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理所合作設計細胞靶向策略 0

物理所合作設計細胞靶向策略 0

【Abstract】

Cells can often be recognized by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ceptors expressed on their surface. For better (targeted drug treatment) or worse (targeted infection by pathogens), it is clearly important to be able to target cells selectively. A good targeting strategy would result in strong binding to cells with the desired receptor profile and barely binding to other cells. Using a simple model, we formulate optimal design rules for multivalent particles that allow them to distinguish target cells based on their receptor profile. We find the following: (i) It is not a good idea to aim for very strong binding between the individual ligands on the guest (delivery vehicle) and the receptors on the host (cell). Rather, one should exploit multivalency: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receptor density on the host can be achieved by coating the guest with many ligands that bind only weakly to the receptors on the cell surface. (ii)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 of the ligands on the guest should closely matc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gnate membrane receptors on the target surface. And (iii) irrespective of all details, the effective strength of th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 should be of the order of the thermal energy kBT, where T is the absolute temperature and kBis Boltzmann』s constant. We present simulations that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e speculate that, using the above design rules,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achieve targeted drug delivery with a greatly reduced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精準靶向細胞和組織是生物學研究中的一項重要挑戰。通常情況下,細胞可以通過在其表面上表達的受體濃度來進行辨別。不論是靶向藥物治療,還是病原體感染,選擇性地靶向細胞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套精準的靶向策略應能有效結合靶細胞的特定受體,但不結合(或者微弱地結合)其他細胞。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SM9組教授Jure Dobnikar、博士Tine Curk和劍橋大學教授Daan Frenkel共同合作,利用計算機模擬和統計學物理制定出一套最優多目標靶向的理論體系。

該理論的主要成果是設定簡單的規則,利用多價顆粒和靶細胞的受體特性來區分進而靶向靶細胞:

1)主體(靶細胞)上受體的高敏特性是通過多價性來實現的,而不是通過客體(遞送載體)上的配體和靶細胞上受體之間的強結合來實現的,客體包覆更多的配體只會使其與主體上的受體產生微弱的結合。

2)在客體和主體表面的濃度分布應是密度匹配的。

3)配體-受體間相互作用的有效值約為1.3 kBT。

不同於傳統的生物醫學方法,這項工作中制定的規則是首先識別一個標記(高表達受體),然後找到一個能夠有效並特定結合這個標記的配體(抗體)。抗體不具有選擇性,他們能夠強力依附在靶細胞上,同時也能夠依附在其他具有類似膜成分的細胞上。因此,在癌症治療中,藥物會被同時傳遞到癌細胞和健康細胞(如肝細胞、腎細胞等)上,嚴重製約了化療的效率。這表明,藥物的選擇性傳遞只能通過具有弱結合作用的多價載體來實現。這項工作所得到的結果證明,副作用明顯降低的定向性藥物傳遞是可以實現的。

該研究以Optimal multivalent targeting of membranes with many distinct receptors為題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這項研究受到來自中科院物理所和歐洲與英國的資助。

圖1. 該研究模式圖:(a)納米粒子(NP)正在靶向到幾種類型的受體上。研究的主要挑戰是在納米粒子上設計配體的組成以達到最高的選擇性,比如(b)只靶向到B細胞,而不是A細胞或者是C細胞。

圖2. 通過粒子表面構造設計控制納米粒子由內吞進入細胞膜的速率

圖3. 客體吸附(符號)的巨正則系宗蒙特卡洛模擬與分析理論(實線)的比較。相應模擬的快照展示於上方。模擬的表面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受體(分別為橘色和藍綠色)。

文章來源:中科院官網

文章鏈接:http://www.cas.cn/syky/201707/t20170714_4608492.s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荷蘭皇家科學院院長:知識就是基礎設施
這些優質微信號,值得您的關注
環球科學公眾號招實習生啦!
海洋酸化破壞魚類感知系統
這事大了,在月球上竟然看不到星星

TAG:環球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靶向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治療策略的研究進展
科研人員發現增強納米藥物靶向腫瘤細胞新策略
靶向治療理論總結
上海微系統所合作發展新型腫瘤可視化靶向治療方案
科學家發現增強納米藥物靶向腫瘤細胞新策略
玻片功能化進行靶向細胞分離
研究揭示靶向休眠癌細胞的關鍵
生物物理所提出靶向內質網蛋白質氧化摺疊通路治療宮頸癌新策略
CAR T細胞治療火熱,其靶向生物標誌物的研究呈指數級增長態勢
常見的腫瘤分子靶向治療藥物藥理及適應症總結
JCI:靶向作用炎症或能理解危險血凝塊形成的分子機制
CAR T細胞治療火熱,其靶向生物標誌物的研究呈指數級增
4種肺癌分型、11款靶向免疫藥物及29種副作用處理方法,收藏!
通過細胞代謝途徑在體內選擇性靶向腫瘤細胞
細數7種國產實體瘤靶向葯和免疫葯適應證與指南推薦
B細胞和漿細胞靶向治療在腎小球疾病中的轉化應用前景
靶向藥物聯合化療成為直結腸癌患者一線治療方案
BD-雲泰生物單細胞研究聯合實驗室成立,重點研發癌症單細胞靶向panel
Salk研究所開發「通用型」基因編輯工具,可靶向多種突變和細胞類型
腫瘤治療技術突破,乙肝病毒樣顆粒作為納米顆粒包裹化療藥物實現腫瘤細胞靶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