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月入1萬VS月入10萬,它們的根本區別究竟在哪?

月入1萬VS月入10萬,它們的根本區別究竟在哪?

小智推薦:「如何月入10萬」的這種話題,只要在網上搜一下,就會有大量的文章,可是看完後,你是不是有種「道理都懂,但並沒卵用」的感覺呢?

一個人收入高,會有運氣、職業選擇、工作效率、人際關係、個人努力程度等,而這些因素無法集中在一個人身上,而這篇文章會重點剖析幾個關鍵的因素。

作者 | 惡魔奶爸Sam

來源 | 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1

慣性白日夢不可救藥者

網上有很多那種為什麼別人月薪十萬,你月薪一萬都沒有的帖子。

每次都寫一堆很有意思的結論總結,比如什麼要專註,要高效,要知行合一,要事事兼備

這種文章的作者和讀者,我認為是共同患有一種嚴重的精神類疾病,個人稱之為「職場妄想狂症」,或者說,「習慣性白日夢不可救藥者」。

這類人的共同特點就是熱愛強行聯繫,把一些不相干的因素強行聯繫到一起,然後狂妄自大到認為,只要做到了這幾點,那麼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目標。

但就社會還有個人命運這麼複雜的事情來說,不可能有什麼強因果聯繫,頂多是從大方向上,稍微分析下為什麼一些職業收入低,一些職業收入高罷了。

影響這些職位的根本性因素,完全不是個人表現,主要還是看科技,國家政策,以及歷史發展。

2

職位的可替代性

一般來說,職位可替代性越高,工資就越低

這一點在體力勞動中的表現尤為明顯,環衛工人,清潔工,血汗工廠工人,辦公室文員等等,都非常低薪。

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初級職位和工作,可替代性都很高,所以對職位最重要的評估標準,是要看這個職位在未來,是否有可能變得不可替代。

很多人的職場誤區也由此而來,大家都覺得文科無用,商科無用,只有工科才有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文科或者商科學生,畢業後一般做運營,市場,銷售等工作,這類工作最大的特點是資源和經驗富集。

一個5年經驗的銷售或者市場經理,處理日常事務,肯定要比新人銷售,要容易得多,他所具備的價值,對公司來說,無比寶貴。

比如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收貨部經理老金,一般人都覺得這個工作沒啥技術含量。

的確如此,但換你來,你就是做不了,因為經銷商和採購商跟你不熟,不信任你,你工作沒法開展,必須老金上。

反過來,很多工科生,畢業後是做service engineer,主要就是做維修和銷售支持,工作第一年做的事情,和工作十年後做的事情沒什麼兩樣。

自己的經驗和人脈,對於自己的工作,完全不會有任何幫助,這種職位,才是真正知名的。

所以當你只能找到可替代性較強的工作時,不要看這個工作的存量,也就是不要看它起薪多少,而是一定要看這個工作的增量在未來,它是否具備不可替代性

3

是否符合當代科技的發展方向

注意,這裡說的科技發展方向,而不是科技含量。

事實上,並不是科技含量越高,收入就越高的,舉個最簡單例子:

航天航空技術知道吧,代表了最高技術含量,人類的未來星辰大海,工資高嗎?

生物科技牛逼吧,克隆複製培育,解開偉大的生命起源,技術含量杠杠的,這個專業的學生,找得到對口工作嗎?

醫生厲害吧,學醫苦吧,知識文化豐富吧,技術含量高吧,三年之後來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都畢業十年了老大,高中同學都買房買車了,我們還委培哪?

很多年以前,就有了搞導彈的,比不上賣茶葉蛋的說法。

可見技術含量,技術門檻,跟待遇壓根兒就沒關係,跟人類的科技發展方向有關。

第一次科技革命,科技發展方向是工業,實業為主,那時候開企業,做工廠,就可能發大財,而且一個印刷工廠學徒,都有可能成為美國國父。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電力革命,電氣工程火了,所以一個報童,可能創立艾默生,一個貧寒農民子弟,可能創立西門子。

到了現在正在發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歷史書上全說錯了,說是原子革命,生物革命。

於是去學能源學核電學生物學化學學醫學的都傻眼了。

第三次科技革命

4

當代的科技發展方向就一個,

信息技術,也就是所謂的IT

寶潔公司,作為輕工業日化用品的行業恐龍,可以說是一流好公司了吧。

但是你進去起碼要奮鬥八年,至少要當上了華東地區總監,才有可能年入百萬。

而當年進入華為搞通信的小銷售,做的好可能第二年第三年,就能拿到百萬年收入了。

因為新興行業的存量和增量,都不是舊行業能比的。

我印象特別清楚的一件事,讀初一時候,報紙就開始鼓吹互聯網泡沫,同時不斷大吹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從03年吹到我大學,每一年都這麼吹。

現在快十五年了,還是每年都這麼吹。

與此同時,程序員的起薪從當年的兩千,漲到現在的90後能拿50萬起薪。

而生物專業的同學。。。

更重要的是,IT行業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非常狹窄,只在固定IT領域行事。

錯了,完全錯了,但凡任何一種新科技出現,它最後發展的結果,必然是涵蓋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第一次科技革命,搞出重工業輕工業日用品,如今我們根本離不開這些產品;

第二次科技革命,全世界用上了電,電氣工程也大行其道,傳統的工廠用蒸汽機,現在立刻棄之不用,用發電機;

第三次科技革命,IT產業,人工智慧,現在看看,智能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家居,就連大工廠重工業,都開始搞智能工廠。

這些所有事情的背後,都離不開屏幕背後程序員哥哥們寒光閃閃的眼鏡和微笑。

這幾年,哪怕是傳統快消領域,比如寶潔和箭牌,銷售額都大受打擊,甚至年年下滑。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衝擊,以及各大新媒體傳播渠道的改變,對這些傳統行業的衝擊幾乎是致命的。

至今還不能理解這條基本常識,甚至還高唱互聯網泡沫的人,前途只有一個字:

總結,選行業,要選擇代表時代發展的科技領域,而選職位,要注意選增量,讓自己不可替代.

5

月入一萬和月入十萬的根本區別,

這和你的工作習慣,吃苦耐勞沒關係

如何看增量,你去問問彙報線,問問這個職位頂頭老大給自己的職位規劃和前途,就全都明白了。

當然這點對新行業高科技未必有參考性,比如程序員,很多人都認為增量不行,吃青春飯,沒有前途,因為你看不到45歲的程序員。

後來才發現,寫代碼在大陸興起也就才10幾年十年,你當然看不到40多歲的程序員了。

所以更多具體的增量判斷,還請結合職位,行業,和科技,謹慎判斷。

這個,才是真正的,月入一萬和月入十萬的根本區別。

這和你的工作習慣,吃苦耐勞沒關係。

富士康的流水線工人最吃苦耐勞,做事效率最高最講究團隊合作,我對工人們抱有最大的敬意和尊重,但他們的工作,不論是科技發展,還是增量,都不怎麼高。

所以,你用雞湯邏輯去判斷職場,得到的結論必然是徹底錯誤的。

希望我說得足夠清楚了。

作者:惡魔奶爸Sam,前獵頭奶爸Sam,國際英語大賽導師,新東方全國口語大賽評委,專註方法策略分享

來源:本文首發於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本文已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本文作者。

職場懶人VIP會員,享受免費聽課、軟體獲取/諮詢一整年,掃下碼加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禮儀必修課 的精彩文章:

因為窮我餓暈在馬路上,等我醒來後,我確定了兩條人生信念!
這樣員工,領導最喜歡!
男人的狼性你有多少?
官場怪象:官高脾氣長、官升膽子大

TAG:職場禮儀必修課 |

您可能感興趣

月入5000和月入5萬的人,到底差在哪?
這個00後,憑啥月入30萬?
月入3000和月入30000,這就是你和別人的區別!
公司那些月入5萬的90後們
月入5K和月入3W的人,到底差在哪?
月入3萬和月入8千的女人有什麼不同?
月入4000元和月入10000+的區別在哪裡?
月入3000 VS 月入2萬:關於職業選擇,這一點越早明白越好
我們為什麼要噴月入10萬的00後?
為什麼你還是月入3000,而別人卻早已過萬!
90後月入過萬的有多少?網友:月入5000也知足
轉行新媒體3年從月入5千到幫人月入5萬,靠的真的不是200%的努力!
月入20000萬的導購比月入5000的導購強在哪兒?
「那個月入10萬的微商,上個月虧了100萬」
用心程度決定成敗,月入5萬和月入5000的區別
月入8000和月入3000的女生有什麼不同?
投身自媒體的普通人:他們是如何從從月入30到月入3萬的
「我月入10萬,卻買不起3萬塊的包。」
「我17歲,月入10萬」:賺錢,一定要趁早
月入1萬以上是什麼體驗?網友:年入50萬也沒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