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怎樣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

怎樣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

■教育前沿 / 教育現代化和未來教育大家談?

「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正待逐步達成,且已進入關鍵階段。鑒於各地具體情況不同,以省市區縣等為單位開展的區域教育現代化,可被視為「區域教育系統」,其現代化進程是以「現代化」為主題進行的整體變革。

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三個著力點

每個區域可從三個層次選擇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著力點:配置要素資源,包括經費、專業人員、課程、信息技術、硬體設備、校園校舍等;實施行動計劃,即行動項目或工程;優化運行機制,即優化各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與方式。

其中,運行機制是在區域層面影響整個教育系統的宏觀變數,需要從健全制度體系的角度協調各領域、各項目、各個機構之間的關係。如上海在實施委託管理的同時,設計並用好管辦評分離、聯動的機制。運行機制也需要從選擇行動路徑的角度來聚焦本時期的發展戰略或重點目標,貫通前後相繼的系列項目,整合相關的要素資源。如北京等地採用的《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等政策工具,廣東等地採用的「信息化」與成都等地的城鄉互動、城鄉綜合等推進方式。

系統的運行機制融於系統的演化過程之中,它會隨著系統進入不同的發展階段而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和表現。這啟發我們,可以辨析區域教育系統沿著現代化方向逐步經歷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而透視系統運行機制在每個階段的具體表現,從而自覺、主動地掌握和運用這種機制,建立更為合理的推進機制。也就是說,掌握運行機制這一宏觀變數,用以協調中觀行動和微觀要素。

區域教育現代化的四個推進階段

根據諸多已有經驗和典型案例,參照已被廣泛採用的「以評促建」的行動路徑,可將區域教育現代化的推進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科學調研—協商決策—合作實施—評價反饋。當然,每個階段的多方面行動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或者是循環往複的,因此需要在全局視野中整合協調。

科學調研,在戰略格局中探索轉型發展。

正式啟動新時期教育現代化進程之時,需要對本區域教育系統已有的發展基礎、可用資源和新的發展需求有全面而科學的調查研究,進而據此制定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和相關規劃。

調研團隊應包括熟悉教育現代化前沿理論和改革實踐的研究人員及本地專家、管理者;調研方案應著力解決本地區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問題,特別是教育系統與社會、市場等其他系統之間的關係和教育系統內部各因素之間的關係,如學校自主權和行政部門對學校的各類評估等。

調研涉及各類決策主體、利益主體、行為主體,需要政府決策部門整體部署並協調各類教育組織的成員積极參与,讓他們和其他相關主體如家庭成員、社會人士等參與調研。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進行系統性的數據收集與整理,還可以進行專題性的深度調研,為透視本地區教育發展提供系統而科學的證據。

調研應借鑒專業智慧,透視發展格局。要超越經驗描述、事例講述、數據羅列等做法,參照教育現代化的理論成果與先行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發展指標,深度理解教育發展政策和本地區的教育發展需要,包括教育系統在本地乃至全國社會發展整體格局中的定位。

協商決策,制定評價指標和發展規劃。

在科學調研的同時,適合本地區實際需要的教育現代化遠景和發展思路也在逐步生成。其中,既需要區分不同的努力空間,也需要將其整合成充滿活力的系統格局。

研製本地區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據此明確本階段的發展目標,並作為後續推進、評價的依據,需要同時從兩方面努力:其一,透視先進經驗中最值得借鑒的特點,看它們是如何服務於本地區各有差異的發展需要的;其二,深度分析本地區的發展需要,選擇本階段教育現代化的價值取向,以便在各項指標之間保持內在的邏輯性,保證指標體系整體結構具有嚴謹性,以表達既有獨特性又有專業性的發展內涵。

在有序規劃區域教育系統的現代化變革歷程時,需要優先關注戰略目標、選擇發展戰略,這是教育發展規劃中的關鍵因素和核心線索。此時,可採用政策階段的理論,從背景及初始條件分析、政策制定過程分析、政策實施分析和政策效果分析等來整體考慮如何選擇發展戰略,從而避免教育系統變革「碎片化」的情形,凸顯本時期的戰略格局。

在進一步制定以教育現代化為專題的發展規劃,或者以之為主線的區域性五年發展規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時,可逐步考慮組織專業團隊,制定發展規劃的初稿;協調各方力量,商議修改發展規劃;凸顯戰略意圖,精心策劃重點項目和配套的行動項目與保障系統。

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需要協調相關的人才政策、科技政策、就業政策和資源政策,由此構建合理的配套政策體系。此時,在橫向上,應明確每個具體制度、政策的效用,進而保障各單項制度與體系中其他制度之間的協同性;在縱向上,在新舊制度、政策之間形成前後相繼、相互支持的效應,促成前後銜接通暢、不斷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格局。

合作實施,創造性地逐步落實規劃。

制定發展規劃,要通過各種具體舉措切實促進區域教育系統的改進,逐步落實發展規劃。

整體促進區域教育現代化,需要通過各類行動項目來具體落實。與此同時,需要參照指標體系等來明確各級各類子系統、各個項目的責任主體、行動計劃和檢測標準。其中,可在區域教育系統內部探討如何超越學校等微觀層面的教育組織,建立學區或集團等中觀層面的適度主體,並實施相應的工作項目。

教育現代化需要協調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教育治理,包括圍繞每個項目組建工作團隊,凝聚多方智慧、整合社會力量辦學資源和第三方評估等各類專業資源,通過相互合作來穩步開展各種具體行動。

教育現代化需要在較長的時間段內持續推進,這就要立足區域教育系統整體格局,結合各個子系統的實際情況促成其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在系統格局中自下而上地形成整體性的現代化品質,實現以現代化為主題的區域教育系統變革。

評價反饋,確認發展成效和新的空間。

在一個開放的、複雜的區域教育系統中推進現代化,需要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子系統的實際進展採用全局性的評價反饋機制,以便及時確認各方面的發展成效,探索持續改進的新空間。

區域教育現代化的進程需要自下而上地主動協調多元主體,匯聚多方資源,因此,應該充分激發各子系統的內生活力,特別是各類基層單位如各類學校、學區、集團和社區的自主活力。基層單位自覺參照發展指標來規劃、推進工作並及時自評,應該成為區域教育現代化評價反饋工作的基本著力點。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展開,區域層面組織系統化的評估活動,可以參照評價理論研究成果,採取共商、聯動的監測評價方法,在各子系統之間溝通信息、激發活力,在區域教育系統的整體視野中把握全局狀況,並據此採用必要的反饋措施,用以彌補不足、增強優勢、彰顯特色。還要關注各子系統的進步程度與努力程度,激活更多主體的智慧,讓教育現代化進入更高境界。

在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立序」

從諸多典型經驗中提煉出上述推進機制及每個階段的具體行動時,我們還發現了一個關鍵要領,就是著眼於區域教育系統的整體變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立足已有的穩定格局,逐步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換言之,在「有序」的系統格局中創生活力,實現「創造」,進而在促進變化的過程中「立序」。

在從舊有秩序轉換到新秩序的過程中,宏觀層面優化運行機制的努力可以全面持續地推進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改革,即實施行動項目、配置要素資源,將自上而下的部署與推進和自下而上的實施與創造結合起來。由此,不僅在整體格局中推進區域教育沿著現代化的方向實現系統變革,而且在此過程中逐步建立了一種內生的長效發展機制,讓教育現代化的事業保持可持續發展。這正是我們期待區域教育現代化推進機制發揮的不可替代的專業作用。

(作者李偉勝,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系主任、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23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幼兒該不該學英語要看條件
怎樣讀一幅古代中國畫
孩子感興趣的不一定都適合生成課程
讀懂營利性民辦園政策話語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開創教育督導新時代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現代教育技術能推動教育進步么?
雜說現代化教育
雄安新區:優先發展現代化教育路徑選擇
傳統文化與現代兒童教育
佛山教育開新篇邁入現代化新階段
教育現代化如何走好攻堅路
全力打造「桐鄉氣質」的教育現代化
中國教育正在逐步推進教育「全面的國際化」
如何解決跨區擇校熱?教育部:擬在市域、省域內推進教育均衡 |政解
打造「二位一體」教育模式,實現冰雪進校園與教育同行
如何深化上海教育綜合改革?教育部長陳寶生說,高質量推進改革的「內部裝修」
李克強總理: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
古代科舉經過哪些程序?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什麼級別
加快教育現代化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
如何實現教育國際化?荷蘭高等教育擬進一步限制外國學生
文化創意教育和旅遊文化產業示範區
聚能教育聚能教育個性化教育加盟店的管理模式
教育部與微軟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培訓及實驗室建設
傳統文化教育需要什麼樣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