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說心理: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可以為天下母」的道

古人說心理: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可以為天下母」的道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道家的生命觀,來自老子的生命觀。而「什麼是生命的本源」,這一問題,道家明確提出「生命源於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可以為天下母」的道。

道家認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歸根到底,道產生天地萬物及人,人是天地萬物中的一物,就應該效法天地和道,而這一系列的產生和效法行為,都是自然而然的過程。

道家的生命本源論決定了道教的生命觀,所以道家和儒家不同,治理天下之事,道家不放在心上。道家看重的是修身長壽。而修身長壽重在修「心」,道家之修心之法,大部分看來就是心理學的範疇。

自從有了人類,疾病和死亡伴隨著人們生活的分分秒秒,所以對於死亡的敬畏和恐懼,一直擾亂著人類的心理狀態,而道家理論就是從人最關心的生命觀著眼而建立的。

道教能夠成功干預了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在莊子鼓盤而歌的故事就能展現出來。

從現在的心理學角度看,就是莊子對自己進行的自我心理調整療法。

莊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弔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道:「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後,我才發現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

莊子站起來說到:「你看那春夏秋冬自然變化。從春到冬,再從東到春,一切都自然而然的變化著。」

為死亡的親人而悲傷,是人之常情,但是,莊子卻能從中感悟到春夏秋冬的變化與死亡沒有兩樣。一切聽人自然。

人總是習慣性地把死亡想像成:失去、虛無、黑暗、痛苦,所以在人的心裡,死亡成了絕望的代名詞。道教對於恐懼死亡的心理所採用的干預療法,目的就是為了「自在的人生逍遙遊」。

朦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eng心奇 的精彩文章:

恍然大悟!古代人的心理病靠的是道家治療法
古人說心理:《黃帝內經》心理描述 闡述古人對於心理學的研究
遠古的心裡療法之「祝由術」的巫術起源

TAG:feng心奇 |

您可能感興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出了哪些道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出了怎樣的道理?
道是天地的公道,是自然而有的
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到底揭示了什麼樣的道理?
說說「天地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並不是說天地把萬物都當成狗
道的精髓是天地萬物變化之本!懂得了道,知所先後,則人生很簡單
天人合一,感通天地:你即是道,道即是你
《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到底是什麼意思?
易經說「天書」:天道無親,陰符三百字;人心在機,天地一掌中
湮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古人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啥意思?有何深層含義?
鬼谷子:三條驚人的天規,悟透天地至理,明晰世事人心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重點,卻沒有人懂
上古傳說,盤古開天只是其一,萬鬼之母也曾創造過十天地!
小說:天地人神鬼,五道皆有師,我就是最末流的鬼師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誰能明白
神話傳說中,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究竟誰才是天地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