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覺障礙兒童的心理理論發展

聽覺障礙兒童的心理理論發展

(文:夏醬/編輯:小泡)

心理理論是個體對他人心理狀態及其與他人行為關係的推理或認知,是兒童關於心理世界的知識,是關於知覺、情緒、願望和信念等概念如何相互聯繫並實施組織建構的一種理論解釋。

舉個栗子,小海豚想想和小黑哥哥一起玩,小黑哥哥沒看到台階不小心摔倒了,開始哭泣。想想知道「小黑哥哥很疼」,「小黑哥哥感到傷心」,「小黑哥哥想要安慰」,「小黑哥哥剛剛不知道腳下有台階」,我們就可以說,想想具有了心理理論。

思考中的想想!

心理理論的經典任務之一是「錯誤信念任務」,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首先,實驗助手拿出兩個盒子,一個是黃色的,一個是綠色的,把一個玩具放在兩個盒子之間。實驗助手玩一會兒玩具後,把它放進綠色的盒子。

隨後,實驗助手將手伸入綠色的盒子,表示去抓玩具。

然後,實驗者離開房間,綠色盒子中的玩具會在助手離開時轉移到黃色盒子里。

錯誤信念任務實驗過程

最後,實驗助手回到房間。這時,詢問孩子實驗助手會去哪個盒子里找玩具,如果孩子了解「實驗助手不知道玩具已經被轉移了」,那麼他會回答:「綠色的盒子」;詢問孩子玩具放在了哪個盒子里,孩子會回答:「黃色的盒子」。

對於普通兒童而言,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3歲的兒童還沒有發展出很好的心理理論,4歲左右的兒童大多已經可以掌握錯誤信念的表徵,5歲的兒童就已經可以熟練地完成各種經典心理理論任務了。

但是,在多數孩子撒著歡兒享受童年的時候,還有一部分聽力障礙兒童由於種種受損原因,聽不到鳥鳴啾啾,聽不到水聲潺潺,也聽不到你我的話語,生活在永遠靜默的世界裡。一些研究表明,大部分特殊兒童的心理理論發展要比正常兒童普遍滯後,對其個性、社會性行為的發展都構成一定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父母聽力正常的聽障兒童的心理理論比正常兒童大致滯後7年左右,即13歲以後聽力障礙兒童才能較好地完成5-6歲正常兒童就能很好完成的錯誤信念任務。但若父母也是聽障,或使用手語作為母語的聽障兒童心理理論發展的快得多,甚至在錯誤信念任務上表現優於普通兒童。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對特殊兒童的關注,發展出了一些不同的聽障兒童教育模式。在義大利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試圖尋找一種更有利於聽障兒童發展的教育方式。他們招募了三組在年齡、智力上匹配的兒童,年齡介於6歲與14.5歲之間。其中1/3的孩子是正常聽力兒童,2/3的孩子是聽障兒童。聽障兒童又分為兩組,他們都在主流的學校讀書,即一個班裡只有一到兩個有聽力障礙的兒童。其中一組孩子的學校屬於雙語學校,所謂雙語是指上課時老師會用義大利語與手語進行授課,或授課同時有人同步把義大利語翻譯成手語,健聽兒童會上手語課,與聽障兒童交流的時候會使用手語;另一組孩子的學校是單語學校,老師口頭講授知識,但有一位助教在課後一對一使用手語幫助他們理解課程。讓這些孩子去完成類似於上面提到的錯誤信念任務,驚人地結果是雙語學校的兒童表現得最好,幾乎100%通過了測試,健聽兒童表現其次,配備單獨助教的兒童表現最差。

在雙語學校中,健聽兒童每周有兩個小時把手語作為一門外語來學習和使用,手語不再是單純的幫助聽障兒童學習語言的中介,而是一種生活環境中的交流語言,也許正是這種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他們心理理論的發展。聽障兒童並不像刻板印象中那樣非常理解他人的意圖,語音也許並不是心理理論發展程度的決定性因素,交流才是。

小編突然想起一部名為《G-LOVE》的電影,中文譯作《棒球之愛》,講述了一群在教會學校讀書的聽障青少年,老師用的正是口語加手語的雙語授課方式,他們組建起一支棒球隊,通過努力感動了落寞的王牌職棒運動員,並在其帶領下奮力實現高中棒球聯賽贏一場的夢想的故事。因為聽不到聲音,他們難以與隊友交流合作,難以判斷打擊的輕重,難以知曉身後的對手有沒有悄悄跑動……教練說,你們喊出來的聲音,不是用耳朵去聽的,要用心去感受。他們表現出了極好的共情,通過手勢揣測隊友的意圖,理解教練的苦衷。小編不負責任的猜想,如果聽障兒童能獲得和普通兒童一樣的交流機會,一樣的夥伴羈絆,也許在心理理論方面,就不用一生都活的更慢,更辛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嬰幼兒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嬰幼兒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嬰兒的心理發展
催眠能治療和處理心理問題的原理
心理障礙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兒童心理繪畫與兒童心理建設
你有心理障礙嗎?
心理諮詢師,你的心理有病嗎?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
心理學:學了心理學知識後,心理問題會更嚴重?
驚恐障礙——容易被誤診的心理疾病
心理學:用心理學的角度上看,「不懂就問」是什麼生活哲理?
心理學家具備很多心理學知識,但為什麼也會管理不好自己的婚姻?
自學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拒絕心理從業者的心理操控!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如何處理與主治醫生的關係
全新中醫理論解釋抑鬱症等心理問題
血液病人的家庭心理護理?
你知道影響人與人溝通的心理障礙主要有哪些嗎?
心理學家的心理不健康嗎?
癌症病人心理觀
流動兒童心理研究的新拓展
什麼是感覺?為什麼你會感覺到痛苦?心理讀書會《心理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