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負面情緒的困擾,做自己的情緒顧問
有一位女性和老公去一個農莊吃飯,老公硬是不給她點她喜歡吃的空心菜和豆腐。
她心想:「真是太不體貼了!他明知道我喜歡吃什麼,卻不管不顧,說明根本不在乎我,不在乎就是不夠愛我唄。」
她越想越氣,轉過臉不再理睬老公。
回到家後,她又質問老公,老公說:「我們去那家農莊的時候,已經過了飯點了,你喜歡吃的這些菜,我擔心會是剩菜,而你歷來腸胃不好,又比較衝動、任性,所以我堅持不給點,其實只是希望你能夠吃到乾淨、新鮮的飯菜。」
知曉老公的良苦用心後,她才發現:
當時老公看起來不近情理的行為背後是一份更深的愛。
大多數人,都以自己在此時此刻的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來感受和評判人和事。比如:
你已經感到很飽了,父母還一直往你碗里加菜,讓你繼續吃;
你明明很熱了,愛人還給你披一件衣服。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一般都會是煩躁和不滿。
我們有一種傾向:只要沒達到自己的需求就不由自主地感到不滿,在第一時間「惡意」解讀他人的意圖。
對許許多多案例的梳理讓我看到:
無論是對人的憤怒、恐懼、怨恨、厭惡,還是自己的內疚、哀傷、羞愧和自責,很少和事實本身有關,是我們的想像使我們陷入苦海,並非事實本身。
這些情緒主要來源於我們的解讀,而人本能反應的第一解讀往往是把自己當作受害者。
受害者模式一啟動,我們立刻就變成了受傷的羔羊,把自己想像成那個沒有人在乎、沒有人理解、沒有人認可、沒有人愛的人——
我們編故事的能力極強,速度也極快,用不了幾分鐘,就可以給自己刨個很深的坑,蹲在裡面自艾自憐,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孤獨、最可憐、最受欺負的人。
如果每次情緒來襲時,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放下自己的評判和猜疑,不把自己變成受傷的羔羊,而是去了解和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從第三方的角度客觀理性地看人、看事,就會看到全相。
一旦看到事情真相,就會發覺很多煩惱真的是自己的解讀出了問題,與事實大相徑庭,我們的心就會釋然很多。
改變自己與情緒相處的方式,
改變你的情緒,就等於改變了命運。
你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GIF/220K


※《摔跤吧!爸爸》我用三十年讀懂父愛
※你曾經失去過一件心愛的東西嗎?
※等待,不過是自憐自己
※三觀成熟的成年人,婚姻是什麼樣的?
※從數度自殺到重獲自由,那些外遇教會我的……
TAG:海藍幸福家 |
※釋放負面情緒,告別抑鬱、煩惱,清理身心
※別指責,讓情緒的歸情緒
※別讓壞情緒,阻擋了你的愛情
※都是負面情緒惹的禍
※別讓情緒,破壞了感情
※你的負面情緒,都是愛的呼喚
※真正困住你的,是負面情緒
※難過心煩的時候,可以做什麼事情來緩解負面情緒?
※釋放負面情緒,告別抑鬱、煩惱,清理身心 || 情緒冥想
※別做情緒的奴隸
※別讓感情,輸給了情緒
※被負面情緒困擾,該怎麼解脫?
※做自己,不要讓別人影響你的情緒
※覺知自己的心情,不被情緒束縛
※做自己情緒調節師,自由掌控你的情緒,做一個掌控情緒的幸福女人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並不意味著要一味壓制和否定自己的情緒
※面對這些無法釋懷的負面情緒,可以怎麼做
※拯救自己的負面情緒
※什麼是負面情緒?你尊重你的情緒了么?越大的情緒,包含著越重要的信息
※別讓負面情緒攪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