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經常說的「濕氣重」是怎麼回事?該如何祛濕?

中醫經常說的「濕氣重」是怎麼回事?該如何祛濕?

我們中醫口中常說的「濕氣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謂的「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其中講的就是,寒與濕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藥也沒有效果。

濕氣存在有三因素:

l 多有外界環境所影響,如長期居住潮濕的地方。

l 過量吃辣、油膩膩物,消化不良,堆積成濕。

l 消化能力差,導致堆積濕氣在體內無法排除。

從內臟來理解,脾主運化水濕,要是脾虛導致運化不逮,水濕停留,就會導致濕氣重的發生。在《黃帝內經》里說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氣一虛,髒東西就要瀦留體內。也就是無法排出體外的分泌物、排泄物。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濕?

n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n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n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果你有出現其中兩點,說明你已經有濕了。濕氣需要及時祛濕。

祛濕的方法:

1.食療祛濕:薏米紅豆粥

薏米,又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可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又稱「赤小豆」,有利水,消腫,健脾胃之效。目前的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河北安國薏米,雲南曲靖薏米,貴州興仁薏米、安徽毫州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金沙薏米 產於福建省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是仙游縣著名的土特產,在宋代大面積栽培,有千年歷史,明代貴為朝廷貢品。

在中國薏米中,皇帝只選擇金沙薏米作為貢品。說明它的營養價值很高。《本草綱目》記載的正是金沙薏米。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葯兼用和具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的薏米。金沙薏米的顆粒很小,藥用價值也很高。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紅豆20克、芡實5克、枸杞2克

做法:把薏米、紅豆洗凈、浸泡,鍋加水煮3小時盛出食用。

2.按摩承山穴

每天早上起床時,將兩腿伸到床外,讓承山穴正好擱在床沿上,兩腿左右擺動,以按摩承山穴。

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注意:煮薏米前記得翻炒一遍,還有就是不能加入大米,否則會影響祛濕的效果。

結語:

你知道薏米食用前要炒一遍嗎?

你吃過薏米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都關心「祛濕」,濕氣是怎麼一回事?
祛濕祛濕,越祛越濕。這是怎麼回事?
祛濕專輯丨都關心「祛濕」,濕氣是怎麼一回事?
中醫怎麼祛濕?效果怎麼樣?
「夏勢已去」,如何祛濕,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濕氣怎麼來的,專家終於說清楚了,祛濕該這麼做!
早晨起來身體沉重,睡不醒?這是濕氣重的原因,中醫怎麼祛濕?
濕氣重該怎麼辦?沒想到這幾個寶物祛濕效果好!
春季應該如何祛濕呢?祛濕的方法有哪些呢?聽說這樣喝喝茶就好了!
想減肥,先祛濕,不過你知道你體內的濕氣是怎麼來的嗎?
濕氣是怎麼來的?要如何祛濕?今天可算是知道答案了
濕氣過重怎麼辦?這樣的祛濕方式效果很明顯!
濕氣有哪些危害,四種方法告訴你怎樣去除濕氣,輕鬆祛濕更健康!
十人九濕,濕氣重的表現你有嗎?經常這樣做,或能有效祛濕氣
四個原因導致濕氣重,如何祛濕?兩個方法,可以把濕氣「吃」回去
健康問答:體內濕氣太重,怎樣祛濕?
如何判斷身體濕不濕?怎麼做祛濕最有效?
濕疹就是 「濕氣重」?一味祛濕會加重病情!這樣治療才靠譜!
為什麼老中醫總說你濕氣重?立秋後這樣祛濕事半功倍!
濕氣重的人,容易得病?想祛濕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