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心理學臨床與心理諮詢註冊系統大會

中國心理學臨床與心理諮詢註冊系統大會

走進性少數心裡(理)系列活動之

性少數群體壓力模型與諮詢常見問題

這幾天,中網視聽協會發布的《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引起了全網的討論,關於「同性戀是不是病」「同性戀是不是性變態」的爭論又開始被提及。當網路討論甚囂塵上的時候,在中國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大會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第五屆大會上,出現了兩個關於探討LGBT社群心理健康的分論壇。

其中【性少數群體壓力模型與諮詢常見問題】論壇由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威廉姆斯學院的高級公共政策學者Ilan Meyer教授作為主嘉賓,同時邀請張真與江蘭兩位中心資深的LGBT友善心理諮詢師,與國內60位心理學相關從業者共同探討與性少數群體心理健康相關的問題。

Meyer教授與部分參與者合影

Meyer教授在正式介紹自己的【少數群體壓力模型】時,先花了一些時間與參與者一同回顧了美國心理學界對「非異性戀傾向到底是不是病」的爭論過程。在北大某一個教室的空間里,隔空給了中網視聽協會一記響亮的耳光。

Ilan Meyer教授

早在20世紀初,主要由精神分析學派認定非異性戀傾向是一種精神疾病,同性戀的起因可能是一種發育受阻的結果,並且當時的精神分析師和行為心理學家試圖通過訓練來改變來訪者的性傾向。但在不久後的1953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系研究員艾佛倫·胡克向全國精神衛生學院申請基金,通過著名的同性戀與異性戀對比實驗,證明了同性戀者不具備病理跡象,最終證明同性戀也許是一種性偏差,但它在正常的心理範圍之內。

1956年,胡克在美國心理學會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舉座嘩然,那種震驚與我們現在看到中網視聽協會關於」同性戀是性變態」的說法後的心情是一樣的。經過胡克及LGBT運動者們的不斷努力,1973年美國精神病學會正式宣布將同性戀剔除疾病分類,同年,美國心理學會也認定同性戀是正常的心理狀態

1990年5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中刪除,並將每年的5月17日確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日」,希望喚起世人對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的關注,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因性傾向及性別認同而產生的偏見對性少數群體造成的不公平對待,以及精神和肉體的傷害,其目的是使更多的人知道同志可以健康快樂地生活,並不會對別人的生活構成影響,從而減少人們對同志的恐懼。

2007年1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註冊系統《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中明確提出「心理師不得因尋求專業服務者的年齡、性別、種族、性取向、宗教和政治信仰、文化、身體狀況、社會經濟狀況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視對方」。我們早已在7年前提出了反歧視,在26年後,甚至44年後的今天,當」同性戀不是病」已經成為一個基本共識時,中網視聽協會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提出了」同性戀是性變態」這個絲毫經不起推敲的偽命題。

Meyer教授明確指出「同性戀不是病」已經被科學證明,不需要再討論,作為專業工作者,我們更應該關注LGBT社群因為其性少數身份而主要面臨的家庭壓力和社會壓力。Meyer教授列舉了許多數據,如美國2008年的數據顯示,LGB人群自殺、患精神紊亂症、物質濫用和依賴的風險要顯著高於異性戀者;2009年美國、英國和荷蘭的男同性戀/雙性戀終身自殺的發生率要明顯高於異性戀男性;2015年美國青少年風險行為調查高中組的調查數據顯示,LGB的青少年遭受校園欺凌的風險是異性戀學生的兩倍。

與跨性別相關的數據更加讓人觸目驚心。2016年美國的跨性別調查數據顯示40%的跨性別者曾經嘗試過自殺,是普通人群的9倍(4.6%);7%的跨性別者曾在過去一年中嘗試自殺,是普通人群的12倍(0.6%)。

Meyer教授的「少數群體壓力模型」指出,對LGBT的偏見和污名化產生了獨特的壓力因素,這些因素對性少數群體造成了不良的健康後果,包括一些精神問題。在Meyer教授描繪的性少數群體壓力生成圖中,扭轉治療會對LGBT產生極大的危害性,它的危害性在於強化LGBT人群的內化恐同,加強壓力因子,給LGBT社群帶來更多的壓力。而多元性別教育、友好的校園環境、安全的社區中心、友善的健康服務以及對恐同行為的嚴厲懲處,都能從各個維度有效減輕壓力狀況。

對中國的LGBT來說,科學探討性教育的教材《珍愛生命》被媒體和不明所以的家長斷章取義,大肆詬病;惡劣的校園欺凌被粉飾成孩子們的小打小鬧;LGBT相關的活動紛紛被取消;部分心理諮詢機構仍在自己的網站和接訪電話中明目張胆地宣稱自己可以做性傾向扭轉治療且療效顯著;中網視聽協會公然發表恐同言論,直接讓LGBT的身影做為負面典型在媒體上消失。這樣的社會環境,不僅不能為LGBT社群減輕任何的壓力,恰恰相反,《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這樣的規章制度還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要知道,我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通則、一個不同比劃組成的數據,這背後,是五千六百萬同性戀者每時每刻的生活。

在論壇的討論環節,一位諮詢師談起一名青少年來訪者的遭遇,情到深處,不禁潸然淚下。她看到,這位青少年來訪者因為自己的性傾向,面臨巨大的壓力。孩子在壓力下掙扎、無助,學校和家庭不能接受TA的性傾向,內化的恐同和外部的壓力讓這個孩子愈加糾結和痛苦,幾乎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最後,這位諮詢師眼中含淚,哽咽道,「我要怎麼才能讓他們知道,這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這種拷問不只來自這位諮詢師,也來自每一位LGBT:我要怎麼才能讓這個社會知道,我不只是五千六百萬分之一,我還是一個孝順的女兒,一個可靠的伴侶,一個勤懇的工作者,一個魯迅先生筆下「大寫的人」。而現在,我要從你們所有能接觸到的媒體中消失了。也許若干年後,青少年要像文革時期傳看《牛氓》《戰爭與和平》一樣偷偷地傳播一個手抄本,並告訴對方這部作品的主人翁是「同性戀」。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里寫到: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現在,中網視聽協會,一個最能「代表最廣大群眾聲音」的國家級行業自律協會,正張開它的血盆大口,一口一口地把LGBT吞進口中。你看,最後露在血盆大口外的那隻腳的腳底板上,「自由」二字已然模糊不清了。

江湖有風險 請你時刻保聯

北京同志中心分號

北同心理

長按掃碼即可關注

文字:小妖

圖片:寧抱朴

編輯:Jennifer

【活動推薦】

【文章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同志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同志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理學
誰的社會心理學
心理學的任務——《普通心理學》學習
學點心理學,四大心理!
跟隨心理學大師重走心理學之路——沙利文
野雞心理學泛濫?潘幸知:中國需要社會工作模式下的心理諮詢
心理學效應之心理暗示
美國心理學專業全攻略
奧妙的心理學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普通心理學》學習
韓國大學心理學專業排名
心醫 頭痛心理學
臨汾市心理諮詢師協會
心理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社會心理學在臨床領域的應用——DAY56《社會心理學》
心理學理論的科學研究及應用
心理學十大令人恍然大悟的心理效應
心理諮詢 聊愈工作室
臨床與諮詢心理學的學科性質與範疇
自學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拒絕心理從業者的心理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