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秋後一伏熱死人 末伏養生要重脾胃

秋後一伏熱死人 末伏養生要重脾胃

進入立秋後,天氣依舊還是悶熱濕氣重,感覺跟6、7月的大夏天一樣,這是因為此時的節氣特點還處於三伏天的最後一個伏,有句老話這樣來形容末伏:「秋後一伏熱死人」。這時候的天氣通常都是早上跟晚上較為涼爽,白天的太陽依舊非常強烈。中醫學上講「濕氣通於脾胃」,在末伏養生中要注重健脾胃。

末伏時刻,三個穴位常按能養胃

在中醫的特色療法中,有效按摩相應的穴位也能起到一個養護脾胃的功效,如以下這三個穴位:

1、豐隆穴:將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兩指的距離,跟中點平齊的地方就是豐隆穴。

方法:使用大拇指採用點按式按豐隆穴三分鐘後,順時針方向再揉十分鐘,然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十分鐘即可。

功效:治療慢性胃腸病、調理胃髒的功能。消除了胃脹感,增強食慾。

2、足三里:位於膝蓋下的四橫指的尾指第二指關節處,通常用自己的四根手指合併橫放在膝蓋下即可找到。

方法:伸直膝關節,用食指第2指尖關節,揉按穴位。

功效: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3、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方法:雙手往後扶腰,用食指揉按穴位。

功效:外散脾臟之熱,可緩解消化性潰瘍、胃下垂、改善胃炎、消化不良等功效。

除了上面的穴位按摩可健脾養胃之外,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急診科的副主任中醫師黃漢超此前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提到幾款較為適合這個時節養生的湯品。如下:

西紅柿土豆煮豬骨湯:有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的功效。

芥菜湯:有助於體腸道吸收,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不含脂肪,膳食纖維卻很豐富。有有效的和脾健胃。

紅豆淮山滾番茄湯:具有清熱解毒、養心祛濕的效果,常吃還能美容養顏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

原標題:秋後一伏熱死人 末伏養生要重脾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初秋「打虎」,末伏養生
下伏秋期近,品末伏佳句,看末伏養生
「養生保健」末伏將過,養生牢記「四多四少」,關鍵時刻能保命!
末伏天養好脾胃,一年不受罪!
末伏將過,養生牢記「四多四少」!
今日末伏,做好這幾件事,秋冬少生病!
末伏將至,吃三肉,喝一茶,補好最後4天,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明日末伏,三伏最後10天,不懂規矩要吃虧!全家這麼吃,健康不生病,為家人收好
入伏吃2瓜,中伏吃1花,末伏喝3湯!清熱解暑祛濕毒,安度最易生病的三伏天
今日末伏,不懂規矩要吃虧!三伏最後10天,全家這麼吃,健康不生病,為家人收好
今日末伏,不懂規矩要吃虧!三伏最後10天,全家這麼吃,健康不生病,為家人收好
末伏後,吃這3種「免疫菜」,一秋無病!
末伏養生,常食「一味」,按揉「二穴」,多吃「三肉」,安度秋冬
末伏至,養「三臟」,吃三果,做好4件事,一年少生病!
今日末伏,醫生提醒:飲食清淡養好脾胃
末伏時節,闖「三關」,為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礎,安穩度過少生病
末伏至:做好「三防」,多吃「二果」,常曬「一處」,秋冬少生病!
今日末伏|脾胃伺候好!一定要這樣,全家少得病!
末伏將至,忌3事、防3病、做好一件事,秋冬少生病,來年更健康
今天末伏,脾胃伺候好!一定要這樣,全家少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