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醫學四大基礎理論
針刀醫學四大基礎理論分別為:閉合性手術理論、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病理學理論、骨質增生新的病因學理論、人體電生理線路理論。
閉合性手術理論
閉合性手術是相對開放性手術而言的,因其是在盲視的情況下進行的,較開放性手術難度要大,對解剖知識的要求比開放性手術更高,體現在精細解剖定位、立體解剖定位、動態解剖定位和體表定位四個方面。施術者要掌握機體局部精細結構、機體立體結構層次、非標準體位下的正確定位、體表與內在解剖結構相對應的點或線,準確定位病變組織,有效避免損傷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器官和健康的機體組織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同時,根據閉合性手術的要求和針刀的特點,提出了閉合性手術的操作規程,包括進刀、人路和手術方法。
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病理學理論
(1)重新界定軟組織的范圈
西醫學認為軟組織只限定於運動系統,而針刀醫學則認為軟組織包括人體除了唯一的硬組織(骨頭)之外所有的組織。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力學特徵,而且其損傷的病理變化也具有相同的規律,所以為頑固慢性內臟組織器官疾病的治療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2)明確了慢性軟組織損傷的概念
針刀醫學指出了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內涵,即軟組織受到各種損傷以後,在治療和自我修復的過程中又在特定的條件下產生新的致病因素,導致新的慢性軟組織損傷類疾病的發生。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外延是這種損傷是難愈的,涉及各個學科的疑難雜症。
(3)明確了軟組織損傷的類型
針刀醫學認為慢性軟組織損傷包括暴力性、積累性、隱蔽性、疲勞性、侵害性、自重性、手術性、病損傷、環境性、功能性損傷十大類。
(4)明確了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理變化過程
針刀醫學認為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理過程為:損傷(生物、物理學)一變化(骨折移位、骨錯位、筋出槽)一力學狀態改變一軟組織器官受到破壞一擠壓、牽拉、鬆弛一大量細胞破裂壞死、組織滲出一體內異物一刺激周圍組織一引起疼痛一產生生物化學變化一神經反射系統、體液調節系統作用一產生生理病理過程的變化一病變區域組織的保護機制處於緊張狀態而制動一產生瘢痕、粘連、攣縮等一形成新的病理因素。
(5)軟組織損傷的病因是人體動態平衡失調
人體的生命活動在自由活動狀態叫動態平衡,反之,活動出現障礙或不適則稱動態平衡失調。造成軟組織出現病理變化的是粘連、攣縮、瘢痕和堵塞。
(6)內臟慢性損傷性疾病與運動系統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的本質是一致的
內臟受到各種形式的損傷以後,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還會出現新的粘連、攣縮、瘢痕等因素,這些新的因素同樣會導致內臟實體的動態失調。
骨質增生新的病因學理論
以往認為骨質增生的病因是退行性變化,經過大顯的臨床實踐和研究,現在一般認為骨質增生的根本原因是人體組織內力學狀態的異常變化,基本認識有:力學因素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和力學因素失調對生命活動的影晌;人體對體內外力學狀態的適應和調節;骨質增生是人體對軟組織力學狀態異常變化所做出的對抗性調節的結果;人體適應性改變的三個階段是硬化、鈣化、骨化;人體關節內的力平衡失調是造成關節面軟骨細胞壞死、分解的根本原因,可形成骨性關節炎。
人體電生理線路理論
在經絡實質研究的基礎上,針刀醫學提出了人體內存在一個龐大的電生理線路系統。電生理線路系統對人體生命活動具有第一推動作用,統領其他各個系統。經絡是人體電生理線路的幹線,穴位是電生理線路的調控結構。除穴位之外,人體的電生理線路調控結構還有體液及其他組織結構,包括神經的觸突,這些調控部位,使人體的任何組織和器官都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小針刀技術的異常反應及處理
※小針刀技術的適應證
※小針刀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
※2017年夏至如何養生
※脊柱側彎小針刀療法
TAG:岐黃智慧 |
※醫院學會聯盟三會合一,針刀大咖雲集共謀發展
※關於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決定
※針刀手術護理常規
※王海東《筋經理論在針刀臨床的應用》
※全國第十九屆針刀醫學新進展培訓班
※脊柱源性胃炎診療規範及針刀具體操作方法
※針刀治療腱鞘炎
※頸7刀——王海東教授針刀治療頸椎病
※針刀辨因論治
※針刀療法為主治療Ⅱ型糖尿病簡析
※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2018年學術年會暨換屆選舉會議通知
※針刀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
※針刀固定術式治療頸椎病
※段老師針刀治療拇指屈肌腱鞘炎
※針刀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及效果
※臨診碎玉小針刀治療頸椎病
※腰方肌損傷的針刀治療思路
※針刀治療小腿疼痛
※針刀治療雞眼
※針刀治療高血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