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近古道教思考之教學分離

近古道教思考之教學分離

《玉光劍氣集》是一部明朝人寫的筆記,其中技術、玄釋二卷,搜集了一些明朝時期的道教人物的故事。其中很多是《道藏》中所沒有的。道教史料的搜集整理,比如地方宮觀碑文、山志、人物傳記、神仙故事、修證實例等,道教人士在這方面的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有的人說明清以來少神仙,其實不是的。有些隱修道士,不願與世俗游,而道士之中又缺少為神仙立傳的人物,致使許多事迹和真仙故事堙沒無聞,良可嘆也!

而這些事情反而世俗學者和縉紳先生做的多,《玉光劍氣集》中關於道士的資料,也是士大夫筆記,還有《萬曆野獲編》,以及其他野史筆記等,都保留了豐富的道教資料。另外就是一些專門的道教史料的整理,比如《玉隆萬壽宮志》就是江西的縉紳修的。現代的幾本有名的道教史,比如許地山先生的《道教史》,卿希泰先生的《道教史》,潘雨廷先生的《道教史》等,都是學者的作品。

除了道教史料的搜集和整理,還有就是教義的闡揚方面和研究。比如孫亦平先生的《道教文化》、卞敏先生的《魏晉玄學》、胡孚琛先生的《道學通論》,以及中華書局出版的幾部《道教典籍選刊》,有哪部是道士自己整理出版的?有一些也是《道教常識》、《道教百問》之類的普及型作品,很少有可以跟學術界抗衡的著作出現。以前祖師能寫出《老子》、《莊子》、《無能子》、《悟真篇》等,我們現在不要說寫出這種水平的書,就是讀過這些書的道眾估計都不是很多。佛教說末法時代,白衣說法。其實何止是佛教如此,道教發展到現在其實也差不多。

為什麼會佛道兩教發展到現在,都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呢?我想應該是我們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樓宇烈《中外宗教交流史》說:「儒佛之間的鬥爭,有梁時范縝著《神滅論》使佛教受挫,而佛道之爭卻是道教屢戰屢敗。道教失敗的原因,恐怕還是教與學分離的問題,即他尚未把老莊道家完全化為自己的精神氣質,另外在擷取佛教的時候,採取了生吞活剝的方式。因此,他難以站在思想理論鬥爭的前沿,而他的隊伍中就不會產生像慧遠和范縝這樣的思想大家,也難以產生像何承天和宗炳這樣的論辯高手。」

唐宋時期道教界人才輩出,得益於朝廷的推崇和培養。唐朝政府設立玄學考試,要求參加道舉的人考試《老子》、《莊子》、《列子》、《關尹子》四部經書,而宋朝則加了《黃帝內經》、《陰符經》等內容。此後元朝全真派由於有大量知識分子的參與,也興盛一時,至於明朝的衰敗。明朝崇尚的是正一道的齋醮祈禳和一些房中煉養,當時有名的道士如邵元節、陶仲文等,都是以房中術得貴,是以不齒於士大夫,而《明史》將兩位祖師列入了《佞幸傳》。另外如道學優異的長春劉真人,則是元朝時期長成的。明初還有張三丰、周顛仙人、鐵冠道人,都以煉養和前知得到帝王的尊崇,沒有以學問而擅名的。清朝全真派興盛,也是以龍門律宗和三教合一的一些思想為主,在學問、思想上沒有太多的建樹。明朝道學宗師陸西星,民國年仙學大師陳攖寧,都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道士。而明清以來注老莊者,如宣穎、陸西星、王先謙、郭慶藩、劉鳳葆、林雲銘、鍾泰、陳鼓應、方勇等,都不是道士。近代整理帛書《老子》的工作,也沒有道士的參與。以及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都很少有道士出現。

造成這些的原因,都是在於宗教和學問的分離。老百姓是只管燒香,祈求神靈庇佑,不去管你教義是啥的。而作為教職人員的道士呢,也多是忙著念經、算卦,很少去研讀三洞經典。這裡固然有大環境的影響,但是也和我們自身的思想觀念有關。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是法事是否靈驗、算卦是否准、錢是否賺的多。但是卻很少比較今天看了多少書,學習了多少經典。而過分的追求靈驗,後果是宗教流於百姓之間;過分追求技術的東西,到時候就淪為世俗人的工具,而不是成為影響世俗思想的力量。以前我們很厲害的,你看唐朝的李白是道士,賀知章也是道士,魏徵做過道士。道教對於音樂、美術、文學、園林、戲曲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現在呢?又有幾個道人能夠體悟道教思想中的那種美學精蘊,老莊哲學中的妙理?現在的道士背的不是「道可道,非常道。」而是「甲子乙丑海中金」。如此發展,如何立足於士大夫之間?

宗教和學問的分離,教職人員文化素質的下降,也是近古道教衰敗的一個原因。要改變這個現狀,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詩云:「溯游從之,道阻且長!」

本文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崇玄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張紫陽真人是在成都得的丹訣?
武漢張慶余持天蓬咒驗
內煉成丹,外用成法
內丹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台州道士葷口誦經故事

TAG:道教崇玄館 |

您可能感興趣

閱讀教學之爭
對於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
湯智:大學教師教學發展工作的探索與思考
《米》的教學反思
網路時代大學課程教學的思考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我的教育教學反思
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
一節英語閱讀課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關於小程序體系的教學思考
關於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
安箴卓然不群的英語教學之道
課堂教學之「多」「少」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點——教學步驟分解示範
大學通識教育經典文本研讀教學探討
河海大學舉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論壇
健身教練國職考試教學內容
教育教學:共享教育學建構未來教育
美術教學理念之「思享」
最新!解讀「新時代高教40條」,思政、考試、教學、教師都逃不過……
中國畫教學之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