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我學養生功(下)

跟我學養生功(下)

圖片來源網路

鍛煉身體講究的是運動的成本。本套健身操一共十八式,全套功法習練下來大約需要十五分鐘。

長期堅持會有意外的收穫,不僅可以健體強身,還可以塑身型,提修養。本套操是我多年來鍛煉身體的一次總結,也是我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雜七雜八的拼成了十八式,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喜歡鍛煉的行家們多多指點。

第十三式 雙峰貫耳蜷縮蛇行

此式來源於「軀幹蛇行功」。是晉侯太極拳的基本功法,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學研究所副所長、國家教育部養生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長喜教授在晉侯太極拳的創始人劉躍增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創編的,是以軀幹從第一頸椎到第五腰椎乃至骶骨做節節貫穿的蛇行運動為主要形式的功法。

"蛇"無足而前行,動之極而為陽;"龜"靜息而長壽,靜之極而為陰。陽在外而陰之使也,陰在內而陽之守也,陰陽互根,內外相連,上下相隨,前後相需,左右相顧。通過軀幹乃至周身的正反向蛇行運動、手和足的螺旋纏繞以及橫膈肌的上下浮動和腹部的內收、隆出和上下移動與鼓盪、肛門和會陰部的收縮與放鬆等的交替鍛煉,以使五臟六腑氣血舒暢,經絡通調,從而達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目的。

對頸椎病、胸椎小關節紊亂、胸背疼痛、腰痛、腰間盤突出、肩凝症以及骨、骨關節退行性病變等有很好的預防和促進其康復作用。

對便秘、胃腸功能紊亂、胃下垂、痔瘡以及女性痛經等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緩解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睡眠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腹部、胸部的蛇行運動和鼓盪、纏繞等對太極推手、擒拿、技擊等功法的練習有很大的裨益;是太極功夫上身的最佳途徑;是習練拳式呼吸的重要基礎。

動作要領:

緊接上勢。是在大開蜷縮蛇行的基礎上,配合雙手握空拳的蛇行纏繞。該動作是晉侯太極拳中的雙峰貫耳拳勢,開始時的右拳前沖是呼氣結束,此時已經氣歸丹田。吸氣時,右拳抽回至腋下後與左拳同時放鬆懸於兩大腿後側;然後呼氣,同時左右拳一起緩緩提起經腋下沿胸前向腹前擊出,軀幹前屈,頭頂百會穴與長強穴相對相吸,下頜內收;再吸氣,軀幹後仰的同時,左右拳隨之沿胸前、經腋下繼續往後纏繞,兩拳經腋下時,軀幹開始前屈蛇行,兩拳繼續往後纏繞至最後面的反關節極點後,轉關向正前方同時擊出,拳與肩平,吸氣結束;接上式呼氣,兩肘先向下帶動兩拳外旋,拳心向上,兩肘再外旋,帶動兩拳內旋,拳心向下,兩腿下沉,氣歸丹田成馬步。

第十四式 倒拽九牛尾勢

此式來源於「健身氣功易筋經」。主要鍛煉肩胛骨處的膏肓穴,這個地方平時不易練到,俗話說病入膏肓,就指的這裡。病入膏肓說明已經無葯可治了。

口訣: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動作要領:

1.左腳向左側邁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握拳上舉,拳稍過頭頂,拳心向內,屈肘。前臂與上臂所成角度略大於直角。肘不過膝,膝不過足,成半圓形,兩腿觀左拳。右手握拳,直肘向後伸展,拳心向後,前後兩拳成絞繩狀,稱為螺旋頸。松肩,兩肩要平而順達。背直,塌腰收臀,胸略內含,藏氣於小腹,鼻息調勻,舌尖輕抵上齶。

2.導氣下達兩拳放鬆成半握拳狀。舌尖自上齶放下,肩、腰放鬆,左手勞宮穴發氣,閉目。氣自天目穴遂入,依次貫穿腦髓,脊髓、兩腿骨髓,直達兩腳湧泉穴。

3、4轉身向右,與前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第十五式 金雞獨立

此式一般太極拳里都有,前面練了腎和心,這一式能達到心腎相交。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金雞獨立,象形也。一手上托,一手下按,一腿屈膝提起,一腿支撐獨立,其姿勢恰似金雞獨立,故名。

(1)身體重心移至左腳,右腳跟提起,腳前掌擦地收至左腳內側約5厘米處,同時右掌向右、向下、向左劃弧並外旋至右胯旁,掌心向上,指尖朝前。左掌向右、向下繼續劃弧至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右。目視前方,這時採用吸氣。

(2)接上勢,右腿屈膝提起,腳尖自然下垂;同時右掌外旋向上經面側內旋向上伸出,掌心向右,指尖朝上。左掌向下、向左劃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朝前。目視前方,這時採用呼氣。

陳式太極拳的誕生不僅對武術學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養生界也有很大的轟動。

(3)接上勢,右腳下落成屈膝開立。右手下按,左手向上劃弧,成兩臂前平舉,與肩同寬,掌心向下,指尖朝前。目視前方,這時採用呼氣。

(4)接上勢,重心移至右腳。左腳跟提起,腳前掌擦地收至右腳內側約5厘米處;同時左掌向左、向下、向右劃弧外旋收至左胯旁,掌心向上,指尖朝前。右掌向左、向下劃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左。目視前方,這時採用吸氣。

(5)接上勢,左腿屈膝提起,腳尖自然下垂;同時左掌外旋向上經面前內旋向上穿出,掌心向左,指尖朝上。右掌向下、向右劃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朝前。目視前方,這時採用呼氣。

練習陳式太極拳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在練完拳法之後,周身都很放鬆,特別是練完金雞獨立後,穩定性有很大的提高。

GIF/1K

第十六式 提膝轉胯

以下三式都可以看作為本套操的收功,使身體慢慢恢復最初的「靜態」。

自然站立,先抬左腳,提膝與身體保持90度,然後慢慢左轉,轉胯與身體平行,再慢慢返回,輕輕落地。緊接上勢,換右腳,與左勢同。

第十七式 提膝踮腳

自然站立,先抬右腳,提膝與身體保持90度,然後左腳跟慢慢踮起,一下一下有節奏抬起落下。緊接上勢,抬左腳,換成右勢。

第十八式 背後七顛百病消

此式來源於「健身氣功八段錦」。整套健身操的收功式。

動作要領:

兩足併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

這一式動作簡單,顛足而立,拔伸脊柱,下落振身,按摩五臟六腑。俗話說:百步走不如抖一抖。這一式下落振蕩導致全身的抖動,十分舒服,不僅可以有利於消除百病,也正好可以作為整套套路的收功。

GIF/1K

有人問這套功法效果咋樣,我說只要堅持就有效果。謹記,任何鍛煉的方式都需要長期堅持。

我是用這套功法做打太極拳前的熱身的。

這裡有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太極拳……,有人說這套功法就是拼盤,然也。

此功法就是取百家之長,練自己身體之「短」。由外至內,主要是修鍊五臟六腑,五臟六腑練好了身體自然康健。主要招式也是有針對性的練心、腎等,猶如中藥里的「君臣佐使」,其它的都是配料,或是行氣的,或是通經絡的。

總之,這套健身功法是「加法」,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需要,不斷添加好的招式。最後希望大家勤加練習,健康長壽。

(全劇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和文字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跟我學養生功(中)
也無風雨也無晴

TAG:我和文字那些事 |

您可能感興趣

跟著自然學養生
馬寅初養生四「從容」|跟著名人學養生
跟《黃帝內經》學養生-春季養生
李嘉誠的中醫養生|跟著名人學養生
孫犁:「淡」為養生基礎|跟著名人學養生
韓美林懶人養生法|跟著名人學養生
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中國最早的營養學家——彭祖|跟著名人學養生
跟著詩詞學養生
養生〡跟著蘇軾學養生:已飢方食,未飽先止
張景岳養生「三字經」|跟著名人學養生
革命家陳雲的「五有」養生法|跟著名人學養生
起居有常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起居有常 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起居有常!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藝術家於藍的養生之道|跟著名人學養生
跟著大詩人陸遊學養生
跟著TFBOYS學養生,幾個步驟就可以變身養生達人
跟著四季學養生,健康永相伴
「養生堂」想寶寶少生病?跟古人學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