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2016年立秋時間:2016年8月7日 09:52:58,農曆2016年七月(小)初五。

2017年立秋時間:2017年8月7日 15:39:58,農曆2017年六月(小)十六。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物語

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禾,谷熟也。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立秋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季的首個節氣。每年公曆的8月8日前後,太陽會移到黃經135°,這個時候便是立秋時節的開始。

所謂「立秋之日涼風至」,說的是進入立秋,便會有陣陣涼風襲來,天氣開始變得涼爽。氣候學上把日均氣溫在10℃~22℃期間作為春秋時節的衡量尺度,按照這一標準,在我國只有一些高緯度或者高海拔地區在立秋時節真正進入了秋季。大多數地方在這個時候天氣還比較熱,但降雨開始減少,空氣的相對濕度會降到70%以下,人們會開始感到有些不適。

立秋時節,萬物成熟收穫,而天地間的陰氣逐漸增強,而陽氣則由「長」轉「收」。如果此時能夠調節人體的代謝功能,使其順應自然規律的變化,便能安然度過金秋。


立秋吃什麼好

1、注意養肺、養陰、潤燥、護肝、藥材可選擇枸杞、麥冬、天冬、玉竹、沙參、細生地、西洋參、山藥、百合、扁豆等。

枸杞子 、麥冬、天冬、玉竹、沙參、細生地、山藥、百合、扁豆


西洋參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2、飲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中、清肺潤燥為主。

3、適當食用糯米、粳米、蜂蜜、乳品、藕、土豆、蘿蔔、海帶、木耳、銀耳、芝麻、豬肉、鴨、雞肉、兔肉、鱔魚、鯽魚、黃魚、柚子、梨、枇杷、菠蘿、蘋果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糯米、蜂蜜、牛奶、藕、土豆、白蘿蔔、青蘿蔔、胡蘿蔔、海帶、木耳、銀耳、芝麻、豬肉、鴨雞肉、兔肉、黃鱔

鯽魚、黃魚、柚子、梨、枇杷、菠蘿、蘋果

1、少吃辛辣、煎炸性食物,如姜、蔥、八角、茴香、蒜、韭、椒、炸雞腿、油條。

生薑、大蔥、八角、茴香籽、大蒜、麻椒、炸雞、油條

2、忌食過咸、過甜之物,以免傷津耗陰,加得秋燥的癥狀。鹹肉

3、不可多吃瓜果,以免傷脾胃。


◎選對食物「貼秋膘」

過了立秋便要吃肉「貼秋膘」,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傳統習俗。但這種做法不應該長期採用,秋季進補一定要吃對東西。

首先,保持體內酸鹼度平衡。通常人體中的血液呈弱鹼性,要是吃了太多魚、肉等酸性食物,容易讓血液的酸鹼平衡被破壞,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脂肪肝等病症。在「貼秋膘」的同時,應該適當補充蔬果,並多食用豆製品、栗子等鹼性食品。

其次,按照身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食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正常的飲食就能夠保證充足的營養,不用刻意吃太多的營養食品。適當吃些豆芽、菠菜、胡蘿蔔、芹菜、小白菜、萵筍等新鮮蔬菜,不僅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而且不用擔心會發胖。

◎「少辛增酸」很重要

秋天天氣逐漸變涼、陰長陽消。所以養生的關鍵在於「養收」,即吃些祛除燥氣、補氣潤肺、有益肝脾的食品,「少辛增酸」以保健康。

「少辛」指的是避免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品。由於肺屬金,在金秋時節,肺氣較為旺盛,「少辛」的作用就是不讓肺氣過剩,以免傷及肝臟。立秋時節多食山楂、橄欖、葡萄、蘋果、柚子、石榴等酸味水果和蔬菜,對提高肝臟功能大有好處,避免肺氣傷肝。


◎當心秋瓜壞肚子

很多人都有「秋瓜壞肚」的經歷,進入秋天以後,氣溫逐漸降低,如果大量吃生瓜果,會造成體內濕邪過盛,對脾胃產生不良的影響,引發腹部疼痛、腹瀉、痢疾等胃腸道疾病。

立秋過後可以適當食用一些有利於胃氣的「溫鮮」食物,使胃腸系統得以順利的運行。而適當地食用一些溫熱性質的新鮮瓜果有助於慢性胃腸道疾病的調養。另外,用餐時間也應有規律,並做到少量多飲,不沾煙酒,這對於增強胃腸的適應力很有好處。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立秋最應該吃的食物

橄欖

養生功效

橄欖被中醫稱為「肺胃之果」,具有較強的生津止渴、利咽祛痰的功效。過了立秋,天氣比較乾燥,多吃橄欖可以起到潤喉的作用,並可緩解咳嗽、咳血、肺部發熱等癥狀。

挑食標準

上乘的橄欖呈金黃色,果皮無斑,形狀端正,果實飽滿。如果橄欖顏色極為青綠,可能是經過了礬水的浸泡,倘若食用,將不利於人體健康。

食而有道

將橄欖和各種肉放在一起燉熬,可以起到活絡筋骨的效果。

橄欖的味道又酸又澀,一次不要吃太多。

適可而止

30~50克/次。

補益有方

橄欖楊梅湯

●【材料】橄欖10顆,酸楊梅15顆。

●【做法】

1.橄欖、酸楊梅分別洗凈,瀝干。

2.砂鍋中放入適量清水,下入橄欖、酸楊梅,小火煎成湯即可。

百合

養生功效

新鮮的百合可以用來做菜,對人體有滋補的功效。適當食用百合可以預防一些季節性的疾病。

挑食標準

上乘的百合柔軟、顏色潔白、表面有光澤、無過多的斑痕、鱗片肥厚飽滿。

食而有道

可以將百合搭配薏米來食用,除了比較好吃以外,也有利於營養的吸收。

適可而止

30克/次。

補益有方

枇杷藕百合羹

●【材料】枇杷、蓮藕、百合各30克。

●【調料】白砂糖、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

1.百合洗凈;枇杷洗凈,去皮、核;蓮藕洗凈,去皮,切片。

2.鍋中放入百合、枇杷肉、蓮藕片,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燉煮,待百合、枇杷肉、蓮藕片軟爛如泥,加入白砂糖、水澱粉攪拌勻,煮沸即可。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百合土雞湯

●【材料】土雞1隻,水發百合50克,枸杞子10克。

●【調料】鹽、醪糟、啤酒、薑片、植物油、香蔥花各適量。

●【做法】

1.土雞切塊,加啤酒腌制10分鐘;百合、枸杞子洗凈。

2.鍋中倒適量冷水,撈出瀝水。

3.炒鍋放植物油燒熱,下薑片煸香,放入雞塊翻炒三分鐘,沖入開水,加醪糟,倒入砂鍋中燉45分鐘左右,加鹽調味,撒上香蔥花即可。

百合燒肉

●【材料】五花肉500克,百合300克,

●【調料】薑片、蔥段、醬油、料酒、白砂糖、植物油、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

1.百合掰小片;五花肉切小塊。

2.炒鍋放植物油,加白砂糖,小火熬成深紅色的搪色,加醬油、料酒炒勻,倒入待用。

3.原鍋內倒入五花肉,不斷煸炒,出油時淋少許水,肉皮發緊時加蔥段、薑片翻炒,淋料酒、清水。

4.湯開時,加糖色和鹽、雞精,大火燒開,加蓋改小火燜燒40分鐘。

5.改大火,放百合燒煮片刻,汁濃時裝入盤中即可。

百合燒香芋

●【材料】芋頭500克,百合100克,

●【調料】白砂糖、椰汁、牛奶、植物油、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

1.芋頭去皮,切成大小均勻的三角形小塊;百合洗凈,掰成小片。

2.炒鍋放植物油燒至五成熟,放入芋頭,用中火炸3分鐘,炸熟待用。

3.鍋中留底油燒熱,放入百合,用小火煸炒至斷生,放入芋頭,加入椰汁、牛奶、白砂糖,加入少許鹽、雞精,大火燒5分鐘即可。

立秋養生根本

●初秋養生,養陰為上

立秋預示著收穫時節的來臨,天氣漸漸轉涼。劇傳統中醫研究表明,金秋時節陰氣逐漸滋長,而陽氣慢慢收斂。由於肺部受到燥氣的侵襲,會造成體內津液的損傷,如果可以按照四時的變化規律而養護陰氣,就能夠使得陽氣有所收斂而不至於散失,從而保證氣血的循環暢通,保證生命機能的順利運行。因此,若要在秋季保持身體的健康,應該著重養護陰氣。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陰氣分為兩種,一種是病理性的,這種陰氣是無用之物,應該排出體外;另一種是生理性的,這種陰氣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作為陽氣的根基,陽氣倘若不足則會連帶影響陽氣的聚集,因此在秋冬兩季對陰氣進行養護,有利於為春夏兩季陽氣生髮打好基礎。

剛入秋時應該選擇口味清淡、潤肺養血的食物,以養護陰氣。年紀較長、胃腸比較脆弱的人,可以在早上喝點粥,既易於消化,也可以益骨生津。另外要注意適時補充水分,服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藥物或者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清熱祛痰、滋陰益氣的中藥。


●潤肺除秋燥

《難經》中說:「其實人之根本也。」民間也有「人活一口氣」的說法,可見氣對人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由於「肺主一身之氣」,肺部可以幫助機體聚合自然界中的氣,所以肺部的運行於氣具有相當大的關聯。肺比較脆弱寒氣入侵肺部會損傷人體的陽氣,而燥熱則會侵害肺部的陰液,多種肺病均可能由此而生。

初秋時節,天氣燥熱,口腔和鼻孔就是燥氣侵入肺部的突破口。倘若侵入肺部的燥氣不能及時化解,則會影響肺部的功能,使肺部的陰氣受到損害,並造成發熱、發冷、頭痛、少汗無汗、口乾舌燥、脈浮等癥狀。而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慢性病的人,還有體質較弱、年紀較大或者大病初癒的人更應該注意。

初秋可多吃一些滋陰養肺、祛燥補氣的食品來預防體內的陰氣缺失,還應該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態。中醫認為,人的各種情緒都會通過影響氣機而引發各種病症,其中當人感到悲傷的時候,對肺部的傷害最為嚴重。在秋季要適當增強運動,這樣可以調養肺氣、提高呼吸系統的機能,還能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各種器官抵禦寒冷能力。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立秋起居養生


●正確看待「秋乏」

當夏天的炎熱漸漸散去,秋天悄然而至。此時人們開始覺得精力不濟,疲憊睏倦。這是因為人的身體在初秋會進入自我休整的階段,即「秋乏」。

作為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秋乏是人體由於夏季過度消耗而進行的自我補償,同時也是機體為了適應金秋的氣候而進行的自我修整,它能使機體內外的環境達到平衡,是一種保護性的反應。

「秋乏」可以通過逐漸適應和調節來消除,不用擔心它會影響正常的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補充夏天消耗的能量,此時要適時攝取營養,同時通過適當的運動來順應氣候的變化,增強身體的適應能力。

關鍵在於保持規律的作息。最好晚上10點鐘前入睡,中午補個小眠,從而讓秋乏得以緩解。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夜間0~4時是各個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的時刻,而中午12~13時是交感神經最為睏乏的時刻,因此在這兩個時段里,應該盡量保持休息狀態。


●冷水浴健身,從秋天開始

冷水浴又被稱之為「不流汗的血管體操」,它可以使神經系統的反應更為靈敏,促進血液循環。秋天人的體溫和大氣的溫度以及水溫相近,冷水浴不會對人體產生較強的刺激,十分適合此時進行。

冷水浴健身必須遵循漸進。包括季節上,「有秋入冬」,淋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調節「由高到低」,淋浴時間「由短漸長」等。冷水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頭面浴,指的是用冷水對頭和臉部進行清洗;第二種是擦浴,指的是用冷水將毛巾浸濕,輕輕擦拭全身,但不要持續過長時間;第三種是淋浴,將水溫漸漸調低,時間控制在10分鐘(冬天5分鐘)之內,淋雨之後擦乾身體,選擇寬鬆的衣物穿上,用兩手摩擦關節,以防止關節炎。

雖然冷水浴對人體有諸多益處,但並不適合每一個人。重度高血壓、冠心病、風濕病、坐骨神經痛等患者不宜通過冷水浴進行鍛煉,兒童和年齡較高的人在進行這項鍛煉時也應多加註意。在空腹時,酒足飯飽之後,或者身體睏乏之時都不適合從事這項鍛煉,另外,在感冒發燒時、支氣管發作時或者女性月經期間也要暫停此項鍛煉。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立秋調神養生

◎立秋宜寧心養神

秋季的氣候十分乾燥,人們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皮膚缺水並有癢感,又是皮膚甚至會裂開並出血。在此期間,人們的情緒會較為焦躁,這樣不利於心臟系統的正常運行,並有可能誘發各種疾病。因此,靜心凝神、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心煩便顯得十分重要。

所謂寧心養神,首先就是讓心情平靜下來,不受煩躁的侵擾。清靜養神法是古代精神養生的基礎方法,也是人們寧心養神的最佳方法。早在唐朝,名醫孫思邈就有「多思則神殆,多念則智散,多欲則智昏,多事則勞形」的見解,而《醫鈔類編》中也有「養心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若日逐攘憂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的記載。以上所述都表明保持平靜、樂觀的心情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

其次,要保持超然的心態,做到無欲無求,但這完全不同於無所事事。無欲無求的基石是強烈的責任感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從一方面來看,如果能保持平和的心態,淡泊地看待每一天的生活,不斤斤計較,也不與人進行無謂的爭執,並能寬容的對待自然界的變遷,就基本達到了無欲無求的境界。從另一方面看,無欲無求就是避免懷揣自私自利之心,以免挫傷自身的神氣。正如古人所說的「酒色財氣四道牆,人人都在裡面藏,若能跳出牆外去,不是神仙也壽長」,我們應該將名譽、地位等都視為身外物不予理會,無欲無求的面對生活。

另外,需要在精神上認識到,雖然秋天的燥氣會對人體造成損傷,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對其加以防治的。通過練習靜坐、閉目養神等方式來調節氣息、消除焦躁、平和心境、養護心氣,便能讓身體更好的適應乾燥的秋季。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寧信養神、強身健體尤為重要,可以適當飲用一些養心祛燥、寧心安神的藥茶,食用一些補陰祛燥的食物,讓身體更快的適應秋天的天氣。

下個星期立秋,立秋知識、飲食養生科普!


立秋運動養生

●把握好運動的黃金時節

所謂「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煉」。秋天天氣涼爽,十分適合戶外運動。散步、慢跑、倒走或者爬山等運動項目都十分適合在秋天進行。入秋之後,人們會順應時節的變化,使陽經陽氣都處於收斂內養的狀態,身體的柔韌性和四肢的伸展度都不如夏季。所以秋季運動不宜太激烈,最好慢慢的增加運動量,避免氧氣消耗。如果能在秋天堅持運動,則能提高心血管系統功能,還能使大腦皮層保持靈活,使人精力充沛,同時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並能夠起到抵禦寒冷刺激的作用。運動之後會產生更多的胃液,腸胃蠕動加快,因此消化吸收功能會得到提高。

●初秋運動有「四防」

立秋之後,天氣變得乾燥,早晚溫差逐漸增大,因此這個時期鍛煉身體要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防感冒。立秋之後晨練,要記得關注氣溫的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另外,不要沒運動就脫衣服,要先把身體活動開;運動後如果身體被汗水打濕,千萬不要穿著潮濕的衣服吹風,否則非常容易感冒。

第二,防受傷。鍛煉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熱身活動的強度,把關節和肌肉活動開再進行鍛煉。因為低溫會導致我們的肌肉神經和關節韌帶的靈活性降低,如果直接進入高強度的鍛煉狀態,非常容易發生拉傷扭傷等狀態。

第三,防秋燥。立秋之後,人們非常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喉嚨腫痛、鼻出血、便秘等癥狀。這是因為低溫和乾燥的環境極易使肝氣受影響,或偏旺、或偏衰,從而引發上述癥狀。因此,鍛煉身體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吃具有滋陰潤肺、補液生津作用的梨、蜂蜜、銀耳、芝麻等。

第四,防疲勞。「運動量越大,鍛煉效果越好」顯然是不成立的。運動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都講究限度。最好的鍛煉效果就是感覺輕鬆舒服。如果運動量太大,鍛煉後則會覺得疲憊不堪,甚至有頭暈頭痛、胸悶心悸、食慾減退。所以說鍛煉時一定要結合身體狀況,合理安排時間和強度。


貼心提示:

秋天時節老人在強身健體時,務必要注意循序漸進,起初保持心跳占最大心率60%的運動量,運動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堅持每周有兩天的運動時間。持續一個月之後再慢慢增強運動量。一定要注意延續性,倘若半途而廢,運動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如果放棄鍛煉之後再重新運動的話,一就要像先前一樣循序漸進,不可突然進行大量運動。

●潤肺操

【功效】養護肺臟,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

【方法】

1.挺身直立,雙臂自然下垂,放在身體兩側,自然呼吸。雙臂向上伸直,雙手十指交叉相握,並翻轉雙手使手心朝上。

2.呼氣,上半身向前彎曲,手臂、背部與地面平行。

3.吸氣,將上半身轉向左側。呼氣,將上半身轉向右側。

【提醒】

重複左右轉動的動作4次。

●消脂按摩操

【功效】可以加快脂肪代謝和能量消耗,還能促進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改善便秘。

【方法】

1.雙手手掌從腹部劍突下推至恥骨聯合上緣,連推12次。

2.雙手手掌置於腹部左右兩側,從助緣下推至骨盆處,連推12次。

3.左手手掌置於肚臍周圍,右手手掌按在左手上面,揉按臍圍,依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揉12次。

【提醒】

每晚睡前做1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愛紅燒肉 的精彩文章:

別看它的價錢不貴,但是營養是豬肉的十倍,補血明目還助發育!
孩子放假在家多給他吃點這菜,它的鐵和鈣含量都高於菠菜呦!

TAG:熱愛紅燒肉 |

您可能感興趣

立夏養生與普洱茶飲
立春養生
立夏養生葯膳:酸棗仁
立春養生吃什麼,女性立春養生食譜
立春養生指南——飲食篇
明日立春,立春吃啥好?這5種食物鮮嫩、健康、最養生!
立夏養生食物 立夏吃什麼
保健養生 夏季飲食養生小知識
戊戌年立夏養生
白雲養生 立春養生
立夏的習俗禁忌與養生
立春節氣養生篇
立春後必吃的四種養生食物
節氣養生——立夏
立春節氣的生活保健,立春吃什麼食物養生
顏克勛 立夏養生訣
立夏的養生知識與小常識
節氣養生——立春
今日立春,如何飲茶養生?
今日立夏,夏季養生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