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龔永石:閱讀生命

龔永石:閱讀生命

老去情懷,猶作天涯想。生命,經歷一年又一年的收穫承載;心靈,歷經一場又一場的感悟洗禮。人生的長河流至暮年,緩慢沉重。

我在街巷、村落、屋角、養老院……看見白髮在微風中盈盈顫動,看見皺紋溝壑里深深淺淺的落寞,看見渾濁老眼裡胸懷丘壑的平靜,看見遠去背影留下的孤獨與無奈,看著這些身影,鏡頭留下他們的一瞬間,我也在體悟生命的滋味。

每一個老人的生活,都是一個長篇故事。被衰老束縛的身體,心靈卻如深秋楓葉,色彩斑斕。

身已退休,心仍在崗的警察大爺,在敬老院依舊穿著警服;風采依然的阿婆曾是當年秧歌隊的骨幹力量,眉開眼笑愛拍照;身體已佝僂,趴在木欄上眼睛仍努力遠眺的老人;在一個村莊幾十年風雨同舟的老姐妹……

老來有伴的溫暖人生或孤獨的夕陽時光。也許,他們每個人,都理解了人生如流水,百川歸海萬物歸一,所以,平靜祥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們,是我們的親人,是我們的長輩。生養我們,奉獻青春建設國家,傳承中華民族,培育累累碩果;他們,也是我們年輕人的心靈依託。

?我們可以忽略很多,但請每一個年輕人,不要忽略我們的老人。關愛是一句問候,焐熱佝僂之軀;關愛是一聲祝福,溫暖孤寂心靈;關愛是反哺之孝,傳遞民族之美德。

讓我們為他們盡所能。願我們都沒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願天下的老人,都有歸依都被愛護,怡然自樂歲月靜好!

相關評論

影像管中窺到誰的斑毛

孔繁利

皺紋、拐杖、白髮、輪椅、佝僂的身軀、孤單的背影、凹陷的嘴巴……本組影像,試圖用這些細節去記錄和表達對於老年人的悲憫與關愛。從鄉間,到都市,從大街,到陋室,那些蹣跚的腳步,遐想的神態,被攝影者捕捉收錄到鏡頭之中,可見其用心之處。

這樣的照片,有其現實的意義,人口老齡化,銀髮浪潮,日益凸顯出來。俗話說,家有老人是寶,老人就是行走的歷史書、有溫度的生活百科全書。如何對待老人,體現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程度與社會素養,也關係到每個社會個體自身。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理想的目標,顯然,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

本組照片,通過環境的襯托和渲染,介紹和交待老人們目前的生活環境和狀況,這是環境肖像的長處。但是,單幅照片在故事敘述方面,還是顯得有點單薄和力不從心。提到環境肖像,讓我想起了環境肖像攝影名家阿諾德·紐曼(Arnold Newman)曾說過的話:「我們不是用相機在拍照,而是用我們的心靈與頭腦」。所有的攝影作品,既是客觀外在的物相,又是主觀映射的心相。當快門摁下去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心靈與頭腦早就做了謀劃,也早就做了篩選。所以,一組照片,它既記錄了客觀存在,同時,也體現或者暴露了拍攝者的思路或者心思。

就像這組作品,同情和悲憫的情緒,一目了然。我們不能否認這些人物這些場景的客觀性,但是也不能否認這整組照片基調和情緒的主觀營造。作者目的在於通過這樣的畫面呼籲公眾對老人的重視與關愛,從這個角度,這組照片是成功的。

但是這個成功又是相對的,作為一個挑剔的觀眾,我不禁要去抬杠。這些老人難道真的就沒有開心的瞬間和時刻么?中國的老人都是這樣的模式和狀態么?如果都是這樣,我們又如何去解釋那些熱鬧的廣場舞,那些60歲認字70歲寫書的傳奇奶奶和畫出夫妻從相愛到白頭的故事的浪漫爺爺,那些也是中國的老人啊。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說,我們似乎無法單純從一組照片的一斑窺到管子那邊,到底是一隻狸貓還是一隻花豹。

·文章選編自《中國攝影報》·2017年·第53期·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當航攝遇見逆光和反光,如何優勢利用?
2017中國攝影報「感動典藏」5月佳作選登
舌尖上的許昌
無獎競猜:還記得7月2日是什麼日子嗎?
你的鏡頭裡,藏著你的氣質

TAG:中國攝影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朱永軍:人生因閱讀而精彩
輕閱讀:黃賓虹先生說畫
閱讀與欣賞 介紹魯迅散文《藤野先生》
閱讀與欣賞 介紹王維詩《戲題磐石》
散文閱讀:春
賀超:閱讀空間生存之道|首屆讀聯會閱讀智庫沙龍紀實(三)
閱讀與欣賞 介紹李白《永王東巡歌》二首
閱讀改變人生|郝景芳:通識閱讀與人生意義
閱讀與欣賞 介紹王維《歸嵩山作》
閱讀與欣賞 朱自清散文《背影》誦讀
閱讀與欣賞 介紹朱自清散文《綠》
閱讀與欣賞 介紹朱自清散文《春》
閱讀與欣賞 介紹柳永詞《雨霖鈴》
閱讀與欣賞 介紹陶淵明詩《歸園田居》
閱讀與欣賞 介紹王士禛詩《蟂磯靈澤夫人祠》
孔明:閱讀與悅讀
劉慈欣閱讀指南
閱讀與欣賞 介紹宋濂《杜環小傳》
閱讀與欣賞 琦君散文《父親》誦讀
閱讀與欣賞 介紹王安石詩《明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