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貓步習練中的四大誤區!我用了兩年時間走了一百二十萬步,初步達到了「邁步如貓行」

貓步習練中的四大誤區!我用了兩年時間走了一百二十萬步,初步達到了「邁步如貓行」

感謝我的太極路上有阿鄧老師的引領和陪伴,遙祝安般太極碩果累累!新近瀏覽了阿鄧老師博客,看到上海老高的文章,很有啟發,轉摘於此,分享同好!

《貓步習練中的幾個誤區》

貓步,作 為太極拳的重要基本功,最早是由大宗師武禹襄提出來的,叫「邁步如貓行」。貓科動物如獅虎豹之流在接近獵物時,輕手輕腳,穩步潛行,至射程之內一躍而起……。

眾所周知,貓是四足動物,貓在緩行過程中四隻腳的按排是三實一虛,即:三隻腳踏實,一足為虛,虛足取騰挪之勢,又輕又穩,及至射程,才二二分配,即:前兩足騰空抓撲,後兩足實蹬發勁。

整個過程悄無聲息,虛實分明。武禹襄的「貓論」的含意,是要求習者虛實分清又相濟。阿鄧老師高舉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三個代表偉大旗幟,把貓步作為太極入門的敲門磚值得稱道。

我用了兩年時間走了一百二十萬步,初步達到了「邁步如貓行」,從最初日行三百,漸次五百一千,兩千而三千,三千而五千,一發不可收拾而有日行八千者,神行太保戴宗乎?

貓行的效果非常好,鬆柔,沉靜,中正,頂頸,沉肩,氣沉丹田,前意,龍骨拔挺,虛實分清,尾櫚鬆開,等等不一而足,收穫頗豐,猶如遇到一個大牛市,盆滿缽滿。

然而,人行與貓行有很大區別,人,直立行走,靠雙足支撐體重並前行,而貓是四足支撐體重並前行,人行比貓行難百十倍。人仿貓而行與平時步行不是一回事,我在貓步習練中,走過一些彎路,想寫出來告訴同道,以免後來者進入誤區,影響效果。

《貓步習練中的誤區之一》

貓步一般日行三五百步效果不明顯,如果日行一千步至二千步,就會有明顯效果,在眾多效果中,松沉最尤。

當走到十萬步之後,雙肩先沉下來,扛也扛不起,有肌生生地痛,那是肌肉受不起肩肘的自然下沉力而發生縱向延展而引起的痛,是正常且可喜可賀的,獅子和賴扎衣師妹都有過的,經歷。

這種痛大約會有2-3次,因為肌肉的延展過程不可能一次完成,我個人第一次痛了兩周,過一段時間,他媽的又開始痛,也有兩周,痛過三次以後,沒再痛過,這時很多師友已經明顯看到我由范志毅肩向美人肩過渡了?反正由原來一字肩變成塌肩,當然離李偉明老師的90肩差距太遠。

肩痛過後,松沉開始下移,腰,膝,踝開始感到一天比一天沉重,這時,必須對松沉進行一定的控制,否則必然進入一個誤區:一味松沉引起的丟和垮以及給身體帶來的傷害。

我幾乎在誤區中完成了百萬步,一直以為貓步習練習就要松到透,所以,當身體不斷沉重時,沒有引起警覺,漸漸地腿不斷吃到力,舉步維艱到寸步難行,起初以為這是正常的一個過程,後來小腿出現麻脹,一早起床,會脹到站不起來,拳打不動,步邁不動,才引起反思,這樣,大約熬了一個月,仍不見好轉,便去找張醫生,張醫生在我膝蓋背面的膝窩用五行針放血,放出的血又紫又稠,嚇到我了,說我氣血阻滯了,放血之後,人又輕了,但根本原因還在,過了三個月,老病復萌,我第二次又去放了血。這次放血後,我先停走貓步,細查原因,主要還是通過《老三本》(拳經)去找原因,結果找到了。

關於松,有一個法度,不是一味松,無原則地松。松,主要松三處:1,松心,所謂意念先松,松身先松心。2,松骨,打開骨與骨之間的縫隙。3,松肉,讓身上的肉自由自在,自由落體。武禹襄說「有上必有下,有外必有內」,太極處處是對立與統一,比如松,不是單純向下,而是有下必有上,有外必有內。人體由兩大部分組成,骨與肉。肉在外,骨在內,按郝少如說法:肉是氣勢,骨是精神,氣勢包裹精神,精神支撐氣勢,氣勢在外為陽,精神在內為陰,太極是內家拳,打內里的東西,所以是以陰為主導的拳術。郝少如的語錄,我理解為肉是一件衣裳,骨是一個衣架,沒有衣架撐持,衣服是一攤亂縐縐的布。

骨肉都要松,但松的方向完全向反,對立,肉鬆的方向是向下自由下垂,骨松的方向是向上。武禹襄《身法八要》中的第五條曰:提頂。王宗岳《十三勢歌》有:滿身輕利頂頭懸。兩者都提到了頂,這個頂,指頭蓋骨,也是人的整條脊柱(龍骨)的首部,提頂的提,是向上拔起,松骨的核心技術就是由提頂開始的龍骨的首部向上提,尾櫚向下向前卷的對拔運動,其結果是骨與骨之間形成間隙,被拔長,被鬆開。

老年人為什麼會縮,就是骨與骨之間的間隙被不斷壓縮的結果,我起初對松的理解就是一味放縱,不斷向下,而不懂骨內對立,骨肉分離,內外有別,走過一段誤區和彎路。

賴扎衣師妹天生悟性高,所以她的松做得好,習練兩年拳,居然身高能長出兩公分,畢竟她女兒已經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她還在長個,真是奇蹟,我也是醉了。

松骨首先是提頂,提頂不能太用力,只要不斷關注,用意提拉即可。

松,切記不能只松肉,不松骨,松骨太重要了,如果骨不松根本不算真松,是偽松。松骨的重要性,是拉開間隙,使骨與骨之間的絞鏈不被鎖死,保持靈活轉動,使氣血在通過關節時通行無阻,關節不拉開來,日久會變鎖死,轉向運動的幅度會變小。人的衰老過程,幾乎就是骨與骨之間越來越緊,越來越縮,越來越被鎖死的過程,所以,貓步的求松於技擊的靈巧,養生展開效果不言而喻。

《貓步習練中的誤區之二》

在初練貓步時,首先碰到一個問題:步子的幅度與架子高低:步子大小和架子高低怎樣來定?凡事總有個標準,有一定之規,我起初也對此進行過摸索,大步,小步,高架,低架都試過,到後來才得出結論。

我的結論是:1.步子要小,2.架子要高。上述兩個結論基本上也就是打武式太極拳的步法要求。初走貓步時,我還沒練武式,那時只打楊式。楊式與武式在架子上很不一樣,楊式 是所謂「展開架」,武式是所謂「緊湊架」。所以,我的步子承襲了楊式的展開,相對大了點,架子低了點,步子大架子高就比較難,而且越大越低就越難,因為,這對腿部肌肉的力量要求高。貓步不是練肌肉力量,而是練尾櫚中正,虛實分清,松腰松胯,小心輕放。所以,只要滿足這些要求,就是對的步子,而大步幅、低架子反而有違初衷,有可能走偏方向:1.步子越大越容易使身板轉向,由正向轉為斜向。2,步子越大,其虛實分清越難,重心越晃,下腳越重。3.貓步的虛實腿轉移,儘可能用尾櫚中正來完成,步子一大,尾櫚沒能力幫你收腿,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後來,在獅子引導下,又去李偉明老師處學了武式太極,在老師的要求下,把步幅與步高改為武步標準。

那武步究竟對步子有什麼要求?1.出腳先拎腰眼,抬左腳就先把左腰眼用意抬起,用右腰眼托住。這一系列動作全是用意,而且必須「外不露形,」全部是暗箱操控(詳見郝少如書,李偉明書)。2.出步不允許拉動身板,在身板絲毫不發生角度變化的情況下,取適宜的步幅。這樣的限制下,步子邁不大了,換來的是更小更穩更輕,更象老貓?3.武式太極是高架,為什麼武禹襄在陳架溝學的開展架,低架,一回家就改了呢?它的拳理邏輯很清楚:太極拳的拳藝不是以身形長短高低來決定的,而是由意氣放得多大決定。與其猛練身形,不如練以意氣帶動身形的東西。李偉明老師幾乎每次都要講:下去,是意氣的下去,兩胯的下去,不是膝蓋的下去,膝蓋彎曲越厲害,看上去下去了,實質一點沒下去,結果膝蓋廢了。

採用小步高架的好處是:身形更正,不易走形;實腿更松,相對不吃力;尾櫚更得到鍛煉,本來靠胯步移動,現在,可以儘可能用尾櫚帶腿,長期訓練後,即:實股前節有力;膝蓋不易受傷,而胯骨更容易松沉。

阿鄧老師的安般太極,其重要組成部分是:貓步武式(楊式) 安般念。鄧老師本人最推崇三個代表(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尤其是武禹襄。而武禹襄是太極拳最偉大的改革派,太極五大宗派第一個把展開架改成緊湊架的就是武禹襄,此後的吳式,孫式遂步其後塵,定型為緊湊架,這一點,值得每一個走貓步的同道去思考和實踐。

《貓步習練中的誤區之三》

走貓步各種量和各種速度我都試過,量小者如撓痒痒,不痛不癢,如每天三五百步者,僅夠熱身而己,量大者每天七八千步,雖然能夠撐持,日久傷腿形成淤滯。此二者乃太極所謂:過與不及。

前幾天洒家寫體會說是走多了,後來在膝窩放出暗紅色很稠的血,鄧老師點評說:每天只要走一小時貓步,我頂。一小時,我的速度差不多兩千,這個量足夠,也很適度,走八千,四小時,很過,貓步這個東西靠日積月累,日進紙功,治鬆柔如烹小鮮,求快適得其反,欲速不達也。

我最初日行百步,毛毛雨,沒一點感覺,後來加倍再加倍,加到一千,感覺來了,開始感到沉和松,即然有效果就再加倍,加到兩千,也沒問題,後來惡狠狠加到四千~八千,搞成貓步大躍進,一個月20萬步以上時終於出了問題,請諸位同道引以為戒,不要步我後塵。我這個人心急,心急是太極大忌。

無過不及的貓步訓練,不僅在每天的步數,還有步速。我看過太多的同道的視頻,以及全國各地到我這裡來交流的同道走貓步,普遍走得太慢,很慢很慢。以前剛開始時,我也慢過,初時快不起來,因為腿部相關關節因為長期不運動,被鎖住,一時很難適應貓步,一段時間過後,腿上涉及到運動的相關關節打開了,活了,適應了,就應該在步速上有變化,變是常態。

太慢最大的缺點,是失之於偏頗,太長時間的單腿走路,對承重腿的壓力,對雙膝的壓力可想而知。走貓步的終極目的是鬆柔,中正,不是練腿粗,所以,不必走太慢。

貓步的幾個動作不外乎:1,邁步。2,分清一虛一實,實腿踏穩,虛腿騰挪。3,虛腿邁步。4,虛腿放平。5,虛實轉換。隨著貓步越走越多,關節會慢慢鬆開,而腿未必會越走越粗,步子會越走越穩,這時,可以適當提速,因為你的能力提高了,不必如初練時的慢。

有人問過我:貓步的步速是不是應該與拳速相同?我認為不必。行拳的要求難多了,影響拳速的主要因素是全身的整合,出整勁,是關於「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的一系列全身整合的要素,還有呼吸的深長。而貓步沒有這麼高的要求,貓步比較單純,松和中正,虛實分清和轉換能拿捏就可以了,所以,步速不必如拳速。

《貓步習練中的誤區之四》

走貓步想獲取什麼樣的收益?最初不會想得很多,這是因為,我們是太極新軍,所謂菜鳥。後來走著走著有些收穫了,就會有點吃心。我剛走貓步時,只求一點:尾櫚中正。後來,尾櫚還沒中正,肩先沉下來了,腰腿也先鬆了一大截,背越拔越挺,等等,這是始料未及的收穫,新娘還沒過門,嫁妝先過來一大堆。

尾櫚基本中正不翹臀,大約是一百萬步之後,用時兩年。有一天,發現尾櫚不用刻意朝前,氣能自然下到丹田,再後來不走貓步,氣也會下去。

所以,貓步新軍上路之時,不必刻意去過多要求,尾櫚中正是最要做的,尾櫚中正有定義的,必須很明白,尾櫚中正,帶有強制性,因為這是我們後天改造先天。人類直立行走後,骨骼其實還沒有準備好,還得不斷改變、進化。所以,尾櫚中正是頭等大事,尾櫚中正才能大背又挺又直又松,才能如武禹襄所說:氣以直養。尾櫚中正是我們夢裡尋她千百回的新娘女神,其他東西是嫁妝,不請自來,把尾櫚弄正,是築巢引鳳。

在與很多朋友探討貓步時,發現了認識上的誤區:在眾多需要習練的東西里,尾櫚中正,沒有排在天字第一號。打了五年拳,認識到了尾櫚不正一切免談,鄧老師說講的99.99%的人打的是慢少林。我看他們就是因為尾櫚不正,抑或根本不懂什麼叫中正,這種人以為身體不歪叫中正,殊不知只有尾櫚中正才叫中正,吳式太松看上去前傾,很不中正,其實尾櫚一段很正。太極講內里東西,外表再松,尾櫚不正也是偽松,尾櫚不正,說明他的尾骨連一節也沒鬆開,此時他的丹田再爆也不是氣,是屁?

我為了尾櫚中正,幾乎用了野蠻的方式去強求,為了把尾櫚鬆開,拚命向前卷,不惜把丹田壓扁,這種急功搶利的方式,受到了李偉明老師不斷的勸戒,老師說慢慢來,分兩步走,第一步先用意把尾櫚向下松,鬆了再第二步尾櫚向前送,松尾櫚不能壓癟丹田。不過,這一點我沒聽老師勸,我用了近乎一步到位的方式完成了基本中正,當去年秋天,丹田爆出來時,我知道抄到了近道。

走貓步,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變化和要求,不過,尾櫚中正是一輩子的要求。

補充一點:什麼叫尾櫚中正?郝月如大師在《身法要點》(即十三身法)一文中,下了一個定義:「何謂尾櫚中正?曰:兩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謂之尾櫚中正。」

最後向沒有得到鄧師《太極內功的奧妙(太極拳速成之路)》這本書的拳友免費分享這本書。按下面操作就可以獲得:

如果你想購買正版圖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楊式太極拳全套解析三本贈送DVD!從根源尋覓學習的捷徑,盡量使後學者簡單明了
力氣是奴才,不使不出來。太極拳內勁的追求與探究
感受太極拳的胯!如果練拳不明白胯的運作,無法練出太極拳的功夫
道家功法之精華武當純陽大功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的習練是一個不求而得的過程,每天堅持,進步自然而然……
如何習練好太極走步?筆者深有體會
習練太極拳時出現膝前痛?趕快看看這篇文章吧!
習練太極拳的八大好處,不知道的一定要看看!
在習練武當三豐太極的路上,我們如何才能少走彎路?
為什麼瑜伽習練中總是強調張開腳趾?初學者看這篇就懂了!
如何減掉雙下巴,習練這個准沒錯!
帶著靈魂去習練,剩下的交給時間
白貓和主人學習練拳擊,突然走過來一隻花貓,喵:你來的正好,受老子一拳!
青少年習練太極拳的三大好處
如何減掉雙下巴,習練這個准沒錯
這些知識,每一個跆拳道習練者都應該了解!
假期間的習練都是為了更好吃好喝!
一裁縫習練內家拳戰勝少林武僧,70多歲還將三塊百斤巨石一劈為二
習練太極拳:「先練好腳,才有好拳」——太極走步常練不綴
習練太極拳常遇到的三個問題?為初學者準備的
習練太極珍藏,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經驗,每一項在練拳時都特別的重要!
假期間的習練都是為了更好吃好喝
習練宋氏形意拳,大體上要經過的三個階段
太極拳習練了這麼久,才明白這些太極拳名次及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