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氏耍拳論,太極拳就個是玩意兒!

和氏耍拳論,太極拳就個是玩意兒!

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極拳獨特之處。它的取法是根據老莊自然之道,《易》學陰陽之理及以弱勝強、無為之為之論。以柔中求剛為目的,以輕靈自然為原則,以中正平圓為用功方法。此三者為和氏「耍拳」之準則。

此拳由起步學習,至精、氣、神一元化,始終要求自然、鬆柔、輕靈,像頑童玩耍那樣隨便。不要用意、使氣,更不可顯示發勁。如能由幼童般的體質。因此,按和氏太極拳耍拳準則用功者,可獲返老還童的功效。

和氏「耍拳」之用功準則,可使任、督二脈暢通,丹田勁隨姿勢運轉而運行。所謂勁由脊發,膂力無限,是奠定內勁之基礎,惟以此準則用功始有此碩果。

點註:

是和慶喜據祖父傳授而整理。

走架不能故意,意念要守中。如果用意走架行氣,心就不能靜,必致拳勢顧此失彼而散亂。和式太極拳練習時要求意自心出,心意合一,自然而然。

攀登武術真諦這一高峰的征程中,修鍊者都希望尋覓一條坦途、捷徑。《太極拳論》講:「由著熟漸悟懂勁,懂勁漸階及神明」。「著熟」、「懂勁」「神明」就像橫亘在修鍊者面前的「三座大山」,一座險似一座,一座難似一座。自古而今修鍊者

又何止千萬?「著熟」者已是不易,「懂勁」者更為難能可貴,達到「神明」者鳳毛麟角、屈指可數,那麼什麼才是捷徑呢?

不走彎路即為捷徑,而和式太極拳「耍拳」理論正是這樣的「捷徑」。

一、 「耍拳」理論體系

清末武術家、和式太極拳創始人和兆元(1810—1890)首創太極拳「耍拳」理論,一百多年來廣為流傳,在這一理論指引下,由古及今名師輩出。其在《耍拳論》所講:「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是吾和式太極拳獨特之處。它取法老子自然

之道,以柔克剛之理論。」充分體現和兆元心境悠遠、匠心獨運,同時也大為豐富了太極拳論。一個「耍」字,將孩童玩耍時輕鬆活潑、自然之態展現眼前:走架招勢輕靈圓活,神意活潑順遂,呼吸自然順暢,不尚拙力,追求內意。一個簡單的「耍」字,極為生動、精闢、準確、凝練。

「耍拳」理論是和兆元在符合人體結構,尚天道、崇自然;順乎中醫、易理;利於心法、意念修鍊基礎上,根據自己多年經驗所提出的一套科學、完備的太極拳修鍊方法。它可以使人們順利從「著熟」進入「懂勁」,進而達到「神明」階段,逐步隨心所欲,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該體系包含和兆元、和慶喜、和學信、和士英等宗師在這方面的論著。

二、 「耍拳」公式

和兆元進一步為我們闡述了「耍拳」的公式,即:以柔中求剛為目的,輕靈自然為原則,中正平圓為用功方法。

慢中求柔:柔,鬆柔、純柔,柔經絡,松關節,因此初習和式太極拳必須由慢入手,明白鬆柔之含義。

輕靈自然為何?輕,極輕。極輕則極靈,用力則僵,用氣則滯。修鍊和式太極拳需注重身法輕靈,要像三尺羅衣掛於無影樹上,在風中盪飄飄般的輕靈自然。

中正平圓:練功走架時身法要像太極圖中子午線那樣中正,上自百會、下至會陰形成一條直線,運動時以手平衡姿勢運轉,前後左右皆以中心線為界,不得超越。步以走圓,身以行圓,一舉一動,皆以圓為宗,由淺入深,不可急於求成。

三、「耍拳」要領與原則

和兆元提出「耍拳」理論的一個多世紀以來,一代代和氏宗師不斷豐富和完善「耍拳」理論體系,指導著我們在太極拳修鍊道路上前進。

1、「耍拳」需講規矩、明「尺寸」、分層次。

「耍拳」固然要自然、隨意、輕柔圓活,如果習拳之初就自然、隨意、輕柔圓活,那麼就壞了!如此就像瞎漢行夜路一樣,非但無益,實則有害!因為自然、隨意、輕柔圓活、剛柔相濟是功成以後的表現,學拳之初必須守規矩、懂「尺寸」、分層次。

和式太極拳又名「尺寸架」,尺寸即規矩,拳架對手、眼、身、法、步、三節、四梢等要求極為嚴格。如對於肘的要求:沉肩墜肘,合而為用,肘向外翻起上抬俗稱賣肘,為病。肘關節主要活動範圍是曲伸運動,肘曲則臂成圓弧形,即弓形。肘不可過曲,過曲不圓;亦不可過直,過直少夾;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肘關節曲伸自然,伸則氣達手指,曲則氣貫肘尖。在技擊中肘要曲使,有迎面肘、穿心肘、搬攔肘、七寸肘等。肘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護肋,沉肘伏肋,肘要輕貼兩肋,但不可過緊,否則會影響手臂靈活運用。行功走架拳架規矩、姿勢正確,有利於提高行功效果,使氣血、經絡陰陽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一段時間嚴格規範鍛煉,從而達到明規矩、守規矩、脫規矩、自然而然卻又合乎法度,上升到一定層次時可在老師指導下進入「耍拳」階段。

2、「耍拳」需先懂陰陽,明神意。

「易理」與「太極圖」的動與靜,陰與陽轉化是和式太極拳創立的理論基礎。練習時開合、起落、收放、屈伸、進退、功守,變化多端,妙趣無窮!手、眼、身、法、步一動皆有陰陽,陰陽已生,剛柔即現,陽剛與陰柔相互對立而又相互統一,相互依存、制約、轉化,是互根關係。拳法柔中有剛,剛中有柔,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孤陽不生,孤陰不存。行工走架從純虛或純實發展為虛實結合,推手、打拳則陰陽相濟,運用自如,可應對一切外來攻擊。即「端莊舒展、悠閑自然、立身中正、支撐八面、曉陰明陽、似輪走圓,柔勁似女、堅硬如鋼、剛柔相濟、百骸渾然、順纏逆封、如環無端。」和式太極拳每一著勢都是身體各部陰陽互相變易的運動,遵循陰陽變化規律,獲得動態平衡。練拳時做到這種動態平衡,則背絲扣俱備。在內表現為氣血暢通,精神充沛,在外表現為動作協調,周身一家,處處分清陰陽,懂得陰陽變化規律是太極拳懂勁的基礎。運用陰陽無窮變化作為制人方法,使拳藝奧妙無窮!

太極拳「內勁」是在一定功夫基礎上在意念的導動下,動作連貫纏綿,似輪走圓,反覆輾轉,屈伸開合,自然交替形成的彈簧勁。因此練太極者,要求自始至終保持思想集中,動作規矩嫻熟後,將意念轉到對勁力的想像上來。練拳之始按外形要求站好,保持心中一無所思,一無所有,達到恬淡虛無靜若止水之境界,朦朦朧朧,穆穆惶惶如混沌無極之狀況。

以意行氣,將意念與勁力相配合,動作緩急張弛有度,隨心所欲。氣與力合,順意而行,全神貫注,精力充沛,自然生動,百骸一無,歡悅順從。練習者全身肌肉鬆開,中正端的,收斂精神,心平氣和,運動時順遂自然,不用絲毫拙力,可謂動若行雲流水,行似春風拂柳,在意念導引下,百脈自然打開,氣血流通,經絡順暢,養身、養心、怯病,健體,功力亦可無窮增長。只有以意行氣,以意導動,才會意到、氣隨、力至,氣血隨道而流注,無微不至,日日灌輸,川流不息,習練經年,自會產生內勁。

不知陰陽,不明神意,則練拳難明就裡,動作勁力會過縱、過橫、重心易失,陰陽偏離。在內表現為氣滯不暢,在外則形體不順,周身難以相隨,則不能說懂太極,「耍拳」更無從談起!

3、需明確大與小、舒展與緊湊的辨證。

大與小、舒展與緊湊實際上也是太極拳體系中對應的陰陽關係,針對「耍拳」而言,明白大與小、舒展與緊湊對於初識太極尤其重要。初學和式太極拳時要盡量把拳架姿勢放大,步子拉開,身法下低,關節放鬆,此階段動作要慢,注重姿勢端正,動作正確,進行柔筋掰骨的鍛煉。時時研進,日積月累,動作自然由僵滯到鬆柔,從散亂到初步協調,到此時速度可適當加快,一般4—6 分鐘一套拳,要注重耐力、速度的訓練。尤其應該注重外形帶內動,周身順遂,著勢圓活。然後快而復慢,拳架結合理論逐步達到輕靈圓活,中正鬆柔,陰陽相濟,順遂自然,以內達外,內外合一,渾身皆圈而不見圈的高級狀態。若體質與年齡允許,架式不可過早收小,拳理雖有「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之說,但不可誤解為拳架小就緊湊。緊湊是拳架練到高層次時間架結構圓轉無間的表現,拳架能練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此時大也緊湊,小也緊湊。「耍拳」之道,貴在自然,遵循生理特點,所謂能大能小,能快能慢,才可達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此才是「耍拳」所修鍊和追求的結果。

4、「耍拳」要循序漸進,屏棄「撇、停、流水」之病。

修鍊達到一定程度時,著勢相連,神氣貫串,動作協調,內外一致,即可依據「耍拳「公式去練習。從起勢到收勢,追求勢與意合,按照手、眼、身、步及腿法的具體要求認真做好,著著得機得勢,敏捷靈活,銜接貫穿,十分圓滿,在神氣充沛、意念順流、每個動作似乎即將終止之際,立即開始下一招式,相承相傳,使拳路變化似止非止,停而非停,周而復始,連綿不絕,但是這一階段需革除「撇、停、流水」之病。

「撇、停,」拳勢中的每一動作,一側動而另一側不動為「撇」,腳之作用與手同。不到成勢時止住,將勁路打斷是「停」,犯此病實際是則陰陽離決,勁不連接,終無效用,在養生和技擊上均無益處。拳勢一混做過去謂「流水」之病,此病為著勢不清,技法不明,必致勁無從發。「撇、停、流水」之病是太極拳修鍊中極容易出現的問題,許多人多年演練一無所成,皆有此原因。因此在「耍拳」公式指導下,著著勢勢走起來,穩、膩、圓、活,貫穿套路始終,招式承接之時,必須考慮手、足、身三者如何得機得勢。弄清拳架來龍去脈,掌握機關,自然靈活轉變,達到「耍拳」之目的,階及神明,與人相搏,立於不敗,漸至隨心所欲之境界!

「耍拳」理論是指導修鍊者進一步「著熟」,由「懂勁」階及「神明」的一套先進理論。筆者幼年初學和式太極拳時,恩師和定乾告戒我:「耍拳」要隨勢、端的,不要「拿架」,一步一步來。」當時尚不知就裡,十數年過去後,細思之,箇中滋味,意味深長,筆者亦從這一理論中獲益匪淺,因而草成此文,以饗同道!

----

「耍拳」理論為和式太極拳創始人和兆元(1810—1890)首創,和兆元說:「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此是吾和氏太極拳獨特之處」(見鄭悟清傳授、鄭瑞、譚大江編著之《武當趙堡太極拳小架》一書22頁——編者)。和兆元指出:「以柔中求剛為目的,以輕靈自然為原則,以中正平圓為用功方法」,此三者為和式「耍拳」的公式,在此公式指導下修鍊拳法,不但可以益壽延年,而且能夠使任、督二脈暢通,勁由脊發,膂力無限,進而奠定內勁基礎,達到太極拳修鍊之高級境界——神明階段。

和兆元提出「耍拳」理論以來,一代代和氏宗師不斷豐富和完備 「耍拳」理論,然而當前一些拳師對「耍拳」理論理解不到位,其錯誤觀點於己會貽誤修行,授人則「毀」人視聽,因此「糾偏」、勘誤之舉頗有必要!

1、懂規矩、明「尺寸」、到一定層次之後方能夠「耍拳」

「耍拳」固然要自然、隨意、輕柔圓活,如果習拳之初就去自然、隨意、輕柔圓活那麼就壞了!如此如同瞎漢行夜路,非但無益,實則有害!因為自然、隨意、輕柔圓活、剛柔相濟是功成以後的表現。

學拳之初需要守規矩、懂「尺寸」、分層次,耍拳是明規矩、懂「尺寸」、到達一定層次之後的要求,和式太極拳又名「尺寸架」,尺寸即規矩。拳架對手、眼、身、法、步、三節、四梢等要求極為嚴格。如對於肘:沉肩墜肘合而為用,肘向外翻起上抬俗稱賣肘,為病。肘關節主要活動範圍是曲伸運動,肘曲則臂成圓弧形,即弓形。肘不可過曲,過曲不圓;亦不可過直,過直少夾;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肘關節曲伸自然,伸則氣達手指,曲則氣貫肘尖。在技擊中肘要曲使,有迎面肘、穿心肘、搬攔肘、七寸肘等。肘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護肋,沉肘伏肋,肘要輕貼兩肋,但不可過緊,否則會影響手臂靈活運用。

行功走架拳架規矩、姿勢正確,有利於提高行功效果,使氣血、經絡陰陽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一段時間嚴格規範鍛煉,從而達到明規矩、守規矩、脫規矩、自然而然卻合乎法度,久而久之上升到一定層次時在老師指導下可以考慮「耍拳」問題。

2、懂陰陽,明神意後可進入耍拳階段

「易理」與「太極圖」的動與靜,陰與陽轉化是和式太極拳創立的理論基礎。練習時開合、起落、收放、屈伸、進退、攻守,變化多端,妙趣無窮!上、外、前、呼、剛、發、開、實、往為陽,下、內、後、吸、柔、收、合、虛為陰。手、眼、身、法、步一動皆有陰陽,陰陽已生,剛柔即現,陽剛與陰柔相互對立而又相互統一,相互依存、制約、轉化,是互根關係。拳法柔中有剛,剛中有柔,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孤陽不生,孤陰不存。行工走架從純虛或純實發展為虛實結合,推手、打拳則陰陽相濟,運用自如,可應對一切外來攻擊。即所謂:「端莊舒展、悠閑自然、立身中正、支撐八面、曉陰明陽、似輪走圓,柔勁似女、堅硬如剛、剛柔相濟、百骸渾然、順纏逆封、如環無端。」和式太極拳每一著勢都是身體各部陰陽互相變易的運動,拳架動作遵循陰陽變化規律,獲得動態平衡。練拳時做到這種動態平衡,則背絲扣俱備。在內表現為氣血暢通,精神充沛,在外表現為動作協調,周身一家,處處分清陰陽,懂得陰陽變化規律是太極拳懂勁的基礎。運用陰陽無窮變化作為制人的方法,使拳藝奧妙無窮!

太極拳「內勁」是在一定功夫基礎上在意念的導動下,動作連貫纏綿,似輪走圓,反覆輾轉,屈伸開合,自然交替形成的彈簧勁。因此要求練太極者自始至終保持思想集中,動作規矩嫻熟後,將意念轉到對勁力的想像上來。練拳之始按外形要求站好,保持心中一無所思—,一無所有,達到恬淡虛無靜若止水之境界,朦朦朧朧,穆穆惶惶如混沌無極之狀況。

以意行氣,將意念與勁力相配合,動作緩急、張馳有度,隨心所欲。氣與力合,順意而行,全神貫注,精力充沛,自然生動,百骸一無,歡悅順從。練習者全身肌肉鬆開,中正端的,收斂精神,心平氣和,運動時順遂自然,不用絲毫拙力,可謂動若行雲流水,行似春風拂柳,在意念導引下,百脈自然打開,氣血流通,經絡順暢,養身、養心、怯病,健體,功力亦可無窮增長。只有以意行氣,以意導動,才會做到意到、氣隨、力至,氣血隨道而流注,無微不至,日日灌輸,川流不息,習練經年,內勁自會產生內勁,正如和慶喜所云:「太極亦稱心意拳,開合屈伸軟綿綿,纏繞迴旋如抽絲,天君合意令輾旋,身動足隨總從心,會神聚精功理真」。

不知陰陽,不明神意,則練拳難明就裡,動作勁力會過縱、過橫、重心易失,陰陽偏離。在內表現為氣滯不暢,在外則形體不順,周身難以相隨,則不能說懂太極,「耍拳」更無從談起!

3、「耍拳」要避免大與小、舒展與緊湊的誤區

初學和式太極拳時要盡量把拳架姿勢放大,步子拉開,身樁下低,關節放鬆。此階段動作要慢,注重姿勢端正,動作正確,柔筋掰骨的鍛煉。日日研進,日積月累,動作由僵滯到鬆柔,從散亂到初步協調,速度要適當加快,此階段一般4—6分鐘一套拳,要注重耐力、速度的加強。尤其應該注重外形帶內動,周身順遂,著勢圓活。然後快而復慢,拳架結合理論逐步達到輕靈圓活,中正鬆柔,陰陽相濟,順遂自然,以內達外,內外合一,渾身皆圈而不見圈的高級狀態。若體質與年齡允許,架式不可過早過於收小。拳理雖有「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之說,但不可誤解為拳架小就緊湊。緊湊是拳架練到高層次時的間架結構圓轉無間。拳架能練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此時大也緊湊,小也緊湊。「耍拳」之道,貴在自然,遵循生理特點,所謂能大能小,能快能慢,才可達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此才是「耍拳」所修鍊和追求的結果。

4、克服「撇、停、流水」之病,「耍拳」階及「神明」

修鍊達到一定程度時則著勢相連,神氣貫串,動作協調,內外一致,即可依據「耍拳」公式去練習。從起勢到收勢,勢與意合,按照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及腿法的具體要求認真做好,著著得機得勢,敏捷靈活,銜接貫穿,十分圓滿,在神氣充沛、意念順流、每個動作似乎可以終止之際,立即開始下一招式,相承相傳,使拳路變化似止非止,停而非停,周而復始,連綿不絕,但是這一階段需革除「撇、停、流水」之病。

「撇、停」是每一動作,一側動而另一側不動為「撇」,腳之弊病與手相同。不到成勢時止住將勁打斷是「停」,犯此病實屬陰陽離決,勁不相連,終無效用。拳勢一混做過去謂「流水」,為病。著勢不清,技法不明,必致勁無從發出,「撇、停、流水」之病是太極拳修鍊中極容易出現的問題,許多人多年演練一無所成,皆有此原因。因此在「耍拳」公式指導下,著著勢勢走起來穩、膩、圓、活貫穿套路始終,招式承接之時,必須考慮手、足、身三者如何得機得勢。弄清拳架來龍去脈,掌握機關,自然靈活轉變,自可達成「耍拳」之目的,階及神明。

「神明」是每一個太極拳修鍊者畢生追求的心愿,「耍拳」理論是指導修鍊者進一步「著熟」,由「懂勁」階及「神明」的一套先進理論。筆者相信認真遵照理論要求,勤學苦練,階及「神明」亦非奢望,望學者思之!

曾有人說過,二十一世紀,從人類健康角度來看,將是人類自我保健的世紀,而人類自我保健手段中,最卓有成效的,首推融健身、養生、技擊,娛樂為一體,蘊含東方智慧的太極拳。近年來,和式太極拳以其獨特的技術特點與運動風格,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與理論特色,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而和式太極拳所提出的「耍拳」更是吸引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目光。

和式太極拳把行功走架稱為「耍拳」。走架之時講求自然本真,神意自然。和式太極拳的創始人和兆元傳,和慶喜整理的《耍拳論》中曾提到:「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此吾和氏太極拳獨特之處。它的取法是根據老莊自然之道,《易》學陰陽之理及以弱勝強、無為之為之論。以柔中求剛為目的,以輕靈自然為原則,以中正平圓為用功方法,此三者為和氏『耍拳』之準則。」道出了和式太極拳「耍拳」的真諦。

耍拳崇尚的是自然歸真。走架時神意活潑,著勢柔順圓活,呼吸自然順暢。耍拳的運動方式,旨在符合人體的生理規律和生命科學,也正是太極拳能有很好的健身和養生效果的科學所在。耍拳理論也契合現代人的養生保健的觀點,隨著國學熱潮的掀起,人們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養生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推崇。這些古老而又充滿哲理的思想,指引著人們尋找契合自然,天人合一的鍛煉修身的運動方式。和式太極拳近時期的發展也越來越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耍拳」理論也是應時應機的。這也成為吸引千千萬萬習練者的原因之一。

「耍拳」講求輕柔圓活,只有動作輕柔圓活,自然順遂。才能處處隨勢旋化,把握先機,實現引凈落空,借力打人,以小力勝大力。也就是說,太極拳是通過嚴格的鍛煉,從而達到周身圓轉自然,身體各個部位靈活互變的隨心所欲狀態,才能達到拳我合一的狀態。

動作要輕,輕則靈,靈則巧,巧則變。心靜意靈,表現出身體的輕靈。步子輕靈則能進退自如。身法輕靈則能轉側縱橫無不隨心。起手輕靈,接入彼勁後感知聽勁能如稱之準確,加一羽落一蠅就會隨機而動。輕巧靈便才能步入沾連粘隨,我動在彼後,我力仍在人先的境界。在習練之時,輕靈則可自如,自如即是自然本能的反應。

和式太極拳注重松、柔的鍛煉方法和重要性。和式太極拳通過鬆柔自然的盤架,使後天的拙力在拳架的逐漸減弱,直至消除。達到真正的出手即真意。由松入柔,積柔成剛。松不是目的,是「入柔」的階梯,柔是走勁化力的方法,剛柔相濟是目的。和式太極拳通過鬆柔舒適的盤架,除去後天拙力,從而生出自然之勁,這是化僵為柔,積柔成剛。這種剛是「千錘百鍊化作繞指柔。」的韌性剛勁。柔中求得的剛是亦剛亦柔,能剛能柔,內外兼修。從而達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的氣勢。

圓乃太極之象,圓是活的基礎,和式太極拳也素有「圈太極」,步活圈圓的說法。走架以圓為宗,手劃圓,身行圓,步走圓,內勁圓轉。身體各部在鬆柔狀態下,做圓或弧形的公轉和自轉。兩肩、兩胯四大節,兩肘、兩膝,兩手、兩腳八小節等身體相應的部位,似有無形繩線牽拉,形成周身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對圓的深入理解,即周身為一體,周身協調配合,都做圓或弧形的轉動和滾動,渾身是圈,圓轉連貫。使習練者意識到身體四肢都是一個圓,不是單純的肢體摺疊往複運動。

和式太極拳輕、柔、圓、順的特點形成了活潑輕靈的特色。用意則活,用力則滯,神意活潑,手足靈活。和式太極拳步法靈活,進必跟,退必隨,步運身行,能進能退,身自靈活。舉手要活,不活則不快,腳手要活,不活則擔險。不論在習練還是攻防,順遂和制勝都是在於活,只有「活」,才能去能就,能進能退。身活如蛇,擊首尾應,擊尾首應,靈活自如。

總的來說和式太極拳 「耍拳」的理念,合乎自然準則。中正柔順、圓活自如的技術技法,符合人體的生理規律和生命科學的運動方式,也正是太極拳能有很好的健身和養生效果的科學所在。

和式太極拳要求行功走架合乎自然,返璞歸真。人出生後, 先天的自然行為不斷喪失, 違背自然的後天行為不斷增加, 常導致疾病產生。在拳法中表現為形、意、氣、力配合無序, 甚至不知配合, 尚後天之力, 動作僵滯。和式太極拳以後天之法, 引先天之形氣。《耍拳論》中有提到「如能由幼童學起,一生不間斷的用功,即到年高百歲,仍可保持亦能達到幼童般得體質。因此,按和氏太極拳耍拳準則用功者,可獲返老還童的功效。」

「耍拳」的理念迎合了當代人的需求,順應了人們對天人合一的追崇。這一理念詮釋了習練太極拳的過程是在求真,是回歸自然之道。即逐漸將所習練拳術漸漸融入到自己的形體之上,不再是附屬在身上的外來事物,如玩童玩耍般自然,如本能的反應一樣,不強求,不僵滯,不使拙力。

總之,「耍拳」道出了太極更為深邃的真意,也越來越引發太極拳習練者的思考,也越來越吸引太極拳愛好者的目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名家王戰軍接受採訪,暢言如何弘揚太極文化
舊文 科技 太極
真太極之隻言片語
太極遭自由搏擊狂虐,戚繼光告訴大家,傳統武術到底還能不能打!
少林護法:中國式摔跤遠比太極拳能打,太極騙子最多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掌握了太極拳的五個要領,還怕練不好太極拳?
太極拳界的怪圈,你還在這樣練拳嗎?
太極大師王戰軍:練太極拳傷膝?這個鍋,我們不背!
你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
竟然是這樣的太極拳!
大架太極拳和小架太極拳哪一種更好?
從醫學觀點談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不練太極拳,您真的虧大了!
太極拳是哲學拳,也是心拳
掌握太極拳的特點,才是學好的關鍵!
太極雷雷以「實戰過」而自傲:划拳也叫拳,太極拳就一定能打?
沒有站樁的太極拳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快告訴拳友們,千萬別再用腳蹬地練太極拳了,太極拳不是那樣練的!
太極拳練的是什麼?
太極高手來聊聊練太極拳時「松和軟」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為什麼別人是練太極拳,而你卻是太極操呢?原來這個理兒
練習太極拳吧,做一個懂太極懂生活的人!
太極拳的炸勁是什麼樣的
太極拳無極樁的練習法!你的腹部沒有這個點是不可能練出太極拳的功力來!
太極拳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3個要點讓你入門太極拳
太極拳的意念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