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 打開市場活力之門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急速前行的中國經濟正放慢增速,新航程上如何打造新引擎?
為企業鬆綁、為創新除障、為公平護航——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場深刻的「放管服」改革在神州大地激蕩,政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轉變職能,市場在鬆綁除障中釋放活力,引領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行!
做好政府改革大文章——讓社會活力競相迸發
6月24日,湖南省首個行政審批局在長沙市芙蓉區成立,原先分散在21個政府部門的57項行政許可權、71項行政備案權被集中整合,今後企業和個人辦事將實現「進一個門、找一個人、蓋一個章」。
「一枚印章管審批」——近年來,不單是湖南省,天津、寧夏、江蘇、河北……越來越多省份探索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成為「放管服」改革不斷創新的縮影。
這是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出發,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多次作出部署。
政府轉變職能,關鍵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在這一過程中,簡政放權是重要前提。
2013年3月18日,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就把議題集中在《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上,向社會交出一份明明白白的改革時間表和任務書。
簡政放權,開啟一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我革命——
4年多來,累計取消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618項,「非行政許可審批」概念成為歷史;國務院各部門設置的執業資格削減70%以上、中央層面核准的投資項目數量累計減少90%……
善政必簡。一系列數據彰顯政府「壯士斷腕」般的改革決心,用自身一時之「痛」,換取人民長遠的「利」。
簡政放權,見證一場從理念到體制的政府職能轉變——
天津濱海新區109枚廢棄公章被封存進國家博物館,遼寧在全國率先開展「三證合一」登記制度;上海自貿試驗區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廣西防城港發出全國首張34證合1的「一照通」營業執照……
「上下同欲者勝。」如果說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則是下篇,只有上下聯動做好政府改革這篇大文章,「放管服」改革才能推動社會活力競相迸發,催生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探尋國家繁榮之道——讓財富源泉充分流淌
6月29日,山東省濰坊市政府發布了為當地數千家農業龍頭企業量身打造的區域整體品牌——「濰坊農品」,旨在幫助企業樹立放心農產品的良好形象。
推出政府背書的區域品牌,正是希望在品牌強農路上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品牌是抓手。」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說,轉變職能意味著政府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標準化、品牌化為特色農產品帶來了廣闊空間。」山東宏大生薑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洪偵說,得益於政府在抓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各項服務,公司實現了出口和內銷生薑同等品質,合作社農戶一斤高品質姜能賣3.9元,三五畝地年收入10萬到20萬元。
簡政放權,是新時期新起點上我國新一輪全面改革的宣誓,更是打開市場活力之門的鑰匙,讓一切財富源泉充分流淌。
——從「先證後照」到「先照後證」
註冊資本「實繳制」改「認繳制」,前置審批事項壓減87%以上……商事制度改革催生大量新的市場主體,目前全國各類市場主體比2012年底增加了60%以上,保障了比較充分的就業。
——全面推開營改增
出台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中央和省級政府取消、停徵和減免收費1100多項……減稅降費助力企業輕裝前行。2013到2016年政府累計為企業減輕負擔2萬多億元。
政府收入的「減法」,換來的是企業增效的「加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乘法」。
環顧全球,世界經濟仍未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即便素有「穩定錨」之稱的中國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
簡政放權,為中國破解經濟長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探尋國家繁榮之道找到新的抓手。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放管服」改革與「互聯網+」「雙創」等融合發力,極大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長。
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肯定了我國改革成效,指出近3年我國營商便利度在全球排名躍升了18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書寫簡政放權新答卷——促新一輪發展「破繭成蝶」
7月1日起,國務院新一批減稅降費舉措落地,至此政府兌現了2017年為企業減負1萬億元的承諾。
減稅降費萬億元,是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國內下行壓力不減背景下實行的降本增效之舉,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我們將全面深化改革,釋放經濟發展的更大活力。」剛剛閉幕的第十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政府宣誓了持續改革攻堅的決心。
此時,儘管年中數據尚未披露,但自二季度以來,個別經濟指標的波動,一度引發西方輿論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質疑。
不容忽視的是,亂收費、門檻高、部門「踢皮球」、信息孤島等阻礙創業創新的頑疾仍待清除。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仍排78位,不僅落後於主要發達經濟體,甚至落後於許多發展中國家。
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國務院日前召開的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列出了下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點。
「關鍵要確保改革舉措有效落地,規範好市場秩序。」浙江新雲木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復新說,2013年雲和木製玩具產區成為第一批國家級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政府通過多部門聯合執法、遏制非法經營、低價劣質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為示範區集聚產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中國是一隻剛剛破繭的蝴蝶,但因為翅膀還是濕的,還要經歷抖動、晾乾以後再起飛的階段。」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這樣比喻轉型期的中國。
簡除煩苛,很難一蹴而就;轉變職能,需要久久為功。
在新一輪中國發展「化繭成蝶」的改革征程上,繼續深化「放管服」正在書寫改革新答卷,以政府職能的「亮麗轉身」,有力推進國家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來源:新華社)


※李白:和平是人類的共同嚮往
※8味常用養生中藥,這樣用療效才好
※52處中國「世界級遺產」全名錄!
※北京冬奧組委30位新人入職
※盧溝橋的記憶
TAG:共產黨員 |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著力優化營商軟環境
※改革增添活力 監管服務發展
※關注民生促發展 上饒信州區「放管服」改革工作全力推進
※甘肅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出入境又推出「五項便利措施」
※不斷將「放管服」改革推深做實
※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激發市場活力
※抓住「放管服」改革的「牛鼻子」
※成長於改革開放 發展於改革開放
※進博會:為提升營商環境創造機遇 為改革開放注入活力
※市場監管體制改革設想
※改革開放系列
※改革將激發資本市場新活力
※以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助力「就業優先」
※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推進改革攻堅
※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以擴大開放推動改革深化贏得發展先機
※「放管服」改革追求什麼
※深化改革著力激發創新活力
※直升機所深化「大部制」改革轉變發展方式強化核心競爭力
※改革開放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