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歌語言創新八技巧

詩歌語言創新八技巧

詩歌語言創新八技巧

從創作的角度講,詩歌的意象世界是詩人通過語言建構起來的。寫詩不能不講究語言。為了更好地創造詩的意象、表現情感經驗,詩的語言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與日常語言的背離的特點,它常常有意識打破語言的規範,追求新奇的陌生化與象徵化的美學效果。中國古代詩論家把這種不同於一般語言的詩歌語言稱作為「詩家語」。詩歌無論在選詞、造句、修辭上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美學追求。詩的語言不僅是精粹的語言,而且還常常是變形的語言。就如杜甫所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下面,是我閱讀詩歌時,偶作的一些例話,供有興趣者參考。

一、一詞多義

在一般的文章中,要求選詞要準確明了,不能讓人產生歧義,而在詩歌的語言中卻正好相反,詩歌的寫作者為了使意象更加的新奇含蓄、為了更好地表現情感經驗的豐富複雜,在選詞上特別喜歡一詞多義,從而使詩句更具有表現的張力。如聞一多的《口供》:「縱然我愛的是白石的堅貞, 青松和大海,鴉背馱著夕陽, 黃昏里織滿了蝙蝠的翅膀……記著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這裡的「堅貞「」、「馱著」、 「織滿」「糧食」的選用都超出了詞的常規意義,而有了更多的新的意義。這也就是說,詩人先用這些詞時,不僅注意詞的原義,但卻故意地讓它們在使用中遠遠超出詞的原義,具有著更豐富的含義,從而才使詩充滿了意義的張力。如「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

二、詞語嫁接

一般詞語的使用是必須受漢語語法約定俗成的制約的,但詩歌的語言為了達到創造詩歌意象的目的,卻可以自由隨意,超越常規地使用詞語,來增強詩句的表現力。如洛夫的《金龍禪寺》中這樣寫道:「晚鐘/是遊客下山的小路/羊齒植物/沿著白色的石階/一路嚼了下去」 這裡,詞的活用,詞的嫁接,完全超出了常規,但卻創造出了極富情趣的審美意象。

三、跳躍省略

小說、散文的語言因為側重再現意象,它們的語言形態比較平實細密,講究句與句之間清晰的紋路。詩歌語言要側重於表現情感的經驗,再加上它受篇幅的限制,就必須藉助跳躍和省略,跳躍一些過程性的敘述,省略一些小說、散文語言中必不可少的連接語和轉折語,創造一種可以引發讀者自由想像的「語斷意接」的詩歌語言。義海的愛情詩《風吹亂你的頭髮》,可以說就是一個佳例:」風吹亂你的頭髮風把你的頭髮一根一根地吹亂」——好像不斷推進的特寫,所用的相機卻是詩人的眼睛與心靈。頭髮被「吹亂」,意味著秋風中的分手,而且是這永遠的。但「其實沒有亂所有的錯誤都井井有條地擺在秋天的入口處」從前面的「亂」,到這裡的「沒有亂」,是一種跳躍,從分手跳躍到對分手帶來的冷靜反思,「井井有條」一語意味著反思的理智與大度,也是一種文明;而詩突然又跳躍到「葉子落了一層又一層但沒有把我們坐過的地方遮蓋」,言有盡而意無窮。這首短詩「語斷意接」 「筆不周意周」,在大幅度的跳躍與省略中,融匯進了非常豐厚的情感意蘊。

四、超常組合

超常組合是指故意違反一般的語言常規,利用漢語詞語多變的詞性和組合關係,機智地把一些互不相關的詞語嵌連成詩句。這種嵌連,可以是具象動詞與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覺詞語的交錯,從而以這種陌生的變形的詩句使詩歌意象傳達出詩歌作者微妙的情感體驗。例如傅天林讚美母愛的《背帶》:「她只是順著風順著河流走去/便隨便地剪下身後的一段路/用來背她的孩子/就這樣她和孩子纏在一起了/笑聲疊在背上/哭聲疊在背上/一條背帶從孩子的肩母親的肩搭下/然後在母親胸前交叉挽成結/挽成蝴蝶/……蝴蝶結在胸前翩翩飄浮起/母親與孩子纏在一起/白天也解不開/雷電也解不開/也許只有在孩子下地的時候/蝴蝶結才會緩緩鬆開/還原成路」這首詩詞語的組合完全是超越常規的,但意象卻是精鍊而優美的。

五、巧用比喻

在現代新詩創作中,傳統的比喻手法有了新的發展,比喻的密集度、新穎度都有所加強。詩人通過巧設比喻,來使詩歌意象更為奇特鮮明。如鄭愁予的《如霧起時》:「赤道是一痕潤紅的線,你笑時不見/子午線是一串暗藍的珍珠/當你思念時即為時間的分隔而滴落/我從海上來,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迎人的編貝,嗔人的晚雲/和使我不敢輕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區」這首愛情詩想像極其奇特、豐富,詩人正是通過一連串精緻的想像與新奇的比喻,才創造出了這首詩獨特的意象之美。

六、注意象徵

「依微以擬義」。象徵是藉助某一具體的詩歌形象去暗示和表現某種複雜豐富的情感經驗的表現手法。這也是詩歌在創造意象時很講究的一種手法。在具體的詩歌中有細節的象徵,也有整體的象徵。美國詩人羅勃·特勃萊的《潛鳥的鳴叫》就是一首具有象徵意味的好詩。「從遠處無遮的湖泊中心潛鳥的鳴叫升起來」——這裡的「無遮」與「升起來」都很有意思,整個詩句也給人一種畫面的動態美。然而,這位現代詩人是在寫風景?不,他關注的是社會,是人。詩的最後一句——全詩只有三句:「就是擁有很少東西人的吶喊」這裡「擁有很少東西」的人就是暗指社會上的貧困者,把「潛鳥的鳴叫」與「擁有很少東西人的吶喊」疊加起來,構成了這首詩獨特而耐人尋味的意象,其實也是一種奇妙的象徵,用「潛鳥的鳴叫」來象徵「擁有很少東西人的吶喊」,令人回味無窮。

七、擬人移情

詩歌在表現情感經驗時,有時會用擬人的方法把詩人的情感移入到對象上去,從而使無生命的對象有了生命,使無情感的對象有了情感,從而構建出為一種能夠表現詩人情感經驗的新的詩歌意象。如綠原的《戈廷根的鵝姑娘》: 「據說在德國你是被吻次數最多的女性因為每個新博士領到證書以後都將來到廣場上當眾吻一下你冰冷的銅唇」可詩人認為鵝姑娘並不這些博士,他用擬人的移情的方法,重新創造了鵝姑娘的意象:「而你左手抱著一隻鵝右手提著一隻鵝永遠低著頭,在期待在期待另一個人」。 吻過了你的那些古往今來的博士們,都沒能讓你得到滿足,「你仍然站在那裡期待著期待著一個值得你把鵝送給他的人」這個人是誰?沒有必要說清楚,也說不清楚。這首詩的美妙地人的意象,就是用擬人移情的方法以創造出來的。

八、巧用反覆

反覆又叫重疊,它是詩歌抒情性和音樂性的表現。不少詩歌中都用了這種表現方法,通過反覆,在一唱三嘆中更好地表達出詩人內心的豐富情感。

反覆不是重複,而是一種語言藝術,是對情感的強調,有時也是情感的變調。反覆可以是重點詞語的反覆,也可以是詩行的反覆,甚至是整節或整段的反覆,有時還表現為首位呼應,即開頭一節和最後一節的反覆。如戴望舒的《雨巷》就是運用反覆比較成功的詩作。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是詩的開始,也是詩的末節,只是末了一節把開首一節中的「逢著」改為「飄過」,其餘完全一樣,這種重複不只是給人一種首尾呼應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由於中段的內容,最後一段雖說是第一節的重複,但卻比第一段來得沉重憂傷,反覆不是重複,而是一種創造。

胡健:江蘇淮陰師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著有《存在與語言——20世紀西方美學論要》、《中國審美意識簡史》、《現代性與中國美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評媒 的精彩文章:

TAG:詩評媒 |

您可能感興趣

語言:朗誦藝術中的語言技巧
論當代「藝術語言」創新!
語言的魔方:語言塑造文化
語言的藝術魅力
溝通 語言的藝術
創新教學實踐,用圖形語言傳承文化
技術宅的樂趣!網友編寫出《流浪地球》「春節十二響」C語言源碼
閱讀與欣賞 《紅樓夢》語言藝術漫話 關於人物語言的動作性
解讀老柴鋼琴作品音樂語言的獨特魅力 「姚嵐」
解讀老柴鋼琴作品音樂語言的獨特魅力姚嵐
畫家艾明福以新異繪畫語言創造神奇山水世界
當代漢語詩歌的語言進程
說話的語言藝術
通過語音和語言技術打造AI教育平台
藝術欣賞 山水皴法語言的節奏化
教師的語言藝術
建築語言轉化為攝影語言——5個訣竅
獨創融匯中西藝術語言,開拓國畫人物新穎天地——速寫畫家范樹林
語言是門藝術
張興泰:多餘的話——再談「詩是最精粹的語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