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字化轉型中的「微」力量

數字化轉型中的「微」力量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微服務架構、DevOps等鋪平了企業的開發、運維之路。在6月19日-20日北京舉行的LinuxCon + ContainerCon + CloudOpen 2017(簡稱LC3大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其功能完善的微服務框架ServiceComb,並貢獻給社區。

用數字化的手段和工具改造傳統的業務流程、應用方式,這件事我們很早就已經開始做,不過這只能稱作「數字化改造」,因為它的目的只是讓傳統的銷售和應用變得更加簡化。現在風起雲湧的「數字化轉型」,其宗旨是利用互聯網和所有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解決企業面臨的具有不確定性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實現企業的自我變革。在數字化時代,如果企業不主動實現自我變革,那麼它必將被顛覆。

說得通俗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其實就是業務全面雲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大型基礎性軟體因其高成本、部署的複雜性、缺乏彈性等諸多弊端而亟需改革。誰能當此重任?開源軟體脫穎而出,因其分布式的架構、開放和靈活的體系、簡單的開發與操作,以及經濟性越來越受到企業級用戶的青睞。從Linux到OpenStack,從容器到微服務架構,這些開源的架構和產品正大踏步走進企業用戶的生產環境。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微服務架構、DevOps等鋪平了企業的開發、運維之路。

消除上雲的障礙

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在上雲的過程中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為雲原生應用提供支撐;二是將適合轉移到雲中的企業傳統應用遷移到雲上。相對來說,支持雲原生應用比較簡單,採用新的雲計算技術和架構即可,但是將企業遺留的系統遷移到雲上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企業經歷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積累的歷史遺留系統比較多,使用的技術相對比較老舊,有些硬體或軟體可能早就退出了市場,系統的運維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傳統的開發和交付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業務快速上線和隨時調整的需求。另一方面,隨著雲計算的快速普及,在企業中雲原生應用的比例逐步增加,這就需要符合雲應用特點的開發、交付和部署的方式和技術,容器技術、微服務架構等因此而越來越流行。簡而言之,微服務架構模式為敏捷部署,以及複雜企業應用的實施提供了巨大幫助,降低了系統開發和維護成本,加速了傳統企業的「上雲」之旅。

舉例來說,電信級應用通常會要求高性能、低延遲,以及高穩定性。對於運營商來說,即使單個服務出現問題,也不希望因此產生連鎖反應,而導致整個系統癱瘓。因此容錯對於運營商來說是必須的。而華為微服務框架的一大優勢正是可以提供隔離熔斷機制,保證在被調用服務出現問題的時候,也不會產生「雪崩效應」。

傳統的業務開發通常只注重功能是否滿足應用需要,而較少考慮系統的穩定性、性能等方面的非功能需求。隨著雲時代的到來,計算資源可以按需獲得,應用的部署越來越簡單,在提供高應用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開發與運維開始慢慢融合。以前運維是應用部署之後的事,現在運維的工作「提前」了,在應用開發階段就要考慮到運維的需求。開發不但要提供服務,還要保證服務長時間、可靠地運行。

華為商城(Vmall)是華為公司旗下的自營電子商務平台,2012年3月正式對外運營,提供華為手機、無線上網設備、平板電腦、配件等系列終端產品和服務,是以營造用戶的移動信息生活為服務宗旨的互聯網商務平台。與許多電商平台一樣,Vmall在遇到業務高峰時,因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業務請求訪問,給平台的正常運營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是,Vmall通過採用華為微服務框架,即使在應用負載很大的時候,系統也能順暢運行。

企業級用戶在上雲的過程中,正努力尋找更好的方法,將應用程序部署在雲環境中,而微服務被認為是一項有益的助力。

企業業務在不間斷升級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最終導致客戶的體驗不佳。通過華為微服務框架的動態路由功能,可以保證新業務的「灰度」發布,即使在升級過程中出現問題,也可以在影響最小的情況下實現回退。

另外,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服務端升級也會給服務消費者帶來一定影響。解決的辦法是在開發測試階段,通過華為微服務框架中的服務契約驗證功能,驗證服務的提供方所提供的服務, 保證服務提供端在升級的過程中對服務消費端的零影響。

總之,使用微服務構建現代化的應用程序是很有意義,也是十分必要的。

加速企業應用開發

在6月19日-20日北京舉行的LinuxCon + ContainerCon + CloudOpen 2017(簡稱LC3大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其功能完善的微服務框架ServiceComb,並貢獻給社區。ServiceComb解決問題的一個核心思路是,將非功能性運維需求直接植入微服務框架,在開發階段就將那些與運維相關的問題解決掉。

ServiceComb框架源於華為內部已開發兩年的微服務框架。該框架曾經在華為內部的多個核心業務中使用,極大地提升了雲原生應用的開發效率,廣受開發者好評。如今,華為將ServiceComb貢獻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企業用戶加速開發進程,提高效率。

傳統企業應用在雲化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歷史遺留系統遷移困難,服務介面聯調易出錯且耗時長,異構應用技術棧開發成本高等。ServiceComb作為一個功能完善的微服務框架,包括應用框架代碼生成、服務註冊發現、服務配置管理、服務監控、服務調用追蹤、多通信協議支持等功能,為開發者提供了端到端的應用DevOps體驗,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傳統企業應用雲化的問題。

ServiceComb可以快速識別和管理微服務,將歷史遺留系統的遷移周期從月縮短至天;ServiceComb具備服務化契約增強、響應式編程範式和多語言SDK支持等優點,並且引入了基於契約的模型介面,可以自動形成模板,服務介面聯調快,開發周期從星期減少到天;ServiceComb採用開放架構設計理念,兼容多種業界流行的微服務框架,開發者可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定製業務插件,多語言協同開發更加簡單,開發周期從月減少到星期。

一句話,ServiceComb讓傳統企業應用快速上雲,讓雲原生應用開發更簡單。

開源在路上

華為在LC3大會上發布ServiceComb(官網http://servicecomb.io和Github地址http://github.com/servicecomb)微服務框架,再次重申了華為一貫的開放、開源的態度。如今,雲與開源已經成了推動創新的驅動力,以及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在IaaS層,華為FusionCloud提供了端到端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它基於OpenStack、Hadoop等開源軟體框架,可以在私有雲和公有雲之間實現應用和數據的無縫遷移、跨雲的分享。華為開源存儲項目 OpenSDS 通過統一的 SDS(軟體定義存儲)架構與標準,南向屏蔽存儲實現細節,提供資源池化,北向消除碎片化實現,提供存儲服務化,讓開發者一次開發應對多種場景。而在幫助企業上雲方面,ServiceComb微服務框架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方便開發者在已有的DevOps流程上利用DevOps編排引擎和容器組件標準,進一步提高開發效率。

華為始終堅持「源於開源、強於開源、回饋開源」的理念,持續不斷向全球開源社區貢獻自己的力量,並以豐富的商業實踐引領和推動開源生態的發展。華為在開源方面進行大量投入,希望通過建立開放的雲生態,嘗試多種開源的技術手段,真正解決企業用戶遇到的實際問題,助力企業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

感謝關注中國雲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雲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雲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信息數字化、業務數字化與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什麼?
數字經濟智引未來 中企動力助陣數字轉型
23 數字化轉型之智能製造: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內涵與價值
新時代的中國,數字化如何為產業轉型貢獻力量
數字化轉型,數據中心現代化先行
數字技術+客戶體驗,中原農險定義數字化轉型「新」法則
數字轉型?技術∣數字轉型創新應用模式研究
數字化轉型趨勢的六熱四冷
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AI助力金融業
什麼是航空公司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數字化轉型?
扭轉人工智慧和數字化轉型投資糟糕結果的7大關鍵能力
華為攜手億力科技應對電力數字化轉型大挑戰
空中客車公司加速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趨勢的6熱4冷
第四屆亞太銀行數字化轉型暨風控創新峰會:科技助力銀行數字化轉型
五糧液數字化轉型項目正式啟動 首批「數字化」轉型項目確定
德勤:數字化轉型
大數據下數字營銷的變化和廣告投放的變化
數字化轉型正當時
數字化轉型的四大前沿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