傷時,胡吃海喝;興奮時,大吃大喝...其次,食物搭配應當合理。選擇健康的食物,葷素搭配合理,飯後搭配適當的水果,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同時還能補充維生素及水分,讓生命充滿活力。最後,喝水排毒。白開水不僅能補充人體水分,而且還能疏通腸胃,清理體內毒素。白水雖無味,但於健康有益。每天喝8杯水,你做到了嗎?
養生先養腦
腦是人體的高級神經活動中樞,它通過感覺器官和周身神經系統,維持、調節人體各器官功能的正常活動。中醫認為「心主神明」,腦為神之本,神強必多壽。腦的健全與否,對人體健康關係極大。因此,養生宜先養腦。
養生的宗旨是身體陰陽平衡,《黃帝內經》中養生的主意觀點是陰陽平衡,陰陽平衡人則健康,有神;陰陽失衡就會患病,早衰,甚則死亡,當身體陰陽失衡時,要注意養生,使身體陰陽恢復平衡,病自然就好了。
一首俗語《養生詩》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身體健康
早起一杯水,清腸又潤胃。
常吃一點蒜,抗癌又保健。
多食一點醋,不用上藥鋪。
多吃一點姜,益壽保健康。
每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一頓要吃傷,十頓要喝湯。
多煉一身功,年老少生病。
煉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無病一身福,長壽萬事足。
要活一百多,心胸要寬闊。


※經常胃痛怎麼辦 推薦三款養胃藥膳
※剩飯煮粥助胃部消化?小心喝粥養胃的4大誤區
※養胃和傷胃水果名單!
※養生要養胃,胃好消化好!
TAG:養胃 |
※養生、養性和養命
※傳統養生的核心,以香養性
※養性無雜念 養生貴有恆
※修身養性從養一盆綠植開始—養綠植的親身體驗
※張賢會:┏養生就是養性命
※喝茶養生不如用茶道養性
※中醫認為不同年齡段的養生法則,學習如何養生,補肺氣修身養性
※放鬆身心、修身養性,瑜伽:你最好的養生選擇
※師人師物師自然,養樹養花養性情!
※修身養性、四種心態
※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國學教育的四個階段
※菖蒲,養性!
※養生備於理:五德養性益五臟之說
※養殖蘭花本是修身養性,不應複雜化
※養棵花修身養性,點亮生活!孕婦房間放什麼植物好?
※什麼是修心養性?
※抄寫心經,修身養性
※盆栽欣賞:「養樹養景養性情」,這樣美麗的盆栽足夠你陶冶性情!
※修心養性,溫暖和善
※莊子修身養性觀點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