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為什麼說「沒有對抗訓練的拳術就是假拳」

為什麼說「沒有對抗訓練的拳術就是假拳」

不管是武術技擊還是在街上跟人打架,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急風暴雨的攻擊最難防守。

有人憧憬神妙的化解功夫,希望自己能悠然地躲閃瘋狂的拳腳,在閑庭信步間將之化解。無奈在現實的技擊中,面對密集的拳腳攻擊,人們別說悠然的化解,連差強人意的格擋都難以實施,我就經常聽到愛技擊的小夥子跟我傾訴這方面的苦悶,其中有一個小夥子的話非常典型,他對我說:他在跟人切磋時,「如果對方只打一拳(或一腿),我還能躲開或者防住,要是對方一拳(或腿)接一拳(或腿)連起來打,我就眼花,反應不過來------」

我對小夥子講:「你用不著氣餒,你的情況很正常,動手時,如果放任對方把拳(或腿)飛快地連起來打,別說是你,換了武術大師,哪怕是擅長技擊的武術大師,他也照樣反應遲緩。」

小夥子感到欣慰,不過他仍有些困惑,舉出許多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師問我:「您說的大師,也包括這些人嗎?」

我笑答:「是的,也包括他們。」

我告訴小夥子,功夫再高的大師也是人,只要是人,在快速的連續打擊下,就會反應延遲(凡擅長技擊的大師都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不會放任對手把攻擊密集地連接起來)。

我所以能這麼肯定,是因為人的反應有一個「心理不應期」,運動心理學發現:「在相繼給予兩個刺激並對兩個刺激分別產生反應時,如果兩個刺激間隔時間短,第二個反應的時間就延長,這種推遲的時間叫做心理不應期」(見《運動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我來解釋一下這幾句話,舉拳術技擊的例子,假設對方沖你先打一拳緊接著又踢一腿,那麼,這連續的一拳一腿即是「相繼給予你的兩個刺激」。 對於你來說,既然對方的攻擊是連續的,你的反應當然要相應地做出兩次甚至更多次,其中對第一下(拳)的反應叫第一反應,對第二下(腿)的反應叫第二反應。對方的拳腿如果連接的非常快,即「兩個刺激間隔的時間短」,你的第二反應——對於腿的反應,就慢,即「第二個反應的時間就延長」,做出反應的時間長,反應當然會慢下來。

也許有人要問:人的心理不應期,是否可以通過訓練消除掉?

我是練武術的,從心裡說,我很願意武術中有個什麼功法能把心理不應期訓練掉,無奈,心理不應期很固執,不肯受我們擺布,哪怕經過長期的訓練,使第二反應比未經訓練者要快一些——譬如訓練有素的拳擊手,藍、排、足球運動員------還有武術技擊家即如此,但要把心理不應期徹底消除掉,卻不可能。

就是這個讓人無可奈何的心理不應期,它給武林下了一道宣判:任何一個人,不管是武術愛好者還是技擊大師,都無法悠然地化解急風暴雨的連續攻擊。

第二反應與對方拳腳連接快慢的關係

大家肯定已經注意到了,我前面一提到「連續攻擊」,就說是「快速的」、「急風暴雨的」,我為什麼要特意強調連續攻擊的快速密集呢?是因為:第二反應時間是長是短,取決於兩個刺激之間的間隔時間,「如果兩個刺激的間隔時間較短,則第二反應的時間就長。反之,在兩個刺激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時,第二反應的時間就較短。」(見《運動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就是說,對方的拳腿連接如果非常快,你的第二反應就慢(反應時間長)。但如果他在打出一拳之後,不是快速踢腿,而是停了較長的時間才把腿踢出,即「兩個刺激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則你的第二反應就快(反應時間短)。

這就告訴我們,雖然技擊中的心理不應期無法避免,但面對水平不同的對手(或對手的體力狀態不同),心理不應期的長短卻是不一樣的。對手水平高,能發出「快速的連續打擊」,你的心理不應期就長(第二反應慢),對手水平低或身體疲勞時,「拳與腿或拳與拳之間連接的慢」,你的心理不迎期就會縮短(第二反應快)。

利用心理不應期,向對方施以暴風驟雨的打擊

任何一場格鬥,無論場上如何風雲變化,總是一方在攻擊,另一方在防守,哪怕雙方的攻防角色不斷地轉換,總有攻擊方與防守方的區分。

主動進攻可以摧垮對手,防守反擊同樣能給對方以沉重的打擊。

我們先說攻擊方。攻擊方的勝利,大多數來自於疾風驟雨的組合動作。這一點,不論是高水平的拳手對抗,抑或普通愛好者之間的切磋,都是如此。那種在對峙中單出一拳或一腿即重擊對方的情況極為少見——不是沒有,是為數不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中的一大原因是因為心理不應期。我們前面說過,要想使對方產生心理不應期,前提是給對方相繼施加兩個刺激,只有滿足了這個條件,心理不應期才會出現。你單出一拳或一腿,只給了對方一個刺激,他產生不了心理不迎期,也就是沒有反應延遲的問題,對你的刺激,他只需做出一次反應,而一次反應總是很快的。

而急風暴雨的、連續三四下的快速組合攻擊,已不是僅僅兩個刺激了,而是三次四次的密集刺激,這樣的連續刺激一旦形成,對方必然出現心理不應期,反應遲緩,難以招架你的拳腳。所以在散打賽場或武術愛好者的切磋中,我們常見到主動攻擊的一方先用拳或腿試探對方,一旦對方出現漏洞,便驟然逼近施以急風暴雨的打擊。在這樣的打擊下,防守方除了後退、近前摟抱、與對方互拼拳腳,就只能抱頭護肋任對方踢打。這就是攻擊方對心理不應期的利用。

既然防守方在密集的組合攻擊下受制於心理不應期,無法避免心理不應期的出現,那麼,作為防守的一方,就要想辦法克服由此帶來的防守困難?不言而喻,不解決這個難題,防守方永無獲勝的可能。

阻止對方形成密集攻擊

傳統武術有一句老話「你打我也打」,意思是說:你打我,我也打你,我決不後退,我用凌厲的拳腳回敬你。

「你打我也打」就是迎擊,用這種打法能有效地解決因心理不應期帶來的防守困難。我們舉八極拳技擊的例子,比如攻擊方欲發出「前後手撐錘加掃踢」的組合(類似於散打的前後直拳加邊腿組合),那麼,防守方在對方甫一發動攻擊,即前手撐錘才剛發出時,就「他打你也打」,用拳或者腿迎擊他。

實施迎擊有一要點:搶在對方啟動組合攻擊的一瞬,而不能在對方的組合攻擊已經發動起來後,換句話說,你的迎擊,是迎擊對方組合攻擊的第一下(前手撐錘),而不是迎擊對方的整個組合動作(前後手撐錘加掃踢)。

迎擊所以要搶在對手出手的一瞬,是因為對方在啟動攻擊的瞬間遭到痛擊,他的後續拳腳無從發出,即便你的迎擊被他躲過,他在躲避後繼續原先的組合,銜接速度也會大大降下來,不再是組合攻擊了,從而無法形成兩個相繼的刺激,兩個刺激不存在,則你不會產生心理不應期。

有人問:如果對方的拳腳連接得非常快怎麼辦?

我跟你說,再快的組合攻擊,在第二下與第一下之間也有間隔,只要你的迎擊能把握在他啟動攻擊的一瞬,你就能搶在他的第二下之前,當然,對迎擊時機的把握,需要大量的訓練。

此外,利用躲閃,也是避免產生心理不應期的有效方法,躲閃在時機上也迎擊一樣,要把握在對方啟動攻擊的一瞬,一旦你的身體或腦袋在對方第一下攻擊之後已經移位,他第二下若想打著你,就必須重新調整距離和方位,調整距離和方位是需要時間的,就是說會有停頓,有停頓,組合攻擊就變成了單擊,單擊,一個刺激,則你不會產生心理不應期。

當然,拳術水平高的人,他調整距離和方位的速度會比一般人快,但即使再快,他也需要一個調整的時間,會延長第二下與第一下之間的時間間隔,兩個刺激的時間間隔長,則你第二反應的速度就快——在這種情況下,你雖然也產生了心理不應期,但由於並不嚴重,只要你具備足夠的防守功夫,你仍可以組織有效的防守。

當然,要克服「由心理不應期而帶來的防守困難」,還可以用其它的方法,這裡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

下面我們來談防守及攻擊的訓練問題。

拳術的攻擊和防守能力都要通過對抗訓練來掌握

現在我們知道,攻擊就是用快速的連續動作給對方製造心理不應期,迫使他的第二反應慢下來。而防守呢,就是不讓對方得逞,用迎擊或躲閃等方法,避免心理不應期的產生。

這樣的兩種能力,是無法在單人獨練中練就的。像我們在前面說的,進攻方在試探中尋找對方的防守漏洞,以期發動密集的組合攻擊。要提高這種能力,離開了防守方是無法訓練的。沒有防守方就談不上有防守漏洞,沒有防守漏洞,則抓漏洞的訓練無從談起,提高不了把握時機的能力。

還有,你尋找對方的防守漏洞伺機施以密集攻擊時,對方不僅會躲閃封堵,他還可能像前面說的,以迎擊直接回敬你,或者在躲閃封堵之後向你發動猛烈的反擊。這種「冒著迎擊或反擊威脅的進攻能力」,大家說,離開了拳腳對抗,怎麼能提高?

防守能力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防守是針對進攻而言的,沒有進攻也就談不上防守,所有的防守手段,不論是迎擊還是躲閃還是躲閃之後反擊,都是想辦法阻止、阻撓對方的連續攻擊,在激烈的對搏中把自己產生心理不應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點(與水平相當的對手進行持續的搏鬥,心理不應期很難絕對避免、一次都不產生)。

單人獨練,缺少激烈的對抗,訓練中根本不存在「相繼的連續刺激」,那麼,這種「避免心理不應期產生的能力」,大家說,怎麼能夠提高呢?

有一些教拳者愛向大家忽悠發力,把發力的作用吹得神乎其神,說什麼練好了發力就能應付任何兇險的搏鬥。

搏鬥,技擊、格鬥,拼殺--------不管我們用什麼詞兒來定義拳腳相搏,雙方進行的不外是攻擊與防守。

當將發力用於攻擊時,你不是在打沙袋,而是與人搏鬥,這時有兩個問題你是迴避不了的,一你打人家,人家不會原地不動任你打,人家要躲閃。第二,你打人家,人家也會打你。

就是說,不管你是練什麼拳的,也不管你要用什麼技法什麼發力去打對方,反正你要解決兩個問題:一你的拳腳得習慣打移動的人;二你施展拳腳打別人時,要習慣對方用拳腳回敬你。

不進行這兩方面訓練的拳術,大家說,能打人嗎?而不能打人的拳術,我們又怎麼能說它是真正的傳統拳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賢 的精彩文章:

抱朴守拙,做人的至高境界
聽內行人揭穿中國武術虛偽騙人的本質!
到達武術殿堂必經四大步

TAG:阿賢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把這些動作細節掌握別說你的訓練沒效果!
邱建良的拳法和閃躲為什麼那麼厲害?看完他是如何訓練的你就懂了
如果不把杠鈴划船做好,那還進行什麼背部肌肉的訓練
為什麼穿對衣服卻還是拍照顯胖沒氣質?因為你沒有訓練過天鵝頸!
沒那麼刻板!誰說軍人的生活只有訓練和打仗?
改變你對腹肌訓練的看法,這3個可能你都沒做對過的動作!
為何說當過兵的什麼都會,除了訓練,軍營里的他們還在做些什麼
是什麼讓你還沒練出男神一樣的胸肌?就是這些意想不到的訓練陷阱
為什麼你的有氧訓練沒有效果?因為你沒有做到這個點!
你們想要的膝蓋恢復訓練,就在這了!
太極拳的訓練程序是什麼?
沒有訓練的培訓,都是耍流氓
手緊,握拳,拇指內扣|不是訓練的訓練,有效又有趣
在非洲,沒有受到射擊訓練的士兵是如何打槍的?看完笑得肚子疼
跆拳道訓練這麼累,你又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是什麼讓你還沒練出男神一樣的胸肌?就是這些意想不到的訓練陷阱!
小腿等小肌群沒必要單獨訓練,但你要是想練,就不要瞎練
戰爭是燒錢,狙擊手訓練也是一樣的,他們訓練時的苦衷又有誰能理解呢
沒有正確的訓練觀念,我勸你還是別練了
直腿硬拉訓練有什麼用?我們應該如何做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