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伽達證阿羅漢果的故事
有一段時間佛在羅閱祇國竹園精舍廣度眾生。羅閱祇國中有位宰相,非常富有,卻沒有兒子。當時在恆河邊有座摩尼跋羅天的神廟,全國的百姓都信仰供奉這座廟。
這位宰相去到神廟祈禱說:「我沒有兒子,聽說天神你功德無量救護眾生,能滿眾生願,所以現在我來向你祈禱。要是滿了願,得賜一個兒子,我會用金、銀裝飾你的神像,並用名香塗飾神殿;要是不靈,我就毀了你的廟,再用糞便塗在你的像上!」
天神聽了便想:「這個人極為富有,勢力又大,不是泛泛之輩能做他兒子的。我德行太小,不能滿他的願;要是給不了他兒子,又會被他毀壞侮辱。」
廟神就去稟白摩尼跋羅天神。摩尼跋羅的能力也辦不到,就去見北方毗沙門天王。毗沙門說:「我也沒這能力讓他有兒子,應當去見天帝祈求滿他的願。」
毗沙門天王立即上天啟稟天帝釋說:「我有個臣子叫摩尼跋羅,最近來告訴我說:『王舍城有個宰相來求子,立下了重誓,要是如願以償,便會加倍供養;要是沒有滿願,就要破壞我的廟並且侮辱我。』那人勢力既大且又蠻橫,一定說到做到。願天王您賜他個兒子吧!」帝釋天王答道:「這事太難,要從容尋找因緣。」
後來有位天人五衰相現,壽命將盡,帝釋對他說:「你快要命終了,願意投生到那個宰相的家中嗎?」天子回答:「我想出家修行正法,要是生在富貴之家,要想脫離塵世則很難;想生在中等人家,您又不會滿我的願。」帝釋天王又說:「你儘管投生到他家,以後要是想學道,我會幫你。」
天子壽終,神識投胎到宰相家中。出生時相貌非常端正,宰相就請來相面師為他起名字。相師問:「這個孩子是在哪兒求到的呢?」宰相答道:「之前是在恆河天神那兒求的。」因此取名為恆伽達。
恆伽達漸漸長大,志願只在修道,便啟稟父母請求出家。父母對他說:「我們現在非常富貴,家產眾多,只有你一個兒子,你得繼嗣門庭。只要我活著,絕不會答應你出家的。」恆伽達無法滿願,深懷惆悵,便打算捨棄此生,再投生到平凡人家,在這樣的家中請求出家一定是極其容易的。
恆伽達於是悄悄離家,自己從高崖上跳下,落地後卻毫髮無傷;又到河邊投入水中,河水把他漂上來,還是一點沒有受苦;再找來毒藥吃下,毒氣並不運行,無法致死。他又想:「應該去違犯王法被國王殺掉。」
剛好國王夫人和宮女們出宮到花園水池中沐浴,她們都脫了衣服放在樹林中。這時恆伽達潛入樹林中,把衣服和首飾都抱了出來。守門衛士看見了,就去稟報阿闍世王。阿闍世王聽到此事大為震怒,便拿來弓箭親手射向恆伽達,可是箭卻返回直奔阿闍世王;就這樣三次都射不中恆伽達。
國王驚恐地扔掉了弓箭,問恆伽達:「你是天人、龍、鬼、神嗎?」恆伽達說:「請大王答應我一件事,我才敢說。」國王說:「答應你。」
恆伽達說:「我不是天人,也不是龍、鬼,我是王舍國宰相的兒子。我想出家,父母卻不答應,所以想自殺再投生到別的地方。可是跳崖、投河、服毒都死不了,所以故意違犯王法,希望能被大王處死。現在大王要殺我,還是傷不了,事情弄成這樣,何等殘酷!祈願大王慈悲哀愍允許我出家修道。」阿闍世王便對他說:「准許你出家修學聖道。」
國王隨即把恆伽達帶到佛的居處,啟稟世尊剛才的事情。這時如來允准恆伽達出家成為沙門,披上袈裟便成為比丘。佛為他說法,恆伽達心開意解,證得阿羅漢果,獲三明與六通之功德,具足八解脫。
阿闍世王對佛說:「這位恆伽達前世種了什麼善根,墮崖不死、投水不溺、服毒不害、箭射無傷,並且還能遇到世尊得以解脫生死呢?」
佛告訴阿闍世王:「過去無數世時,有一個叫波羅?的大國,國王名為梵摩達。一天國王帶著後宮女眷在樹林中遊戲,宮女們放聲高歌,外面有個人也高聲應和;國王聽見他的歌聲又憤恨又嫉妒,就派人把他抓來,敕令殺掉他。
「這時有位大臣從外面進來,見到這人被綁著行將就刑,就問旁邊的人:『為什麼會這樣?』旁邊的眾人詳細說了原由,大臣說:『先停一下,等我去見過大王。』大臣進去啟稟國王說:『那人的罪過並沒有那麼重,為什麼要殺他呢?他雖然和了歌,但並沒有見到人;既然沒有勾引姦淫之事,還是祈求大王慈悲,饒了他的性命。』
「國王無法反駁大臣,便不再加刑戮,赦免了那人。那人得以再生,一直勤懇恭謹地侍奉大臣,就這樣全然付出,經過了很多年。此時他想:『淫慾傷人比刀劍更鋒利,我現在的困苦厄難,都是由於欲啊!』就對大臣說:『請允許我出家虔敬修道。』大臣答道:『不敢違背你的意願,你要是得道了,要回來看我。』
「那人就前往深山之中,專註地思惟微妙之理,開悟得成辟支佛果,便返回城中,來到大臣家。大臣非常歡喜,請求供養他,佳肴與上品的衣服,以及卧具、醫藥等都無所乏少。
「這時辟支佛在虛空中示現神變,身中出水、火,放大光明,大臣見到,無量歡喜,即便發願:『由於我的恩德,你得以保全性命,使我生生世世富貴長壽;比這殊勝奇特數千萬倍的是,使我的智慧與功德與你等同。』」
佛告訴阿闍世王:「那時救活那人使他得道的大臣,就是現在的恆伽達。由於這個因緣,他每次投生都不會遭受橫死;現在又能遇到我,證得阿羅漢果位。」
佛說了這個因緣,與會大眾虔敬歡喜,恭敬領受奉行。
——原典出自《賢愚經》卷第一


TAG:祇陀園 |
※法句經故事集——證得阿羅漢果的可憐人
※提舍比丘兩天證得阿羅漢果
※七日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他是誰?
※五百羅漢——願力成熟證羅漢果
※羅漢果的簡單養法
※羅漢果酒的製作與功效一唐三鏡劉文秀
※羅漢果泡茶可清肺潤腸,介紹五款羅漢果茶療方
※羅漢果泡水喝的功效
※羅漢果山藥筒子骨湯
※葯食同源——羅漢果
※羅漢果為什麼被稱為「神仙果」 它有什麼功效
※寶寶咳嗽能吃羅漢果嗎?羅漢果怎麼泡水喝?
※咽炎的剋星——神仙草羅漢果
※補腎氣的羅漢果
※羅漢果雖然有很多種功效,但是大部分人卻不知道羅漢果的副作用!
※釋迦牟尼有一句名言,聽了這句話的三個人都證得阿羅漢果?
※羅漢果泡水喝有什麼功效?看醫生怎麼說
※夏季羅漢果泡水喝,健康實惠,但中醫說:這3類人少用羅漢果泡水喝
※羅漢果的功效 這些好處你未必知道
※不僅想要證悟阿羅漢果的人需要禪修,菩薩也必須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