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整治交通頑疾香港有高招 讓文明出行成為生活習慣

整治交通頑疾香港有高招 讓文明出行成為生活習慣

2017年6月17日訊,從6月15日開始,北京正式啟動路口秩序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重點針對斑馬線、停止線「兩線」,治理路口內行人、非機動車闖燈越線和機動車遇人行橫道不避讓行人等顯性違法行為,倡導停車不越線、禮讓斑馬線,積極營造文明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

視覺中國 供圖

其實大多城市都面臨各種交通問題,包括闖紅燈、酒駕、擁堵等等。對於這些頑疾,人多路窄的香港有自己的高招,香港街頭的行人都很遵守紅綠燈規則,道路也鮮有「堵死」的情況。

高招1

無論何人違法重罰

香港的交通規定比較嚴格,且違規的處罰力度很大。

根據香港的交通法規,不遵守交警或交通燈指示,不使用斑馬線過馬路,均為違法。如果15米範圍內有人行橫道、天橋、地下通道,行人過馬路必須使用這些設施,否則即為違法。路邊圍欄和中央分帶道不允許穿過或翻越。任何人違反道路交通條例內的有關行人違例事項,最高可被罰款2000港元。

香港車禍死亡數字的頂峰是在車輛數量大增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車禍死亡數字的最高紀錄發生在1973年。此後,香港對於酒駕等違法行為的規定日趨嚴格。例如進一步降低法定酒精濃度、授權警方對司機進行隨機呼氣測試、大幅上調司機酒駕違法後吊銷駕照的時間期限。

任何駕駛者如被發現體內酒精含量超過法定限度,將會被起訴。最高可被判處監禁3年,罰款25000元港幣,並強制修習駕駛改進課程,記10分違例駕駛分,還要依輕重程度處以不同期限的吊銷駕照處罰。如果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最高刑罰是入獄10年。

高招2

完善公共交通網路

香港交通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為數眾多的地下通道、天橋可以成功實現人車分離。多數天橋不僅彼此相連,還與臨近的寫字樓、購物中心或居民樓連通,提高了行人的出行速度,也降低了出行危險。香港在繁忙的路口會細化紅綠燈設置,在馬路中央隔離帶設置小島形的緩衝區域,行人無法及時通過馬路時可以短暫逗留。

為了對付不守規則的馬路「跨欄高手」,香港改善了交通圍欄的設計,中間加了不少垂直鐵條,鐵條間的距離不超過20厘米,即使小孩也無法穿過。新的圍欄還把中間的橫枝拿走,路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方便地踏著「跨欄」。

交通燈位置不清晰的路口、較多行人橫過馬路的路段等容易導致交通意外的地點,都被運輸署稱做「交通黑點」。針對分布全港不同地區的交通黑點,運輸署不斷改善道路設施,逐一消除隱患。比如在信號燈模糊的路口,加大信號燈頭,在橫穿馬路多發路段,加設圍欄。

高招3

控制私家車數量

車輛數目的增長是導致交通擁塞的主要原因。因此,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於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網路,降低市民對私家車的出行依賴。

香港用高額的用車成本有效限制車輛總數,使每輛車獲得較多的道路資源,包括提高私家車的首次登記稅和牌照年費、收緊環保汽油私家車的認可標準,以及提高柴油私家車的「燃料征費」等。

例如,價格超過30萬的車輛首次登記,高於30萬的部分需繳納高達100%的稅費。在香港購買裸車的價格比較便宜,但供養一輛私家車的費用卻極其高昂。

在香港市中心繁忙地區的停車場,每小時停車費超過30到40港幣。即使只在周末使用私家車,每個月的停車、汽油、保養等支出,往往也高達5000港幣以上。

私家用車量的減少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而地鐵、巴士、小巴、船舶等構成的香港公共交通網密布,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的出行要求。為了便利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大型購物中心或高級寫字樓下方一般就是公交總站或行人天橋,而大多地鐵站則直通商場或寫字樓。完善的交通網路,彌補了人們減少使用私家車帶來的不便。

高招4

加強宣傳關懷司機

香港重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特區政府下屬的道路安全議會每年會進行多次宣傳活動,包括舉辦各種道路安全講座、擺放宣傳展板、分發宣傳單、播放安全宣傳短片。警方製作的宣傳單不僅列出各種違反交通法例的行為,還用紅色大字寫明會受到的處罰,起到警示作用。

在香港街頭,隨處可見提醒注意交通安全的標誌。過路口時,地上畫有箭頭,提醒路人「往左看」或「往右看」;乘計程車時,副駕駛位置上有一個醒目標誌——「乘客不系安全帶可被罰款」。即使坐在後排,計程車司機也會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帶。乘坐公共汽車也有類似的規定。

鑒於不少交通事故起因是駕駛員身體健康出現問題,香港運輸署還和醫院合作,為商用車司機提供免費健康測試及指導。流動醫療車會派駐全港不同地方,車廂內設有各種體檢設備,為司機量體重、血壓;也有註冊中醫師為司機評估身體狀況。一般司機都會因長時間工作,導致運動不足,醫療車會跟蹤關注個別司機的情況,定期發送手機簡訊,為司機提供健康資訊。

高招5

讓文明出行成為生活習慣

在香港這個法治社會,一切都必須依法而行,交通也不例外,令行禁止不是什麼難事,因為多年來的規則意識在人們腦海中已根深蒂固,遵守交通規則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機動車要禮讓行人、行人要走斑馬線、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這些常見而又簡單的交通規則,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大同小異,香港也一樣。但在香港,這些不需要特別當作交通問題來提及和對待。

記者在香港工作的日子裡經常可以看到:行人都會自覺地在斑馬線前等待綠燈,即使在沒有車輛的狀況下,也沒有人強行過馬路;拐彎的機動車遇到行人時會友善地停下,示意對方先過;紅燈時汽車停車的位置都會不佔人行道或影響其他車輛通行;在前方道路受阻時,駕車者一般會耐心排隊等待,不會侵佔其它車道,更不會不停地按喇叭。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如果前方堵車已經堵到了路口,在這個路口後面等信號的車輛即使等到了綠燈,也不會啟動,而是繼續在停車線內慢慢地等待,直到路口順暢或者空出它的位置以後才會開過去,這樣就避免了車輛在路口中央等待時,影響交叉方向行駛的車輛。

很多時候,往往是人們不文明駕車、不文明過馬路等這些意識上的不文明,才導致交通的不暢通,一個社會的和諧,固然需要法律條文的約束,但同時更需要文明禮儀上的約束,只有從道德準則上去守法、懂法、守規,才有可能達到和諧、安寧與順暢。(孫楠綜合整理)

來源:北京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晚新視覺 的精彩文章:

攝影家走進北航校園,用鏡頭「定義」畢業季
夢回紅樓之金莉莉:身上有迎春的影子
「墨子號」登上《科學》雜誌封面 被譽為「里程碑式成就」
四合院: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
德前總理科爾去世享年87歲 是兩德統一以來的首位德國總理

TAG:北晚新視覺 |

您可能感興趣

生活習慣與疾病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跳出習慣成自然
醫生指出:五大癥狀是高血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好血脂
初春需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把堅持,培養成生活習慣
防止多發性硬化進展,從改善這些生活習慣開始
養成常運動的生活習慣
英研究: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可預防三成癌症
把想要的生活變成一種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將導致植物神經紊亂!
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
黃磊表示參加完《嚮往的生活》變得有點神經,變成職業習慣了
哪些生活習慣容易引起胰腺癌
寄語加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腰椎間盤突出的慢性毒藥
健康生活一定離不開這些生活好習慣
健康第一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用行為科學打造運動習慣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遠離乳腺癌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