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這樣做最養生!
今年的大暑節氣是從7月22日~8月6日,雖然是熱至極,但已經是酷暑的尾巴,此時滿世界都是濃綠樹蔭和歡暢蟲鳴,還有午後帶來涼爽的雷陣雨。
大暑時節濕熱鬱蒸,人沒有精神,食慾也不好,切不可任性食冷,縱意當風,容易患胃腸疾病。飲食需溫軟,睡眠要充足。宜入山避暑,閉門靜宅,讀書養神。 大暑飲食小貼士
適宜:海藻、貝類、花椒、姜、番茄、茄子、豇豆、菜花、絲瓜、鳳梨、冬瓜
大暑為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脾旺而肝腎氣弱,當增辛鹹味以平衡臟氣。多食味鹹食物如豬脊骨、海藻、貝類等。此時節陽熱下降,水氣升騰,濕氣充斥,故在此時,感受濕邪者較多。可適當增加辛味食材,如花椒、蔥、姜等,可祛濕、增加食慾,防止飽腹受寒,腹瀉傷陰。
時令果菜多有解暑之效,如茄子:清熱活血,番茄:解渴消食,冬瓜:清熱解毒,豇豆:健胃補腎,菜花:增加食慾, 絲瓜:涼血化痰,西瓜:解暑利尿,鳳梨:解渴止瀉,獼猴桃:清熱生津,桃子:補心益肺,生津止渴。同時這些果菜中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補充伏天出汗的損失。醪糟、綠豆水、仙草茶等都是各地伏天常喝的飲料,可以嘗試。
少吃:麻辣干鍋,燒烤,暴飲暴食,冷飲雪糕,冰鎮啤酒,過硬的食物(炒乾果,麵包干,餅乾)
天熱,常吃冷飲、開空調,易導致脾胃受涼,而發生「長夏善病洞泄寒中」。這樣外面出汗,裡面腸液丟失,對陰液的損耗極大,如果再吃麻辣干鍋,燒烤,零食餅乾,到了秋天就會令皮膚乾燥,出現便秘。
醫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指出: 「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在脾旺之時,最好遵循身體的需要,不要為難脾胃,切忌暴飲暴食。飲食多宜軟熟,干硬避免為佳。
忌吃:韭菜、羊肉、雁肉、羊血、動物肝臟、豬心
《千金方》:四季之月土旺時,勿食生葵菜,令人飲食不化,發宿病。勿食韭,令人目昏。勿食羊肉,勿食野鴨鶩鳥,勿食雁,勿食茱萸,傷人神氣。勿食脾,乃是季月,土旺在脾故也,俱宜戒之。
《雲笈七籤》曰:六月勿食羊血,傷人神魂,少志健忘.
《遵生八箋》:四季月勿食肝。
《金匱要略》:夏三月不可食豬心,恐死氣犯我靈台耳。
大暑運動小貼士
身體健康的人,在三伏天里身體適度出汗,會有一種舒服的暢快感,運動量應該以此為度。晴天的清晨和傍晚比較適合戶外運動,天黑以後尤其不要劇烈運動,消耗陽氣,對養生無益。遇到陰雨悶濕的天氣就不要到外面去了,避免感受濕氣。中午不宜大量運動,耗散心氣,不如閉目養神或是小憩30分鐘。
運動後最好喝些熱茶或綠豆湯等防暑飲品,剛剛做完較劇烈的運動也不可馬上卧床休息,並且也不能立刻用餐。 大暑起居小貼士
伏天里,陽光照射強烈,陽光下曬過的衣物,容器,如果觸手溫燙,絕對不能立即穿用,放到陰涼處散去暑氣才好,否則暑熱之氣會留在身體或衣物上,令人容易上火。
夏季溫度濕度都很高,食物容易變質,做飯或購買的時候盡量少做,少買,或者及時保存好,避免浪費,也防止病從口入。
大暑情緒小貼士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容易有心煩意亂或無精打采或思維紊亂或急躁焦慮等。生理學解釋是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癥狀。
除了清淡飲食,多吃時令果蔬外,「靜心」養生也非常有益,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我們越要心靜,盡量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
大暑茶飲小貼士:山楂綠茶
山楂5g、綠茶3g、冰糖10g;用200ml開水泡飲,可反覆沖飲至味淡。消食護胃,清熱消腫。
溫馨提示
1、本文是平和質節氣調理指引,身體健康平和者可以參考施行。孕婦及南半球用戶不適用。
3、如遇各類癥狀及疾病請及時就醫,本內容不作推薦,僅供參考。


※大暑節氣,這道素菜很養生!未病先防,做好四件事
※芒種節氣,為了做好夏季的健康養生,做好這四點,一年不生病
※大暑節氣,這道素菜很養生!未病先防,這四件事要做好
※寒露節氣丨天氣冷又燥,養生多吃這幾樣
※養生節氣?大寒
※大寒節氣這樣做來年春天不生病
※大寒節氣的養生
※最冷的季節來了——大寒節氣話養生
※大寒節氣五穀養生
※節氣養生丨今日立冬,腎氣不足百病常擾,養腎只需這一招!現在做最好
※節氣大寒|最冷的天氣來了,給你最好的養生機會
※大寒節氣的飲食習俗就是吃糯米飯,炸春卷,那麼大寒節氣如何養生?
※小暑節氣,消暑養生首選這個蔬菜,天熱家裡吃它降火解暑
※潤物!節氣養生應當這麼做?
※大雪節氣,最冷也最要命的時候來了!養生堅持五個「三」!
※節氣養生,大暑到了
※節氣養生丨今日寒露,天氣冷又燥,養生多做十個一,溫暖入冬不生病
※處暑節氣將至,養生防病這四「點」要做好!
※大暑是夏天最後一個節氣,也是養生的關鍵時期,做好這些事很重要
※節氣養生|處暑養生 四大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