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種在地球上生活3.5億年的倔脾氣動物,對氣候變化只能認慫!

這種在地球上生活3.5億年的倔脾氣動物,對氣候變化只能認慫!

中國大鯢是地球上生存至今最大的兩棲類動物,但對生境的苛刻需求使它們數量銳減,面對持續的氣候變化,中國大鯢將何去何從?

文/李瑛(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與能源項目專員)

圖文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科學「答」人隨堂測

下面哪種動物屬於變溫動物?

A.啄木鳥

B.中華菊頭蝠

C.中國大鯢

D.儒艮

(答案在文末)

提起中國大鯢,你也許並不熟悉,但你一定知道它的另一個名字——「娃娃魚」。這種低調而神奇的生物常年隱居在人跡罕至的山林中,是地球上生存至今的最大兩棲類動物。兩棲動物學界廣泛地認為,大鯢已在地球存在3.5億年。

中國大鯢(來源: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水陸兩棲的溪流「霸主」

作為典型的兩棲爬行類動物,中國大鯢屬於變溫動物,不能自行調節體溫,隨外界環境溫度改變,它們的體溫變化明顯,無法適應急劇的氣候變化。

中國大鯢具有特殊的生活史。幼年的大鯢寶寶相對脆弱,棲息在清澈的溪流中,用頰邊的六根羽狀外鰓在水中呼吸。兩棲爬行類中有不少在小時候都自帶萌萌的「小鬍鬚」,比如花鳥市場中常見的「六角恐龍」(墨西哥鈍口螈)。而成體的大鯢褪去了賣萌的「鬍鬚」,獲得了陸地棲息的能力,正式成為山林溪流中的「霸主」。它的皮膚具有滲透性,可以幫助它在陸地自由呼吸。在野外時,成年大鯢往往單獨棲息,佔據大小合適的洞穴,擺出尾朝洞里、頭向洞外、面向溪流的經典捕獵姿勢。居於這樣有利的地形,在魚蝦游經過面前時,大鯢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擺頭,攻擊它的獵物;而當危險臨近時,它也能儘快沉入深水躲藏。

幼年中國大鯢

「硬脾氣」難耐氣候變化

清潔的水源、僻靜的環境、茂盛的植被,還有清新的空氣,大鯢對於家園的環境挑剔又專一。據科學家觀察分析,大鯢偏向選擇水深較大、洞口較窄和水流緩慢的洞穴,洞穴及周邊的河底組成傾向於卵石。因此,水的深度、洞口寬窄、水流速度、河底這四個生態因子成為影響大鯢選擇棲息洞穴的主要因素。

其實不僅僅是大鯢,兩棲家族的其他小夥伴們個個都是「硬脾氣」。由於對棲息地質量要求極高,它們無法適應長期的氣候變化,兩棲家族正在消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聯合報告指出,到2016年為止,氣候變化已經導致了世界範圍內大約三分之一兩棲動物種群數量的下降,甚至面臨滅絕的威脅。我國104個兩棲動物代表物種中,47.12%具有高度氣候變化脆弱性。

作為連接淡水和陸地生態系統的紐帶,兩棲動物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功能性作用。它們為人類社會提供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服務。大量研究表明,兩棲動物分布廣泛、物種豐富,在陸地和淡水生態系統間的物質交換、營養循環、能量流動和對有害昆蟲的種群控制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因為它們對於環境的高度敏感性,兩棲動物被認為是判斷其棲息地環境狀況的良好生物指標,其分布和群落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大鯢生活的洞口

中國大鯢現狀堪憂

儘管處於溪流食物鏈的頂端,又是閱盡地球滄桑變幻的我國兩棲動物中的「國寶」,中國大鯢還是沒能躲過氣候變化的浩劫。

在全球變暖的威脅下,部分現有棲息地的氣候環境已經不再適宜中國大鯢的生存。年均溫、最暖月最高溫、最潮季降水、最冷月最低溫、最旱季降水等氣候因子的改變讓中國大鯢「渾身不對勁」,倔脾氣又高品位的大鯢只能退避更加僻靜的地下暗河。

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氣候變化導致中國大鯢的生態位將改變約26%,到2070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34%。

殘酷的現實使得隱居山林的大鯢不得不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作為全球最受關注的兩棲動物之一,我國特有的中國大鯢已被IUCN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同時還位列全球進化地位最獨特和最瀕危兩棲動物名錄,兼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在氣候變化、人為捕獵的雙重影響下,自1950至2000年,大鯢的種群數量下降了80%以上,並已在許多地方絕跡,現有分布區極度破碎化,幾乎所有的野生洞穴種群都是隔離的小種群,面臨著遺傳漂變和近交衰退的威脅。

身在城市的我們能做什麼?

要挽留這些倔脾氣的大鯢們可不容易。除了在動物園,安身城市的我們連這些山野精靈的影子都難以見到。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無法為它做些什麼。在科學家們為了保護這一古老物種,辛苦地在深山中跋涉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以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改變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鯢對於氣候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告訴我們,保護中國大鯢首先可以從低碳開始,為它們適應氣候變化爭取時間:

? 減少碳源,企業可持續發展。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的不斷增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企業既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也是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提供方。在中國,WWF協助企業將氣候挑戰和低碳轉型機遇一同納入到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國內外先進的節能減排經驗和實踐的交流,挖掘環境友好型產品和創新技術解決方案,推動企業更大範圍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時帶動供應鏈的綠色發展,從而率先邁向低碳經濟。

? 增加碳匯,保護地球之肺。森林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穩定氣候中起著重要作用。熱帶雨林是地球上巨大的有機碳庫,原始森林和森林裡的土壤都是巨大的碳存儲地。它們共同儲存著約3000億噸的碳,是每年通過燃燒化石燃料和生產水泥所釋放到大氣中碳的25倍多。保護森林是目前人類在不用投入新技術條件下,最經濟有效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手段之一。

? 積極適應,倡導連通大鯢破碎化棲息地。中國大鯢是地球上生存至今最大的兩棲動物,對棲息地的質量要求很高。據WWF和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聯合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導致適宜中國大鯢分布的氣候生境呈現總體北遷的趨勢。將新的適宜的氣候生境納入原有保護區內,或者連通臨近的保護區,擴大棲息地面積。

Tips

我國規定中國大鯢只有子二代可以食用和買賣,野生中國大鯢受到嚴格保護,嚴禁非法利用。然而,如何才能守住野生大鯢和養殖大鯢之間的「保護紅線」?

應該通過強化建立保護區、保護站、增殖放流等方式加大對野生大鯢及其棲息地環境的保護力度。通過嚴格執法加強對非法捕撈、無資質經營的嚴厲打擊。加快探索養殖娃娃魚的標識化管理,給每一條養殖娃娃魚一個身份標識碼。這個代碼可以在銷售、運輸、經營的鏈條中實現掃描查驗,有代碼就是正規的,沒代碼就沒收放歸野外,並嚴加處罰。

不建議隨意放養中國大鯢養殖個體。遺傳背景不清晰會造成基因污染,而且不是任何生境都適宜大鯢生存,科學家正在評估中國大鯢最適生境,希望將來為放歸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科學「答」人隨堂測正解

答案:C

解析:作為典型的兩棲爬行類動物,中國大鯢屬於變溫動物,不能自行調節體溫,隨外界環境溫度改變,它們的體溫變化明顯,無法適應急劇的氣候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加 的精彩文章:

北科社評:強迫考生報考北大醫學部,這樣追求「清北率」是一種罪惡

TAG:科學加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氣候變化頻繁,這種2500歲的生物也扛不住了
氣候變化衝擊!全球變暖可能是5億年前海洋動物的進化造成的
它們曾經在地球上沒有天敵,最後和多數動物一樣不敵氣候的變化
氣候變暖,這10種食物將會消失!簡直是大自然的一萬點暴擊
每隔40萬年地球氣候周期性巨大變化,加速了進化史上人類的出現!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國家拼了,12小時種植了3.53億棵樹
只剩下10頭了!氣候變化下一個「犧牲品」,生態學家稱即將滅絕
種一萬億棵樹能抵消掉氣候變化的影響嗎?
氣候變化危害有多大?到2050年因為天氣炎熱會有兩萬多人活不下去
新研究表明,3億700萬年前地球曾發生過氣候變化,導致的熱帶雨林的崩潰,物種消亡
氣候變化悲劇正在上演?370萬人即將沒水喝,洗澡僅有90秒
地球上消失了許多大型草食動物-,但氣候變化可能會把它們帶回來
30年前,人類搞砸了阻止氣候變化的最佳時機
每年僅需22億美元,就可輕鬆遏阻氣候變暖,拯救地球!
1.1萬年前:人類熬過了劇烈的氣候變化
即使在最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這5種花也能茁壯成長!
世界上最小的象,一條可吃掉450公斤植被,竟助改善氣候變化!
由於氣候的變化,未來我們將很難吃到的10種食物
更敏感的氣候是更多變的氣候
每年僅20億美元,就可輕鬆遏阻氣候變暖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