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冉潔:肺脹、溫膽湯、濕溫病診治心得

冉潔:肺脹、溫膽湯、濕溫病診治心得

寫在前面的話:

還記得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為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而我個人更喜歡仲景的「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尤其最後一句,為什麼?因為,醫生也是人,在我們博覽群書、刻苦鑽研之外,還應該更注意醫生自身的體格健壯和身心健康,一定要享受生活,同時又要有極大的剋制力,這對病人也能起到正向引導作用。

天人合一,順應四時本身已是良好的治療手段。我們對中醫的熱愛、對病人的診治,一定要純粹,不能浮誇,不能自滿,不能商業化運作,更不能不切實。

學醫重在「思維」,還要通古今之變,尤其是天象、氣候、水土飲食已不同以往的現代都市裡。

清代名醫喻嘉言提出,臨證需「先議病、後議葯」。「議」是對病因、病機深入剖析得出疾病形成「來龍去脈」。而不是簡單「方證相對」的辨證模式。

任何疾病的診治,基本不是一病一方(比如:肺咳就止嗽散、淋症就八正散、心悸就炙甘草湯)而是一證一方,一證幾方,當然也有幾證一方(就是我們常說的「異病同治」)。

所以,治療選方是其次的,首先應該是有明確的辨病辯證思路,病因病機才是我們的重點所在。而各流派學術觀點也不必相互吹毛求疵,畢竟行走江湖各有各的「武功」本無對錯之分。

今天分享三方面診治心得,一個是肺脹、一個關於溫膽湯、一個是濕溫病(包括口瘡、濕疹)。每大類都可以延伸為很大的專題,今天希望自己是拋磚引玉人。

1

肺脹

上次交流會有幸和大家分享了慢支炎從「補肺湯加減」入手治療的心得。下面我們來看看肺脹後期(肺心病),這個在兩年前據統計全球已有3億人所患疾病的診治心得。

1、病因病機的認識

本氣先虛,風寒之邪外侵,正氣無力鼓邪外出,反覆受邪,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最後深附在三陰經的本臟,成為半死半生的格局!(西醫稱其:慢性氣流受限,有小氣道疾病加肺實質破壞),正相當於中醫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總的來講:陽虛十佔八九,陰虛百難見一,寒實為病十佔八九。病因雖有多端,總根源只有一個,人身皮毛肌肉,經脈官竅,五臟六腑但有一處陽氣不到,便是患病之處。

個人認為:生病因為陽衰,衰老因為陽衰,死亡是陰陽離絕,始於陽衰!

這個陽氣:先天腎氣、命門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動力。從養生治病的經歷來看:陽萎則病,陽衰則危,陽亡則死,治病用藥切不可傷陽。所以古人云:萬病不治求之於腎。

肺脾腎氣虛陽虛是病機關鍵!津液內停,痰濁內生是病理機制!(八綱、臟腑辯證)

外邪 痰濁

(早)標實

水飲 瘀血

痰瘀雍盛 (中)虛實互見

肺脾腎虛 (晚)本虛為主

肺腎氣虛呼吸淺短,甚則張口抬肩,動則喘甚,咳嗽,痰白如沫,心悸,四肢無力,畏寒肢冷,脈弱而數或結代,舌淡或紫暗。作為中西醫結合醫生,自己對於輸液治療也有些看法,尤其抗生素,我認為是大苦大寒之品,所謂「陽不盡,人不死」,有些素體陽虛病人或者輸液過度加速陽虛的患者,後期治療難度加大甚至遺憾過世實在可惜。

上個月應家屬邀請到省醫院ICU看望一位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6歲且同時患帕金森病、高血壓病。雖ICU是不可能同意家屬自己喂中藥,當時更多的是給老病人寬慰的作用……只是在疾病面前,我們的治療方案選擇是很重要的。

2、根據病因病機,治療不難理解「扶正祛邪」為精要!「補陽消陰」。

對於肺脹後期,水氣凌心者,(肺心病失代償期),脾腎陽虛,水氣內停證,小便不利,個人常用真武湯合豬苓湯減阿膠加黃芪、葶藶子、細辛、菟絲子、補骨脂,蓋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腎也,腎為胃關,聚水而從其類。

故脾家得附子,則火能生土,而水有所歸矣;腎中得附子,則坎陽鼓動,而水有所攝矣。附片用量並不大,多5-30克,因為我強調「補」陽而並非一味的溫陽!護陽,溫陽,養陽、通陽根據陽虛程度使用側重不同,要在補氣、通絡、利水的基礎上,

當然,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之間,並不是孤立和靜止不變的,而是存在著相對,依存、消長、轉化的關係。

高齡老人多陰陽兩虛,臨床常見情況是肺脾腎氣陰兩虛夾濕,舌質淡胖(齒痕),色紅,中根部苔白(黃)厚膩。當視具體病理髮展階段而論,分別採取祛邪宣肺(辛溫、辛涼),降氣化痰(溫化、清化),溫陽利水(通陽、淡滲),活血化瘀,甚或開竅、熄風等法。

比如張錫純在治療肺癆伏氣化熱病時,使用石膏、滑石、花粉、連翹外,加了党參,此乃精妙之處。肺心病晚期在痰-虛-瘀互結的階段,個人認為真武要配豬苓湯,尤其喜用滑石,目的就在利水為主,兼以養陰清熱。

3、結合《老年西部論壇》中科院西苑醫院研究和我個人臨床實踐總結:

益氣溫陽:黃芪、益智仁、党參、白朮、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仙茅)。

化痰止咳:生薏仁擴張支氣管、法半夏、遠志、雞內金(張錫純認為生雞內金含稀鹽酸善化解肺管中痰滯以開閉塞,我是從消積滯,健脾胃入手,可化痰理氣,經查其含「半胱氨酸」等多種氨基酸)。

清熱解毒:銀花、黃芩、黃連、金蕎麥、魚腥草、桑白皮、石葦。

解痙(抗過敏):烏梅、地龍、蒺藜。

活血通絡:丹皮、赤芍、川芎、紅花。

總體說來,肺心病的治療注意扶正補陽,比如金水六君煎、人蔘白虎湯、補肺湯都是良好的佐證。

2

溫膽湯

1、溫膽湯,為祛痰劑,具有理氣化痰,和胃利膽之功效。主治膽郁痰擾證。個人臨證時所記主證為 「大病後虛煩不得眠」 「熱嘔吐苦……心悸不眠,痰氣上逆」, 舌質紅,苔白(黃)膩,脈弦滑。

思考其名稱由來,既然治療膽郁痰擾,多有鬱熱邪熱,為何叫「溫膽」?膽腑者,主肝也,肝氣合於膽,膽者中清之腑,痰氣邪熱客於肝膽----肝膽失和而發病,痰熱去----膽氣自和而溫,故名「溫膽」。日本最近研究較多,「wuntangto」,稱整改組方可刺激海馬神經元再生,可刺激多巴胺阿爾法受體。

2、分型

對於失眠伴夢多(伴或不伴遺精者),但見舌質紅,苔白(黃)膩,脈弦滑,使用黃連溫膽湯加酸棗仁、首烏藤、五味子,去除痰熱,養心安神。

更年期急躁易怒,潮熱癥狀者,可用柴芩溫膽湯加香附、川楝子、白芍柔肝緩急,清解少陽樞機之不利。

潮熱、少寐甚通夜不眠,心煩心悸者,舌質紅,苔黃膩,脈弦細者,丹梔溫膽湯合安神定志丸減硃砂減党參加琥珀加牡蠣效佳。

嘔吐或噁心胃痛(灼熱)者,邪在膽,逆在胃,膽液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汁,故曰嘔膽(也可稱膽癉),黃連溫膽湯合左金丸合烏貝散效佳。

總之,關鍵病機是氣機郁滯、痰濕(熱)中阻,經絡失和,津液代謝失調。所以臨床靈活使用治療的病證有失眠(又伴心腎不交者)、更年期綜合症、心悸、胃痛、口苦、嘔膽等。

3

濕溫病

1、「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驚蟄前:春溫(冬寒+春寒)、風溫(冬寒+春風);

春分立夏:溫病(冬寒化熱+春陽)、濕毒(乖戾之氣、伏毒+溫熱)

濕溫病的發生,雖邪氣侵入的途徑不一,但病變部位則在脾胃。主要表現在氣分濕熱。

太陰濕熱,熱在濕中,鬱蒸於上,則面色淡黃,頭重身痛(濕熱交蒸)。

濕熱纏綿不易分解,故汗出熱不解,濕熱困郁,阻滯中焦,脾運不健,氣失通暢,故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濕邪中阻)。

濕性黏滯,濕熱之邪留戀氣分不解,鬱蒸肌表,則見身熱不揚,白菩透露,苔黃滑膩,脈細而濡數,均為濕熱鬱蒸之象。

2、分型:

熱重於濕:治宜清熱為主,兼以祛濕,可用清熱滋陰之品,方用三石湯或白虎蒼朮湯,藥用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等。

濕重於熱:祛濕為主,兼以清利濕熱。藿朴夏苓湯、達原飲加減,藥用滑石、茵陳。

濕熱並重:治宜清熱利濕並施。此時若「徒清熱則濕不退,徒祛濕則熱熱愈熾」,故應清熱與祛濕兩法並用。即所謂辛開苦泄法。非辛香不足以宣氣化濕,非苦寒不足以燥濕清熱。這也是臨床最常見的證型,輕者善用清中湯、王氏連朴飲。重者尤伴見濕熱化燥、溫毒發斑發疹、發熱不退等使用甘露消毒丹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濕熱化燥:濕熱日久,化火化燥,如邪熱在氣分,或清或瀉;在營血分,或涼或散。其中熱傷腸絡而便血,灼傷肺絡而咯血或者痰中帶血。濕病後期,病邪深入下焦,真陰耗損,虛熱內擾,則見身熱面赤,手中心熱甚於手足背,口乾,舌燥等陰虛內熱之象。使用地黃湯可直中病穴。

後兩種類型用甘露消毒丹加減有更令人滿意的療效。

收聽完整版課程,請下載明醫APP,收聽明醫微課丨冉潔: 肺脹、溫膽湯、濕溫病診治心得

·版權聲明:

本文為原創文章,作者/冉潔 ,編輯/張玉梅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醫公開課 的精彩文章:

TAG:明醫公開課 |

您可能感興趣

急性腸系膜血管性疾病的診治
兒童疾病診治熱點:肺炎支原體肺炎
李有偉診治風濕病經驗
感染性心內膜炎如何診治?
王蔚虹:肝胃疾病整合診治思考
系統詳解:頸椎病的臨床診治技巧!
腦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
炎症性腸病診治新思路
胰腺囊性腫瘤診治現狀
痔瘡的最佳診治與護理
淺談咳嗽的中醫診治
一文理清:急性病毒性腦炎的診治策略
世界血栓日:抗栓的十大更新,選擇性門診治療急性肺栓塞似乎是安全的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內鏡診治策略
【微循環聚焦血管醫學朝陽論壇】王曉天:血管平滑肌肉瘤診治
肉雞新城疫與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
肝靜脈壓力梯度指導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診治策略:夢想?現實?
如何規矩地診治肺炎?
CGC2018快訊∣動力與功能性胃腸病學:癥狀診斷與治療、功能性食管疾病和消化不良診治概述
高血糖危象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