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師媽媽的親歷:孩子這樣養,真的很容易被霸凌!
柚寶今天要分享一篇來自一位叫丁暖家長的文章:
1
從幼兒園開始,兒子最要好的夥伴都是女孩子,兒子也很受女孩子歡迎。因為他從來都是和善的,安安靜靜不吵不鬧,更不會跟人動手。
上小學後,兒子的好朋友,也大都是溫順乖巧的孩子,從沒聽兒子說過他和誰鬧過彆扭。
我曾問兒子,有沒有誰欺負你?兒子說,沒有。我故意問,你們班上那個某某同學,老師說他愛違紀,你害怕他嗎?
兒子說,他比我高還比我大,我當然怕他,所以我一直離他遠遠的。不過估計他也不敢欺負我,大家都知道,我的媽媽是老師。
說的也是,就算是再暴戾的校園小霸王,孩子也終歸是孩子,教師的身份,家長的身份,在問題小孩眼中,還是很有份量和震懾力的。
原以為,兒子會一直在父母和好友的陪伴下,過著平靜快樂的童年生活。可是,今年三月,一切都被打亂了。
今年三月份,我和老公因為工作調動雙雙離開老家,到千里之外的另一個城市發展,所以只能把兒子暫時交給婆母照顧。
雖然不舍,可長遠來看,收益增加、生活環境更好、發展空間更大……終於還是選擇了改變。
我想,最多一年,等在新環境安定下來,第一時間把兒子接到身邊。這段暫時的離別,應該對兒子影響不大。退一步來講,就算有些影響,以後應該也能補救。
我的婆母,屬於對家庭缺少基本責任心的那種老人,除了一日三餐,婆母的心思都在麻將館。所以,在我和老公離開的這段時間,兒子其實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留守兒童,到了晚上,甚至連個說話的伴都沒有。
現在看來,這是我犯下的第一個錯!
我這個當媽的咬牙忍受著對兒子的思念,卻嚴重忽視了兒子內心的孤單和無助,我在電話里只會喋喋不休地問兒子:吃的好嗎?冷不冷?是不是生病了?…
我的行動其實已經暴露了自己對兒子的愧疚,就像無數不守在孩子身邊的父母常常自我安慰的一句話…
沒有辦法啊,只求吃好了別生病就行。
這是多麼膚淺蒼白缺少養料的論調啊。
平時回去看兒子,我都會提前打電話。
2
每次看到兒子,雖然他脖子上一圈黑,可臉上還算乾淨,衣服也是換過的,這樣我感覺還過得去。
有一次我出差半路回家,因為手機沒電,所以就直接回去了。
然而,當我第一眼看到在小區里玩耍的兒子時,簡直驚呆了,他渾身上下髒兮兮的,穿在裡面的秋衣下擺比外面的夾克長出了一大截,衣服空蕩蕩地裹在身上,鞋子上都是泥……
這,也許才是兒子的真實狀況。
當我帶著兒子往家走時,一個孩子在身後喊兒子:「瘦猴!明天你還想跟我們玩嗎?玩的話,要帶上你的陀螺!」
我從兒子那兒了解到,這幾個孩子沒禮貌,平時愛給別人起外號,還和家長頂嘴,成績不好,玩他的玩具不還……
我又氣又急,竟然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備起兒子:「那你為什麼跟他們幾個玩呢?之前那幾個玩得挺要好的朋友呢?他們怎麼都不理你了?」
兒子眼裡泛起了淚花,囁喏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愛跟我玩了。」
「好孩子不跟你玩,那你就自己在家看書,不要跟那些壞孩子混啊。」
「可是媽媽,奶奶不在家,我一個人也不敢在家……」
「你怕什麼?有什麼可怕的?」
這是我犯的第二個錯!
明知孩子無助,我卻沒有第一時間站在他的立場上認可他的傷心,接納他的委屈,給他溫暖的擁抱和堅定的依靠,竟然還指責他,嫌棄他膽怯。
在這之後,兒子有什麼困難,似乎都不太愛跟我說了。
過後我分析,兒子原先的小夥伴之所以不再跟兒子玩,有各個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搬到新小區了,有的上了輔導班,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故意疏離了兒子。
畢竟,兒子現在邋裡邋遢,這模樣,常常是會被優秀的孩子疏遠的。
那次離家時我大哭了一場,但是沒有後路可走。我所能做的就是儘快在新環境安定下來,然後把兒子接回到自己身邊。
3
兒子上學放學一直坐校車,但從五月份開始,他出現了抵觸校車的苗頭。
一開始,兒子跟奶奶說,車上有兩個比他高一年級的孩子,搶他的文具。
奶奶就跟校車上的司機說了聲,讓司機幫忙管管,別讓那兩個孩子欺負兒子。
這件事,我也沒放在心上。
孩子嘛,調皮搗蛋是常事,既然跟司機說了,兒子也沒再提,應該就過去了。
六月底我特意請了假,想好好陪陪兒子,兒子快期末考試了。
兒子很高興地跟我說:「媽媽,你送我上學,我可以不坐校車嗎?」
我說:「是不是那兩個孩子還是欺負你?」
兒子沒回答我,說:「媽媽,你能送我嗎?」
「只要媽媽在家,當然媽媽送你。可是,孩子,你要看到咱家的困難,媽媽還得走,走了之後,上學放學你還是得坐校車。兒子,你長大了,有些事,需要解決,需要承受,不能迴避!」
這是我犯下的又一個錯!
看似我在教育兒子選擇堅強,迎難而上,實際上,我把成人化的擔當捆綁在了一個九歲孩子的心頭,形成了和他年齡不相適合的壓力,打擊了他主動避險的願望,將孩子置於危險邊緣而不顧。
我的這種錯誤觀點給孩子輸入了錯誤的信息:你的被欺凌給父母增添了麻煩,好孩子不該帶給家裡麻煩,好孩子要獨自解決麻煩。
總之,在我和兒子談了之後,兒子繼續坐著那輛校車,繼續獨自忍受那兩個高年級孩子的尋釁滋事,再也沒主動跟我這個當媽的透露他一直受著的欺凌。
4
一直到十二月份,忍無可忍的兒子,哭著給爸爸打電話,向爸爸求援。
兒子說:「爸爸,我知道你和媽媽忙,不想讓媽媽著急,一直忍著。爸爸,他倆在車上不欺負我了,卻每天在路上攔我,搶我的書包,扔我的書,把我水壺裡的水倒在我頭上。他倆每天都截著我,看見我就用腳踢我……」
「他倆不讓我告訴老師,說你的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你奶奶也不管你,老師管的了學校,管不了校外……」
「爸爸,你能回來嗎?你能回來就去找老師,你如果太忙回不來,我就再忍著,沒事,他倆踢的不疼,我能忍……」
老公是哭著接聽兒子的電話的,他說自己真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如果不是兒子的哭訴,他一點也沒察覺到兒子內心的孤單和恐懼,兒子越懂事,他心裡越難受……
而我,更是無地自容,自己的妄斷和粗暴,帶給兒子的傷害絲毫不亞於外來的欺凌,兒子寧可獨自承受,也不願意直接跟我這個媽媽訴說。
老公立馬連夜回家,一大早去了學校。
向兒子的班主任反映情況後,兒子的老師很震驚,馬上找到那兩個高年級孩子的班主任進行溝通,那兩個孩子的班主任更是驚訝,說:「這兩個孩子在班裡遵規守紀,平時也聽話,是不是搞錯了?」
找來兩個孩子調查,沒費多大週摺,兩個孩子就承認了自己每天攔截我的兒子並對我兒子進行打罵的事實。
實在沒想到,貌似好學生的孩子,背後竟然會做出恃強凌弱的事來!
如果受欺負的孩子不說,我們恐怕永遠不會知道,小學生竟然會有如此複雜的兩面性!
老師們紛紛表示大跌眼鏡。
從一個母親的角度,我當時是多麼想直接去收拾那兩個孩子。
但是,我很快冷靜下來,畢竟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老師,以以暴制暴的方式去對待兩個犯錯的孩子是多麼荒謬。
幾位老師對這件事集中的調查結論是,這兩個孩子的行為對兒子構成了欺凌,並且兒子是他倆唯一的欺凌對象。
老師問這兩個孩子為什麼要欺負我的兒子,有沒有特別的動機?
他倆一五一十說地說:一起坐校車,知道他的父母都不在家,並且他那麼瘦小,膽子也小,一開始就想惡作劇,結果有一次失手打中他的頭,他也不反抗,慢慢地,看見他就想動手……
常常看各種專家分析欺凌心理形成的內因和環境,那麼權威和專業,但是,我覺得都比不過這兩個孩子的坦白更真實。
簡而言之,欺凌的成因就是:我打了你,你也沒說不。
5
當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時,家長最反感的一句話是:為什麼會是你家的孩子?
這句話是雷區,老師、校方是萬萬不敢觸碰的。
而我,作為有著教師身份的一名小學生家長,覺得這個問題很值得家長反省。
自家的孩子,怎麼就一步步淪落到了被欺凌的危險境界?為什麼會是我的孩子?
我的親身感受是,每一個受欺凌的孩子家庭都應該反思,有形無形中,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像幫凶一樣往外推了孩子一把,而沒有給予孩子所需的扶植和支撐。
假如我沒有讓孩子處於留守的境地;
假如我及時肯定孩子的恐慌和無助;
假如我鼓勵孩子說出他的需求;
假如我不那麼自私地強求孩子去選擇堅強……
我相信,當孩子遇到威脅時,他會第一時間告訴我,而不是,和我漸行漸遠,和危險越來越近。
好在,還不遲。
老師教育了那兩個孩子,他們再也沒有欺負過我兒子。
兒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快樂。明年的新學期,我就可以把兒子接過來,一家團聚。
如今,我每天都會和兒子打電話,聊聊天,談談心。
有時候隔空和兒子探討幾招「防身術」。
比如,遇到壞孩子怎麼辦?
有時還和兒子說說網上正流行的字,比如一個「慫」字,對應的還有個「懟」字,對,懟,懟他!
兒子是小白兔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得不激發他面向未來世界所需要的勇氣和信念。
6
那麼,面對欺凌,我們該教給孩子怎樣說不呢?
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但願對您有幫助。
大聲喊,不露怯
攔截兒子的兩個孩子比兒子僅大一歲,他倆也不具有典型的暴戾霸凌性格。
一次惡作劇失手打了兒子,兒子的隱忍讓他們嘗到了吃軟柿子的甜頭,於是,心裡的小邪惡便針對兒子迅速膨脹了。
假如,兒子能在他們最初的試探中大聲說不,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氣憤和抗議,在心理上獲勝,也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欺凌。
兒子一直瘦小,原本身邊有群小夥伴,大家一起來一起去,像一群嘰嘰喳喳熱熱鬧鬧的小鳥,誰出現什麼情況立即有人七嘴八舌來彙報,從來沒出現過受氣的情況。
孩子們無形的抱團,讓那些有攻擊傾向的問題孩子無法鎖定實施目標,他窺視的也只是落單的小羊羔。
所以,鼓勵孩子多交益友,有自己的小團隊,小圈子。
尋保護,不衝動
這點很重要,遇到問題,要及時向老師家長彙報,壞孩子永遠不如老師父母有力量。受氣不可恥,受氣的孩子要宣揚,不需忍,不需瞞。
遇到強大的對手不要以硬碰硬,不要衝動跟人干仗。
然已經被對方鎖定為實施對象,說明對方已經先比較了你倆的力量,你若比他強,他不會找你。
但是你很可能比他跑得快,你要一邊跑一邊大聲喊,跑向辦公室小賣部等有老師和成人的地方。
也許,兒子的遭遇並不能代表大家所見,但只要還有一個孩子遭受著,校園欺凌現象便不容忽視,我們對校園欺凌的防範和整治也應該永遠常規固化下去。
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生,對校園欺凌,學校、家庭、社會,我們永遠一起說不!
點擊展開全文


※為什麼我們都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哭?
※熊孩子滿嘴髒話?教你4招治好TA
※男孩將2歲女童關進電梯:要治熊孩子先治熊家長!
※別把「攀比」的帽子壓孩子頭上!他還小他懂個屁!
※看完這5所幼兒園,我覺得我以前上的一定是假幼兒園!
TAG:柚柚育兒 |
※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孩子,你走吧,媽媽不要你了」,親歷送靈現場
※未婚姑娘親歷:和極品渣男談戀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未婚姑娘親歷:和性癮患者談戀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你不知道的腫瘤故事都在這裡,醫生親歷後說了一句話:患癌這麼痛苦!
※親歷者忍痛傳授:被馬蜂蟄了,正確做法該這樣!
※鏟屎官親歷,養一隻超級懶的哈士奇是一種什麼體驗
※尷尬的健身親歷,讓人看了直犯尷尬「癌」!
※親歷三歲多兒子腺樣體手術,孩子如何做到如此從容淡定?
※這一天,我們都是親歷者
※知乎高贊:如何讓孩子明白學業的重要?一個孩子講述親歷過程
※我們親歷了一場騙局!來跟著我們看騙子表演!
※親歷高燒流感,孩子麻麻告訴你這樣來護理
※這三件小事 每個人都親歷過 除了太尷尬更嚴重的竟是…
※被清朝男鬼上身卻不知情,親歷者講述當時的感受!
※兩孩媽媽親歷兩次順產,兩次感受大不同——二胎更疼
※扒一扒我的順產經歷 光看豬跑是沒用的 親歷才知道
※親歷,這實在太噁心了,每個家庭都要重視這個健康隱患
※離婚不離家的人究竟是怎麼想的?聽完親歷者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
※我親歷的一個靈異事:給奶奶守靈當晚,我進廚房看見她正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