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高溫防暑保健手冊

高溫防暑保健手冊

  浙江在線7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楊茜 金潔珺 通訊員 張穎穎 方序 於偉)從這個月12日開始,我國進入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三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指的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

  今年的三伏天自7月12日開始,至8月20日結束,屬於「加長版」。進入三伏天的杭城,徹底打開了「燒烤模式」。連續40度以上高溫天氣,火辣辣的太陽肆無忌憚。我們的感受只剩下熱、熱、熱、熱。連續高溫下,我們的身體究竟會產生什麼變化?又該如何安然度夏?記者為你奉上這份高溫天防暑保健手冊。

  中暑最常見,表現各不同

  呼吸科消化科,病人也扎堆

  氣溫居高不下,醫院裡因熱而病的市民也隨之增多。這個7月,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單日門診量一直在創新高。7月12日,門診量突破10000,達到了10136人次,創下了今年1~7月份以來最高人次。這幾天,就診人數也直逼一萬。

  不僅如此,多家醫院也陸續收到重度中暑的熱射病病人,浙醫二院綜合ICU在近一周內就收治3例熱射病病人。

  「氣溫高的大熱天,尤其是連續高溫,人最常見出現的就是中暑。」浙醫二院急診科主任張茂說,普通的中暑,可能表現為胃口下降之類,再稍微重一點會表現為熱衰竭、熱痙攣,最重的就是熱射病。

  目前就診浙醫二院綜合ICU入住的三位熱射病人,患病都與長時間高溫作業相關。

  張茂告訴記者,根據往年的經驗來看,中暑發熱剛開始的時候病人可能是分散的,如果是高溫持續十天或兩周左右,那時往往就會有集中增加的病例。「前期病人以勞力型、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為主,後期主要是有基礎疾病、非勞力型的病人。」張茂說,像有諸如心血管疾病這類基礎疾病的病人,在高溫天里,如果比較節約,不捨得開空調,身體散熱需要增多,心臟的負荷會增強,會讓平時的慢性病加重或變急性發作。

  「另外,在高溫天容易出現的疾病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和消化道感染疾病。」張茂提醒到。

  最近的病人重災區,正是是呼吸科和消化科。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王利民表示,感冒和發燒的人的確多了很多,因為一冷一熱讓身體反應不及,所以上呼吸道疾病高發。大部分老年人支氣管炎複發,孩子感染肺炎的也較多。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楊建鋒也在感概:「年輕人貪涼的太多了,要麼是海鮮配冰啤酒,要麼就猛吃冷飲,所以腹瀉的人一個接一個。」

  空調間里,不能躲著不出來

  通風換氣,適當進行戶外活動

  「對於工作人士來說,要盡量避免或者減少在高溫環境里工作的時間,如果一定要工作必須做好保護措施,比如說遮陽遮陰通風。」張茂說。

  那麼能不能就一直躲在空調間,不出來呢?當然也不行。有一種病,叫空調病,得上了會出現鼻塞、眼睛乾澀、嘴唇乾、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皮膚髮緊發乾、易過敏、易起皺、肌肉痛等癥狀——這就是因為人長時間呆在空調環境里,空氣會變得乾燥,人體組織缺水引起的。

  「很多白領女性在公司辦公室工作,整天處於低溫空調下,同時又要穿短衣短裙,本來體質就相對較弱,手腳散熱很快,造成血管舒縮失調。這樣的寒冷刺激很可能影響卵巢功能,使排卵發生障礙,出現月經失調或肚子疼得厲害。」市一醫院急診科醫生鄭娉娉說。

  空調如果頻繁開放,應該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兩小時換一次。凡在空調室內裝有複印機、印表機等設備,專門從事這類職業的人們,工作時應打開窗戶或加裝排風扇,以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在炎熱的夏季,千萬不要長時間呆在開著空調的房間內,可利用早晚氣溫相對較低的時候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一旦患上空調病,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水或藿香祛暑膠囊治療等。

  三伏天里,有「三不吃」

  吃得清淡,注意補鉀

  三伏天里,並不是所有食物都是適合吃進嘴裡的。浙江省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金濤提醒,三伏天里要做到「三不吃」。

  不宜吃冷飲。首先腸胃受到過量冷飲刺激,會加快蠕動,影響吸收。另外,夏季體溫較高,如果這時腸胃驟然受到刺激,很容易會導致腹痛和腹瀉,危害健康。

  三伏天宜清淡,切勿貪嘴吃大魚大肉。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以防導致上火等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口渴時不宜急飲,應該小口慢慢喝。夏天出汗多,容易口渴,很多人會一口氣喝下一大瓶水來解渴,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一下子喝進太多水,會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可能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平時要有意識地給身體補充水分,最好是喝溫水,成人一天需喝七八杯水。

  炎炎夏日,注意補鉀。隨著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癥候。

  炎炎夏日要合理調整飲食,多食含有較多鉀元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可多吃些西瓜、葡萄、桃子、李子等;蔬菜中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茶葉中亦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一舉兩得。

  不宜:劇烈運動

  宜:中午小睡一下

  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因此,應做到起居有律;還要保持平靜的心境;尤其是要保證充足睡眠。

  這種天氣,人們在白天體力消耗比較大,所以午睡就顯得很重要。睡上半小時或者一小時,身體會得到充分的休息。不過,午睡時間也不易太長,會加深抑制大腦的中樞神經,使腦組織毛細血管閉合的時間太長,這樣會減少腦的血流量,逐漸減慢人體代謝,導致醒來後更加疲倦。

  「最近這種天氣,絕對要避免大量運動。」張茂提醒,「有些人喜歡在空調間鍛煉,揮汗如雨後,之後又很快回到室外環境,這樣也不好。鍛煉應該在氣候條件好的時候加強。」如果劇烈運動後立即停下來休息,會導致血壓降低的發生,有可能還會引發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或休克昏倒等癥狀。醫生建議,應劇烈運動後做些小運動量的動作,使呼吸和心跳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後,才可停下來休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高溫高溫高溫,謹防重症中暑熱射病
高溫謹防「空調病」
高溫防暑手冊:孩子穿著太「清涼」小心中暑!
高溫高濕 要防熱射病
高溫持續 注意防暑
高溫天謹防「熱射病」
高溫酷暑天 如何科學選擇防暑解暑葯
夏季高溫養生「關鍵詞」:防暑、降溫、補水
三伏天穿「棉衣」 消防官兵的高溫堅守
夏季防高溫勤補水,秋季防乾燥勤喝水,正確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高溫濕熱天 提防兒童中暑
夏季高溫預防中暑
高溫下食品保藏妙招
三伏天高溫濕熱 謹防心腦血管病發作
高溫熱浪現身我國,防暑更得防病!歐洲專家:高溫增加心臟病風險
夏季高溫~謹防重度中暑
夏至高溫時,祛暑視乾熱濕熱有所側重,防中暑防蚊蟲是保健之要
高溫殺手——熱射病
高溫多雨季節謹防葡萄黑痘病
如何預防夏季高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