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王功權:公益和商業根本是兩回事

專訪王功權:公益和商業根本是兩回事

5月20日,著名投資人王功權,與從事全納教育多年的戰偉共同啟動了北京培奇全納教育公益基金會。這也是國內第一家以全納教育命名的基金會。

王功權出生於東北吉林,上世紀80年代辭去公職轉戰商界,與馮侖、潘石屹等人創立萬通實業,被稱為「萬通六君子」。1995年,「六君子」和平分家,王功權進入投資界,先後投資了大量後來在國內、國際資本市場成功上市的企業,其中包括奇虎360、學大教育、漢庭酒店連鎖、易趣網等等。

王功權對社會公益的關注由來已久,因為鍾情詩詞,他曾投入千萬,補白民國時期格律詩詞的整理工作。但聽到王功權創立全納教育相關的公益組織,記者還是略感驚訝。近日,本報記者對王功權進行了專訪,談談關注全納教育的緣由和他將商業資本帶入這個領域的計劃。

公益時報:您長期以來對社會公共問題的關注,為何最終落點在公益組織這條路徑之上?

王功權:我們做的是倡導全納教育,目前社會上對全納教育還不是特別熟悉,我們覺得還是應該以公益組織的形式,在國家的規範管理之下進行,有公信力、專業性、持續性,在推動項目時也便於把握好分寸。

這是公益,不是慈善。我理解慈善是以直接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為目標,公益是通過一些工作,喚起社會的關注和參與。我們並不僅僅是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去幫助這個學生,而是希望倡導社會對全納教育的關注,一起來解決問題。

公益時報:您跟全納教育有怎樣的淵源,為什麼選擇這個而不是其他公益領域?

王功權:我是在自己孩子們培養過程中意識到對全納教育的需要。繼而發現這個事情是國際上已經在倡導的,政府也不反對,而且是未來教育的一個趨勢。

我的一個孩子學習有困難,老師基本上忽視他的存在,也不管他的作業、考試成績,只要不影響課堂紀律就行,孩子就在那兒坐著。低年級的時候,他自己和同學們都不覺得有什麼,都一起玩。到三年級的時候,就出現了同學之間的歧視,學習跟不上,不願意再去學校。

很多家庭就這樣把孩子留在家裡,也有的父母辭了工作專門帶孩子。我呢,還是希望通過社會去解決。孩子是需要成長環境的,我就非常頭疼去哪兒找這樣的環境,後來找到了培奇全納教育機構的戰偉老師,他們那兒有20多個和我孩子差不多的小朋友,機構強調接納、平等、尊重,針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課程、教具、教學方法,效果特別明顯。

我的孩子在培奇度過了幾乎整個少年時期,最後留在學校協助老師工作。那時候我沒有特別注意培奇的教育方式,只是非常感謝他們,跟孩子說戰偉老師是你的再生父母。

後來我到培奇在雲南的幼兒園參觀,發現辦得很火,收入比普通幼兒園多一倍,效益非常好。

我這樣在商界經常看項目的人,馬上會關注為什麼這個幼兒園這麼火。發現除了一般幼兒園都有的業務、課程外,他們有一套測評機制,對所有小朋友進行測評,然後告訴家長他的孩子適合怎樣的學習方式。比如有的小朋友容易用手工的方式接受知識;有的喜歡用聽的方式;有的孩子太聰明,普通的教學不能滿足他的話,孩子上課就愛走神。針對這些不同需求,幼兒園開了許多有針對性設計的小班、甚至一對一教學。這種班收費就高一點,但家長看的是效果,而孩子,只要真正找對了針對他的教學方式,進步會非常快。所以這些課程非常火爆。

我從中發現了社會需求和商業點,給他們提建議,他們也請我去做顧問,幫忙策劃。這是我出任顧問的機構中最小的一個,也是完全沒有報酬的一個。

我原來理解他們只是有些特殊的教學方式、課程,後來發現他們的思維是成體系的,我就開始關注全納教育到底是什麼,查閱資料,接觸專家。發現聯合國早就在倡導全納教育,我國目前正在做基礎教育的普及、教育改革,工作任務很重,還沒顧得上這個。在政府暫時顧不上的時候,我們民間可以先推動一下。

我曾經投資過兩個教育機構,效果都非常不錯。我認為全納教育是未來的趨勢。培養孩子的親身體驗也讓我更加認識到這種趨勢。我的小女兒,現在人大附中讀書,就在傳統教育模式之下,進入拚命學習、不斷擇優再擇優、過五關斬六將的過程。女兒每天起早貪黑地學習,成績也很優異。但我每天看著她伏案學習的小身影,總想,這真的適合她嗎?

孩子們有很多不同需求,功利性的教學、簡單的用幾門課程考試,是不是扼殺了很多年輕人的天性?也許他們在其他方面有很好的潛力,他們也應該有更歡樂的童年。

公益時報:全納教育基金會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時間是去年7月,為何今年才正式啟動?

王功權:我們是國內第一個以全納教育為名的基金會。之前的審批階段就花了很長時間,相關部門對全納教育也不太了解,有疑慮。戰偉是申請到哪兒講到哪兒,審批的官員都被感動了。批下來之後,一方面我比較忙,也有一些統籌安排的考慮,今年才開始啟動。

公益時報:我們希望達成的目標或使命是什麼?您對此抱有怎樣的期待?

王功權:我們要做四個方面工作,一是盡最大努力去宣傳推廣普及全納教育的理念,二是進行全納教育的教學理論研究、教材開發、教育研製、教師培訓,這個已經有了一些基礎。

三是,建立全納教育的基地,進行商業模式的探索。在幼兒園或者小學實踐全納教育,將基地的運作方式、成本、效益全部公開化,做出可參照的商業樣板,讓商業資本認識到是有錢可賺的。商業資本從投資角度進入這個領域,才能使全納教育擺脫完全靠捐助的資源局限、緩慢發展狀態,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幫助我們將全納教育推廣開來。

這也是我自身公益情懷和商業能力的結合。基地做好了我可以請很多企業家、投資者來參觀,跟大家講全納教育是什麼、怎麼運作、怎麼掙錢,建議這些企業家,做什麼都是掙錢,不如做點公益。

四是,在有了成熟的經驗,商業的大量介入之後,我們會形成相關報告、組織專家探討國際上相關法規,向政府提出立法、政策上的建議,最終為全納教育提供法律上的保障。這個時候,我們基金會的使命算完成了。

思路是非常清楚的,但是需要花很多時間。

公益時報:公益人確實容易拘泥於捐贈,商業方面考慮得少一些。

王功權:僅靠捐贈的話,真的是有限的。我號稱這麼能募集資金,在募集公益資金上,心理壓力也很大。全納教育基金會是非公開募捐的,現有資金大部分是我捐贈的,有少量其他捐款。真正的募捐工作還沒有啟動。

公益時報:許多全納教育工作者是從特殊兒童角度介入的,您認為該怎樣將全納教育推廣到所有孩子?

王功權:現在很多人或者不知道全納教育,或者將其跟特殊教育混為一談。但全納教育不局限於特殊教育,它針對所有孩子,每一個學生都需要針對性的教育。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轉變教育的理念。原來老師是教育者、學生是被教育者,老師是真理和知識的掌握者、學生要全部接受。全納教育倡導的是學習是一種權利,教育是一種服務,接納、尊重、平等同樣重要。當真正把教育看成是學習者的重要權利時,教育者的心態、角度才會發生變化。不轉換這個觀念,是貫徹不了全納教育理念的。

公益時報:您覺得國內全納教育多久能發展到我們期望的程度?

王功權:20年。

公益時報:公益圈總流傳著「商業是最大的公益」這樣的說法,您怎麼看?

王功權:理論上來說,好像也沒辦法反駁。籠統地說,人類發展中每一件大事都有公益意義。但是公益就是公益,商業就是商業,這是兩個事兒。

公益時報:您有許多商界的朋友也在做公益,比如阿拉善SEE,為什麼沒一起參與?

王功權:我過去很忙,主要精力關注在投資。而且大家都是找些著名企業家綁在一起干,已經有那麼多人做了,我就不參與了吧。

公益時報:除了全納教育,您還關注其他公益領域嗎?

王功權:比較早的時候,關注過傳統文化的傳承,資助別人研究炎黃文化研究、中國邏輯體系的建立、格律詩詞的整理編輯。我們曾經用了三年時間,花了1000多萬,對民國時期的格律詩詞進行了全面搜集整理,最後出版了近百卷,在全球150多個國家的院校、圖書館收藏。一直以來,唐宋詩詞都是官方修訂的,民國時期直到上世紀60年代前的詩詞還沒有人整理,我們把這個事情做了,也算是「為往聖繼絕學」吧,不能將來讓別人說這段時期的詩詞是空白的。

作者:王會賢

《公益時報》

來源 公益時報

責任編輯 於俊如

微信編輯 吳麗萍

「團圓」背後的打拐變局:上線一年找回1274兒童,被拐案件僅佔3%,半數以上為離家出走、走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益時報 的精彩文章:

高考、畢業季,夢回讀書歲月里,還記得那些一起做公益的夥伴嗎?
「華北滲坑」民間環保人士獲愛佑創新公益100萬重獎
勵志電影《20:16》於北京首映 票房收益全數捐作慈善用途

TAG:公益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鑫根資本曾強談樂視:數據和商業邏輯都是對的
滴滴順風車:讓商業歸商業 讓公益歸公益
郭廣昌:做商業要回歸基本常識
中國馬斯克之困?商業資本與商業航天的可為與不為
區塊鏈:技術與商業的突破才是根本
皇庭國際喜事多:業績穩定增長+商業管理擴張
華為美國前員工被要求竊取商業機密?官方回應:這完全是在造謠!
法國對蘋果公司的「濫用商業行為」提出法律質疑
商業分析專業申請的答疑
馬云:好的企業應該用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
商業的本質與好的生意
打造廣告主的」阿爾法狗「:這家公司要用AI+大數據顛覆商業決策
華為被員工告上法庭,竟是因為竊取商業機密
論渠道為王 商業的本質是洞悉人性和權力博弈 「朝聞道夕死可矣」
揭秘 鼎益豐的發家史,隋廣義和他的商業帝國
酒盒印失蹤兒童,是商業和公益的創造性結合
袁煜明:區塊鏈的本質、意義與商業體系設計
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問題與對策
《我不是葯神》:醫療究竟是公益OR商業?
納德拉專訪實錄:客戶長期信任微軟商業模式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