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劉曉峰】妖怪學研究

【劉曉峰】妖怪學研究

妖怪指自然界奇異怪誕的事或物。所謂反常為妖,《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非常則怪,《說文解字》釋怪為「異」。在古代中國妖與怪最初都是違背現實秩序的負面因素。一如《漢書·循吏傳》所稱:「久之,宮中數有妖怪,王以問遂,遂以為有大憂,宮室將空,」這裡的妖怪即指各種反常的怪異現象。

妖怪在人類文化中存在的歷史相當久遠,是人類文化傳統中對於反常與非常的事物的理解與想像,是人們對不可思議的力量和非日常、非科學存在的理解和表現。不同的民族因為自然環境與文化傳統的差別,對於妖怪的認識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在英語世界中,人們一般用fairy和monster來表現妖怪。但fairy和monster和東亞地區的妖怪,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在東亞地區,有關妖怪的各種記載與佛教、道教的諸神同時存在於人們的認識世界。通常妖怪是與正常世界、與神聖世界相對而存在的,但與此同時,妖怪又是神聖世界的後備力量,隨時可能因為某種機緣進化到神聖世界中。從時間上看,物老為妖,妖怪的世界通常是超越事物正常時間軸的存在。從空間上看,妖怪的世界通常存在於正常世界的延長線上,是邊緣世界的產物。很多有關妖怪的記載是出現在深山、大海、大荒之中,而這深山、大海、大荒實際上多是當時人類未知的領域。立足於我們日常生活的角度,超越了常識的妖怪世界是非常的。但從研究的角度看,妖怪是人想像出來的,妖怪的世界也是人類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特別是伴隨時代的進步,最初由恐懼和不可思議而產生的妖怪認識,被逐漸發展成一種富有想像力的妖怪文化,並創造出一種以事物的變與異為基礎,在結構上超越了現實世界秩序的想像的世界。這一想像的世界歷史上因為滿足了大眾的娛樂需求而藉助小說、戲曲、繪畫等藝術形式獲得了普遍的流傳。

中國有悠久的妖怪文化傳承。歷史上最早集中各種妖怪記載的開山之作的《山海經》。在先秦典籍中,《山海經》是一部凝聚古代有關天文、地理、神異、博物等多種知識於一身的獨特著作。在《山海經》展示的神奇世界裡,收入了各種有關妖怪的記載,以此後來成為了中國古代妖怪文化發展的淵藪,被明代學者胡應麟稱為「古今語怪之祖」。《山海經》之後的與妖怪文化相關的書籍很多。特別是六朝時期,作為對於漢代儒學思想獨尊的反撥、加之中國文化經歷佛教多元而繁複的思維與想像的衝擊與刺激,出現了大量有關妖怪的記載,是為中國古代妖怪文化發展的又一個鼎盛期。這一時期最為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被稱為「玄怪之先」的干寶著《搜神記》。唐代是中國古代妖怪文化發展的另一個興盛期。胡應麟云:「凡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少室山房筆叢·二酉綴遺中》)。歷史發展到唐代,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創造和編寫妖怪故事,志怪之作在唐傳奇中佔有相當的比例。沿著這一方向經宋曆元,在元末明初終於發展出了吳承恩的《西遊記》這樣足以代表中國古代妖怪文化最高峰的巨著。重要的是,《西遊記》並不是孤立出現的,在它前後還有《平妖傳》《東遊記》《封神演義》《剪燈新話》等林林總總有關妖怪的文學作品。歷史發展到清代,則有蒲松齡《聊齋志異》、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宣鼎《夜雨秋燈錄》等一系列著作構築而成的中國古代妖怪文化另一個高峰。在網路文學發達的當代,大量以妖怪為題或內容牽涉到妖怪的網路小說作品業已出現。這無疑是未來中國妖怪學研究需要面對的研究課題。另一方面,中國悠久的妖怪文化傳承還體現在其廣泛的民間性上。除了上述被小說史家重視的文獻作品,在民間層面實際上一直有著廣泛的妖怪文化口頭傳承。特別是在農村社會,在現代新聞媒介進入之前,說妖談怪一直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妖怪文化生於不同風土,更能反映各地域獨自的文化傳統,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傳統豐富性的重要表現。但可惜的是,因為長期以來意識形態認識上存在的盲區,它一直被作為破除迷信打擊的對象。這導致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我們對於鄉村千百年流傳的鮮活生動的鬼怪故事一直沒有給以應有的重視和認真的搜集和整理。20世紀大規模搜集整理民間故事編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時,相當多的民間妖魔鬼怪故事因為被視為封建迷信不曾入選。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中國的城市化人口數字已經超過百分之五十。在全國規模的大面積土地開發以及新農村運動中,舊有的鄉村社會正在飛速解體。伴隨廣播、電視、網路進入鄉村,整個村落的文化生活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落社會的鬼怪傳說,正面臨著被不斷遺棄的命運,這是令人扼腕稱庝不已的。

在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學術體系中,研究妖怪而稱學,為時很晚,並且其主要研究框架都是來自於日本。從學術發展史角度看,妖怪學的發展包括了兩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以破除迷信消滅妖怪為目的的傳統妖怪學,第二階段是將妖怪研究看成是人的研究,主張綜合而多學科地開展對於妖怪進行交叉性研究的新型妖怪學研究。

我們今天的近代知識體系是以科學思想作為基礎構築起來的。妖怪學的誕生,實際上也與科學直接相關。最早討論妖怪學的是日本學者井上円了。1887年井上円了在《妖怪玄談》中為妖怪定義云:「宇宙物心諸相之中,為平常道理所不能解釋者,此稱妖怪,或稱不可思議。」可見其妖怪的範圍幾乎及於世間所有不可思議的現象。在他後來所著《妖怪學講義》等研究著作中,妖怪的品目也包含著流星、蜃氣樓等自然現象、民間信仰與各種民間知識。這是因為井上円了實際上視「妖怪」為迷信的代名詞,試圖以科學精神和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科學知識破除迷信,系統地對「妖怪」現象給出合理的解釋。在井上円了那裡,妖怪被分為「虛怪」和「實怪」,而「虛怪」又被分為由人有意思創造出來的「偽怪」、因為誤認和恐怖感等原因而產生的「誤怪」,「實怪」又被分為產生於自然現象中的「假怪」和真正科學無法解釋的「真怪」。井上円了試圖排除「誤怪」、「偽怪」、「假怪」,而求真怪。因為「真怪」的研究才是信仰佛教的井上円了試圖以佛教哲學加以論究的對象。但很遺憾從井上円了的時代到今天,人們更多關注的都不是他曲終奏雅依據佛教哲學進行的分析而是妖怪作為話題自身。他一生以「妖怪博士」而知名,他的妖怪定義、分類、解析則成為了日本妖怪學研究最早的學術基礎。

井上圓了以後,日本學者江馬務、柳田國男等都對於妖怪有過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與六十年代開始在社會上普遍出現的妖怪文化相比,直接提出「妖怪學」的研究是比較晚的。這是因為正統的知識界和主流學術媒體對於「妖怪學」這一提法缺少接受的土壤。即便後來成為日本「妖怪學」領軍人物的小松和彥,也有過NHK的節目中提到「妖怪學」被剪輯掉的經歷,即便在妖怪學日漸為人們所接受之後,他申請自己的科研項目時,為了申請成功也不直接使用「妖怪學」的字樣。比如小松和彥1997年申請到的科研項目題為《有關日本怪異、怪談文化的形成與變遷的多學科研究》,其研究成果最後編撰成《日本妖怪學大成》(2003年);2006年申請到的課題為《怪異、怪談文化的傳統與創造》,其研究成果後來編撰為《妖怪文化研究最前線》(2009)。在二十世紀八十——九十年代日本的妖怪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相關研究逐漸得到深入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妖怪研究實際上是人的研究。要做好妖怪研究,需要和理解人自身、認識人自身一樣,需要綜合的多學科的交叉性研究。這一新的研究階段的代表性人物是小松和彥。小松和彥在《妖怪學新考》中提出,為了推進綜合的多學科的交叉性的妖怪學研究,需要建立一個比較高的研究平台。這一平台被小松和彥重新命名為「妖怪學」。為推動妖怪學研究,小松和彥做了兩方面的嘗試。其一是從2000至2000年先後按照附體、妖怪、河童、鬼、天狗與山峔、幽靈、異人、生贄、境界等八個專題,收集編撰了八卷本的妖怪研究論文集《怪異的民俗學》。其二是組織了以妖怪研究為主題的研究會。不論是論文集還是研究會,新型的妖怪學研究已經涵蓋了文化人類學、日本古典文學、美術史、戲劇史、人文地理學、歷史學、建築學、臨床醫學以及宗教思想研究等多個學科。單純被從民俗學角度研究的妖怪學開始出現了新局面。

中國的妖怪文化內涵豐富。比如晉人干寶著《搜神記》云:「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這裡的「妖怪」定義的背後,就反映著當時中國人的某種世界觀。但是很遺憾,在中國現代知識譜系建構中,直到今天有關妖怪學的研究體系尚未完成。舉凡《山海經》以及《搜神記》、唐人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等,都只是在古典文學研究的領域裡被作為「志怪小說」得到研究。日本的妖怪學研究很早就影響到中國,根據王鑫博士的研究,1899年至1911年,井上圓了有14部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妖怪學講義》更由蔡元培1901年翻譯成中文。但蔡元培的出發點仍在於試圖使用妖怪學解決中國落後的迷信和俗信。沿著這一方向1902年國內編寫了《尋常小學妖怪學教科書》。需要指出的是,在民俗學領域80年代以來有徐華龍、黃景春等學者圍繞鬼文化、仙文化等展開的研究,使這一領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許多進展。但遺憾的是綜合的多學科的交叉性研究至今並未出現。

世界是已知的,同時也是充滿未知的。妖怪的誕生,關乎對於未知的想像,妖怪文化的發展,關乎對於神秘世界的嚮往。妖怪是人類對於神秘世界的想像,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在外部的一種投射。某種意義上,不同民族的妖怪文化中,無疑均映射著該民族思想和精神的烙印。正因如此,對於不同民族妖怪文化展開研究,梳理其妖怪文化的流傳與嬗變,審視其有關妖怪的文化禁忌與教化引申,認識其妖怪文化內在精神的獨立性與超脫性,審視其妖怪文化中展示出的性別觀與婦女觀,以及討論不同民族對於同一類型的妖怪文化的傳播與接受,進而對於其民族精神的烙印進行深入解析,是我們描述該民族和認識該民族的精神結構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面對信息社會對於他者與陌生的極大需求,對於傳統妖怪文化自身蘊含的誤解與曲用在日本已經是實現文化拓展的途徑,由傳統的妖怪文化中生髮出來的妖怪類漫畫、動畫、遊戲、圖書、玩具等在全世界的流行,已經證明古老的妖怪文化自有展示與觀看的魅力。從這一層面上說,在媒體特別是視覺媒體發達的今天,在多元文化並生的世界,妖怪文化一如既往擁有著廣大的商品與市場。

文章來源:《民間文化論壇》,2016年第6期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文化部確定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主題和口號 正式啟動遺產日宣傳活動
衛星和互聯網情境下的神話學討論
馴鬼年代:鬼與節的文化生態學思考
小滿小滿,江河漸滿
【蕭放】歲時節日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小龍:郭英德教授學術研究管窺 | 【學術動態】
李秀萍:王輝斌將「文學史研究打通關」的新證
李桂芝:男性研究為史學研究開闢廣闊天地
【新書介紹】仰韶時代彩陶的考古學研究
【玄學研究】九尾白狐
王鍾翰滿學研究綜述
孫曉萌:非洲本土語言文學研究及價值
【新書介紹】青銅觶研究——商周青銅器的考古學和禮制文化研究
【新書介紹】殷墟青銅器研究
梁濤:李文娟《安樂哲儒家哲學研究》書序
王榮湟:明清叢林僧職制度研究
本學會理事孫汝初研究員:世界古代銅鏡的考古學研究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得主談:做好科學研究的秘訣
李文娟:《安樂哲儒家哲學研究》後 記
李賦寧:淺談西方文學研究
李小龍:小妖命名原則、體例與來源試探丨【學術研究】
研究|楊冪劉海和假髮的秘密
走進「西南巨儒」的學術世界——訪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編審張劍
陳洪、孫勇進:《文學研究方法論讀本》代序
【新書介紹】中國先秦音樂文物考古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