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課改問題的主體究竟是誰?(七)
走進課改學校,教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有許多問題、困惑,請專家幫我們解決。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用新模式上課,時間不夠用怎麼辦?學生在小組討論時開小差怎麼辦?大班額如何有效分組……對於這些課改實踐中遇到的方法、技術層面的問題,許多教師將解決問題的希望寄託於專家。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在課改實踐中,解決問題的主體究竟是誰?應該如何看待專家的作用?
專家不是問題的擋箭牌
一些學校為了解決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經常組織教師進名校、訪名師。這樣的尋師之路是熱鬧的,有照片、有資料,各種抒情、各種感慨。可是,回到學校問題依然不能解決。之所以收穫寥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專家當成了問題的擋箭牌。
在尋找問題解決的答案時,教師帶去的問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虛擬的問題,即教師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調研,把憑空想像的問題拋給專家,並與專家交流。這種問題即使得到專家的解答,也不會解決課改的問題;一種是真實的問題,即教師在課改中遇到了問題,但自己沒有做任何嘗試和努力,就指望專家點石成金。這樣的教師可能取到了解決問題的「真經」,但因為沒有解決問題的實踐,這些「真經」常變成空中樓閣。
當我們把請教專家當成一種純粹的形式,專家就成了問題的擋箭牌。許多問題在和專家相遇之後戛然而止,無法深入。專家當然沒有錯,錯在我們在請教專家之前做了什麼,我們是不是深入研究了這個問題?只有我們真的充分研究了,再帶著資料,帶著真誠去請教專家,專家才會成為解決問題的強弓硬弩。
(山東省青島市大棗園小學 咸威)
貼近實際才有作用
各種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是當下課改的熱議詞。面對課改中的問題,我們需要專家但更需要教師。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到位,行動才會自覺。關於課改,專家的理念可能非常先進,但要將這種經驗真正推廣到學校、課堂,只有廣大教師在觀念上得到認同,並願意付諸行動,才能讓課改落地、生根、發芽。
實踐出真知。課改中的問題更多是來源於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比如「走班制」的推廣,對學生和教師都是挑戰。如何選課、如何分班……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教師有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專家的引領、指導,共同解決問題。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論哪種模式、哪種新技術,更多面對的是廣大學校、教師和學生。只有貼近學校實際,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課改的問題需要專家的引領和指導,但更需要教師的自覺和反思。
(四川省綿陽市實驗中學 李敏)
教師在堅守中創新
有教師說:「新教學模式如雨後春筍,以致不知所措。」還有教師說:「本就不知新課堂該如何上,聽了專家的反思和經驗,更不知怎麼辦了。」其實,許多教師只看到了別人有什麼,而忽略了自己有什麼,以致「亂花漸欲迷人眼」。
學生是第一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學,處處體現對不同學生的不同人文關懷。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有多樣性、層次性、個體性、情感性,而不能一味地模仿。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教材,特別是要運用好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師不是課改的忠實執行者,而是新課改的建構者和開發者,應創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根據不同的學生,處理好選修課與必修課,掌握好教學內容的深淺程度,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師者,教法為要,應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傳統中創新,於繼承處發展,這樣才能獨闢蹊徑,自成特色。
(安徽省霍邱縣教育局宣傳信息中心 潘光華)
《中國教師報》2017年06月07日第7版


※做一名「自然」的老師
※尋找合作學習的內需支撐
※教育優質均衡新路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補課只是教育焦慮的表象:抱怨和批評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編程就是解決問題
※如何掌握劣構問題的解決之道?
※關於課改中的四個關鍵問題,這位局長給出了解決之道!
※怎麼解決失眠的問題?
※為什麼要解決問題?
※關於「解決問題」的思考
※如何解決貓狗一起養的問題呢?
※誰來解決代課教師問題
※輸給活塞證明騎士的老問題仍未解決,交易或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何解決婆媳關係問題
※必看!可以真正為你解決皮膚問題的文章
※解決問題的途徑
※《金剛經》能解決什麼問題?
※長征中,紅軍的糧食問題如何解決?三種辦法你知道幾種?
※進行有效決策時,有效的管理者應當重視「界定問題」還是「解決問題」?
※逆向思維:聽上去很簡單,但究竟如何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機器人解決養老問題?靠譜嗎?
※如何解決老化的皮膚問題
※究竟是核商黑心還是核桃的問題?解密文玩核桃為什麼會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