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篇Cell論文重獎1350萬,你怎麼看?|附評論

一篇Cell論文重獎1350萬,你怎麼看?|附評論


?

陳學偉團隊獲1350萬元重獎現場。





?

在表彰大會上,該校副校長朱慶宣讀了表彰決定。文件規定,依據《學科建設雙支計劃》,確認陳學偉和李偉滔作為第二層次人選,連續五年每人每年資助25萬元,一次性特支後補助50萬,共計300萬元。列入學科建設實施方案,單列資助陳學偉和李偉滔團隊條件建設費和專項科研經費每年200萬,5年共計1000萬元。依據《教職工獎勵辦法》,單列獎勵論文作者50萬元。依據《關於調整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生活補助發放標準的實施方案》,提高陳學偉研究員基礎績效工資標準,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檔次執行。依據《專業技術崗位聘任管理辦法》,特聘李偉滔副研究員為教授二級崗。根據學術團隊建設的實際需要,特配陳學偉和李偉滔專職科研助手每年2名,5年共計10名。






編者按:





6月29日,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陳學偉團隊在頂尖學術期刊Cell在線發表論文,他們的工作發現了對稻瘟病具有廣譜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變異位點,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徑。




在次日該校官方網站的報道中,特意註明論文所刊的Cell雜誌2016年SCI收錄影響因子達30.41。並聲稱:「該文實現了我校乃至整個西南地區高校在Cell主刊發表論文的零突破。」




6月30日,四川農業大學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員成立96周年暨表彰大會上,設置特別環節,發出1350萬元重獎陳學偉團隊,以此宣示「學校學術為天的理念」。



陳學偉教授無疑作出了國際同行認可的重要工作。然而,《知識分子》在這裡想提起討論的是中國科學界已經屢見不鮮的「重獎論文」現象。




發表一篇論文動輒獎勵上萬,數萬,甚至數十萬元的消息,在國內科研機構已經司空見慣,難以激發人們的興趣。2006年,中國農業大學開表彰大會,對分別發表一篇Cell論文和Nature論文的武維華、張大鵬教授各獎勵100萬元。由於引發強烈爭議,兩年後,中國農大修改了獎勵辦法,獎勵額度降至50萬元。浙江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也有類似的規定,發表在Nature或者Science雜誌上一篇論文,或獎勵50萬元、上百萬元不等。如今,人們看到,一篇Cell論文的獎勵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1350萬元。




科學家需要獎勵,科學家也需要榮譽,然而因為發表了一篇高分期刊的論文而獲得數十萬、成百上千萬元的重獎,這種評價導向可能不利於科研本身的健康發展,也嚴重影響年輕一代科學家做科研的態度,甚至由此滋生為拿獎金而發論文,為寫論文而做研究的傾向,甚至不惜學術生命干起了造假、抄襲的買賣。《知識分子》主編饒毅曾經把重獎CNS論文稱為「拜雜誌教」。他說:「把發論文變成政績工程,過分崇拜刊物,不看內容,遲早會出問題。」




此前,《知識分子》也發表過「跟班式科研,誤己誤國——某國立研究所所長的自白」一文,對科研評價導向不改,中國科研的未來深藏危機發出了警示。




今天,我們經湖南大學教授文雙春授權,轉載文教授此前對重獎論文現象的一篇評論文章

(特別申明:並非針對上述事例)

,希望引起反思:我們為什麼而科研?如何激勵科研?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討論。









論文獎勵越重的大學離「一流」越遠






撰文|文雙春(湖南大學教授)




讀媒體對張傑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長的報道,印象最深的是「動刀論文獎勵,排名不降反升」:「很多教師記得,他擔任校長對科研政策的第一項改革措施,就是取消對發表論文的現金獎勵,有人擔心這會影響教授們的科研積極性。可張傑認為,學術追求是大學靈魂,必須無功利目的,『我們不能為發表論文而做研究,而是應該出於探求未知,進行問題導向的研究,必須還科研的學術追求本質。』」




大學獎勵論文的目的,籠統說是激勵科研,具體說是激勵老師們多發論文、多發好論文。在全國高校都在重獎論文時,上海交大反其道而行之,實踐證明不僅沒有出現許多人擔心的情況,反而「排名不降反升」,說明現金獎勵在科研領域不僅失靈,其作用甚至適得其反。這令人好奇又生疑,值得探究和反思。



國外對金錢能激勵什麼、不能激勵什麼一直有研究。最著名的成果如趨勢專家平克(Daniel Pink)的著作《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About What Motivates Us》(中文版《驅動力》),它顛覆了傳統的"給我獎勵我就更努力"的激勵理念。平克把驅動力分成三個層次,認為個人和組織提高績效、煥發工作熱情的秘訣,不是我們的生物性驅動力或者追求獎勵、逃避懲罰的第二種驅動力,而是我們的第三種驅動力,即我們想要主導生活、延展能力、讓生活更有意義的深層慾望。他通過考察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大量創新例子,發現最好的創新成果都不是在金錢激勵下完成的,相反,「如果你使用金錢激勵,讓人去執行你想要的方式,這些獎勵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如成績下降,扼殺創造力,抑制善行,鼓勵走捷徑及欺詐等不道德行為,使人上癮以及滋生短視思維等。」我們通常認為金錢是最靈光的激勵因素——所謂「金錢萬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是也——實際上它可能是一種很糟糕的激勵。




世界領先的創造力研究者之一阿瑪貝爾(Teresa Amabile)發現了類似現象:當人們不為金錢而工作時更富有創造性。金錢只對單調工作(boring jobs,如計件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激勵,而對於需要思考、創造力或解決問題的活動,金錢是與人的內在動機作鬥爭並減少這種動機的因素。她做了個試驗,請一些藝術生針對某個主題分別創作一幅畫,告訴其中部分學生畫作完成後會獲得獎勵,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不知情。結果表明,明顯缺乏創造性的作品均出自那些知道畫作完成後可拿獎勵的學生之手。阿瑪貝爾指出,那些純粹為藝術本身的愉悅而追求自己的繪畫和雕塑的藝術家比外在獎勵激勵的藝術家被公認為優秀,正是那些最沒有動力去追求外在回報的人最終取得最高成就。




毋庸置疑,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一樣,不是單調工作或簡單勞動,而是創造性活動,其驅動力是興趣或好奇心,即屬於第三種驅動力。金錢之所以不能激勵科研工作,在於外部激勵與內在動機之間的差異,導致獎勵只會更加激勵人們得到獎勵,而不是做好事情。上海交大「動刀論文獎勵,排名不降反升」,其中道理也許就在這裡。




其實,論文獎勵一直受到許多有識之士的詬病。最狠的要數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謝克曼對《自然》、《科學》等所謂的奢華刊物的抨擊,他認為科學研究正在因「最奢華而不是最好的研究獲得了最大回報」的不恰當激勵措施而受到損害。特別是一些學術機構給在這些奢華刊物上發表論文的作者以重獎,他認為這是一種「賄賂」,正如華爾街需要破除紅利文化(這種文化鼓勵對個人有利而對金融系統有害的冒險行為)一樣,科學必須破除奢華刊物的暴行。說句公道話,《自然》等奢華刊物是躺著中槍,真正的暴行源於重獎論文的機構,道理類似於「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儘管認識到金錢不僅不能激勵反而可能毒害科研的行內人很多,遺憾的是,像張傑那樣敢動刀論文獎勵的校長實在太少。反觀身邊,一些高校或院系一直在調整論文獎勵政策,有些要減少甚至取消獎勵,有些則要進一步加大獎勵力度,不難發現,真正喜歡科研的老師對獎勵政策真的很麻木——有沒有獎勵都一如既往地做研究。不排除少數老師對牽涉到金錢的事情動輒錙銖必較,他們往往是反對動刀論文獎勵的主力軍。從「學術追求是大學靈魂,必須無功利目的」看,這些少數老師如果因對金錢不滿而離開學校,對學校的發展其實更有利。科研就像愛情,如果沖著金錢而去,不會有好結局,即使勉強維持,也很難從中得到快樂。



中國的大學正在奔「雙一流」,誰是「一流」,論文獎勵也許是把好尺子:論文獎勵越重的大學離「一流」越遠。首先,縱觀世界一流大學,很少有用現金獎勵論文的,即使有教授得諾貝爾獎,充其量獎勵一個停車位。其次,根據「缺啥補啥」原則,大學重獎論文,表明該大學論文稀缺,總體學術水平遠未達到一流。第三,從關於獎勵的研究看,大學獎勵論文,反映出該大學如果不是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就是老師們的科研動機或境界跟一流大學至少還有層級上的差距。論文不存在該不該獎勵的問題,要緊的是如何獎勵。世界一流大學獎勵論文,往往是從驅動科學研究的內在動機入手,例如認可老師們的成就,給老師們提供有幫助的反饋、充裕的時間、充分的自由,以及追求激動人心想法的必要資源。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於《中國科學報》,經作者授權轉載。




製版編輯:飲水食糧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吳瑞獎名單

|超越AI的孩子|HHMI青年學者

|

上帝手術刀


青蒿素

|可燃冰|

西湖

|

農場

|

學術辯

|

日本獎


屠呦呦

|王曉東

|張啟發

|崔維成

|

張鋒

|

楊振寧

|

李佩


盧煜明

|

王小凡

|吳文俊

|袁鈞瑛

|

張純如

|

數學教皇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

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趕快加入科學隊長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發展回顧與思索 | 深度解讀
世界經濟論壇上的科學亮點|「知識分子」走進達沃斯
一篇Cell論文重獎1350萬,你怎麼看?
所羅門王能夠和鳥獸蟲魚交談,洛倫茲卻無需這個神奇指環 | 推廣
熱浪來襲,你以為已經夠糟糕了嗎?未來可能更糟糕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Cell重磅發布:2018年十大最佳論文/綜述出爐
Cell重磅發布:2017年度十大最佳論文出爐!
周三14點直播 | Cell Press 2018中國年度論文/機構頒獎
Supercell新作《荒野亂斗》首周成績:收入1000萬美元,下載1500萬次
三星宣布ISOCell Plus技術:0.8um像素,2000萬像素更容易
人類DNA中重複了50萬次的神秘「跳躍基因」,有什麼用?|Cell 論文推薦
Cell Press2017中國年度論文/機構揭曉
鑒往知來!2017年Cell子刊發表的最佳綜述
Cell:絕了!白血病治癒率50%!這種葯破解40年難題!
Supercell 2018年營收14億美元 《荒野亂斗》貢獻約5000萬美元
2018年5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18年4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18年7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18年6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都2018年了,青黴素研究還能發Cell?
2018年全球Small Cell設備裝機量達283.8萬台
4篇Cell、3篇Nature!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2018暑期專輯/Excellent Students
會議邀約|2019「中國科學家與Cell Press」活動開啟:細胞出版社2018中國年度論文/機構頒獎典禮暨前沿論壇開放註冊
Supercell 2018GDC演講:手游設計就像是叢林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