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由《出曜經·無常品》引發的思考(六)

由《出曜經·無常品》引發的思考(六)

由《出曜經·無常品》引發的思考(六)

文|靜波法師

「一、宇宙萬物,沒有一法是孤立、永恆、固定、不變的,所以我們要接受現實的缺陷,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現實有缺陷,人生有不完美,而且恰恰是因為這個缺陷和不完美,另一種完美才會有緣出現,才是一個合理,才維持了一個平衡。而且這種不完美,恰恰是一種對稱的,因為我們沒有做好,所以出現了不完美;如果我們的心裡平衡了,本身就是一種完美!這個不完美,才讓我們想著解脫、出離!那不是好事嗎?應該是好事!

所以我們要感謝不同的因緣,感謝我們擁有的這個世界!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因緣,我們如何能來到這個世界?最好的因緣不就是我們的父親、母親嗎?所以人生要盡孝啊!不盡孝行嗎?在《梵網經·菩薩戒本》里明確地告誡我們:「孝名為戒」!就是規則!不孝順的人就沒有任何的人格可言!

我們要惜緣於自己周邊的有緣人!所以佛教徒梁漱溟老先生說:人生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即:自己同環境的關係,自己同他人的關係,自己同自己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我們解決了,那麼我們就是一個合格的佛教徒!

所謂自己同環境的關係,就是首先我們有一個環保責任吧;另外還有名利等這些東西都是外在的,身外之物我們要看淡。

所謂自己同他人的關係,就是我們要善待別人,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要換位思考,要厚道。

所謂自己同自己的關係,就是我們自己的心裡是不是快樂的?是不是自在的?是不是有缺陷的?

這些都很重要,需要面對和解決!而善待和感恩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要提倡什麼?歷事煉心。

歷事煉心的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順境,我們很順,順怎麼樣?要感恩;還有一種情況是不順,是逆境!說:喝涼水都塞牙!這樣的情況有沒有?有!這更要感恩!因為什麼?它鍛煉了我們!它會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有見識,讓我們去感悟,所以我們更要去感恩!

「第二,生者必死,高者必墮,聚者必散,強者必弱,所以我們不必怨天尤人。」

所謂「生者必死」,凡是有生,必然要死嘛!

所謂「高者必墮」,就是爬得最高的人,他往往是要掉下來的!所以爬得高的人一定要謹慎,一定要養心養德,他才是安全的!不掉下來的人,也要退休!如果人生安全,人生解脫自在,那麼我們的學佛、我們所努力的一切,才會有實實在在的說服力!

所謂「聚者必散」,就是我們遇到一起了,早晚有一天會散,其實當下也沒有實在性、固定性!離我們最近的是誰?最近的就是家庭中的夫妻!而聚者必散!

所謂「強者必弱」,說胳膊粗力量大,但總有一天會躺在那兒動彈不得!為什麼躺在那兒?不行了,老了,病了,死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結果,所以現在就得悠著點兒!其實這很重要,就是留有餘地,不至於把事做絕,不至於把話說絕!

所以我們不必怨天尤人,不必煩煩惱惱!我們要說:活著真好,死了也無所謂!死了就是翻片兒、換頻道而已!更何況我們還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乃至最終成佛,那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嗎?佛教徒:活著就是鍛煉!死了就是解脫!應當無所畏懼!

所謂永遠或者永恆,都不過是一廂情願!珍惜把握當下才最有說服力,才是最好的學佛!每天都打妄想,不如腳踏實地地去做事!不怕吃苦,不怕吃虧!首先我們需要擔當!最終會發現傻子並沒有白白吃苦,也沒有白白吃虧!從來都是自做自受!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那麼我們沒有任何機會和收穫!

「第三,珍惜無常。」

如果有一種能讓我們不執著、不妄想,看清事物本質的方法?那應該就是無常!而且它會讓我們去解脫,它會使我們坦然和積極地去面對人生!從來都不會消極!「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嗎?假如得到了,也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即便失去了,也沒有什麼可失落的!所以我們應該很淡然,很坦然!因為我們都是路過這裡,當面對別人給你戴一頂什麼帽子?你接受就是了,那叫結緣!有一天這頂帽子給別人戴了,也無所謂!因為那本來就不是你的,誰戴了那頂帽子,別人都會去追星!所以你一直都會是自在的!

「因為所有的期望和希望都不過是一種可能而已。」

我們的希望和奢望——說我要成佛,是一種可能;我要解脫,也是一種可能。如果沒有內容,那其實永遠都是一種一廂情願的願望!而這種願望,當我們面對的時候,需要理性,需要智慧!如此,我們就是自在的!

你可以跟著大家一起說,也可以跟大家一起笑,但是你要明白:這不過是一個過程而已!如此,我們終於可以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了!該說的我們說,不該說的我們不要說;該做的我們要去做,不該做的我們就不要去做!負責著,自在著!自在著,負責著!隨緣自在,圓融無礙!

四、生死心切與髮長遠心

我們不妨回味一下,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關於生死心切的開示,其實就是感悟無常!不感悟無常的人,生死心不會深刻;生死心不深刻的人,道心就不會產發!如此,禪定的境界也不會擁有!讓我們來共同分享:

虛雲老和尚說:

「修禪(也就是參禪)最要生死心切和髮長遠心。」

什麼叫生死心切?就是:我馬上就死了的刻骨銘心,或者今天是最後一天……有幾個佛教徒會這麼想的?我想,不會有幾個佛教徒敢這麼說和想的!

有人曾經給我打電話,悄聲問我:「法師啊!你怎麼樣啊?」

我於是也悄聲地回答說:「還活著哪!」

他說:「這個話不好聽啊?」

「那請問,什麼話好聽呢?我死了嗎?」

這個話本來是一種理性!是啊,我們還都活著!我們都很幸運!所以我們需要負責任!我們需要去擔當!我們需要去結緣!所以還活著不是很好嗎?擁有生命要珍惜!所以我們要明白生死心切!

「若生死(心)不切,則疑情不發,功夫做不上。」

什麼疑情不發?如果我們不死的話,又怎麼能說自己到哪兒去呢?說:我要死了,那麼到哪裡去呢?於是會馬上開始好奇了:哎呀,我死後到哪兒去呢?當然,我們總會有一些不懂的人,傻傻地問別人:「法師,我過世的父母到哪兒去了?」別人就說:「他到極樂世界去了,或他下地獄了……」於是他就開始憂啊,或者喜呀,或者煩哪……這肯定是誤解、誤導佛法!雖然佛經有這樣的故事,但是我們今天要倍加謹慎!

我們自己想一想,如果自己做的是一件好事,那麼就應該到好的地方去;如果自己做的是一件壞事,那麼就必然到一個不好的地方去;如果自己做的是一件佛事,那麼一定是從輪迴中解脫出來的解脫自在事!

什麼是佛事?佛事是不再執著的事!雖不執著,但依然會「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而且自己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了不起,這就是佛事!因為一切都是假的!請問,我們做的是佛事嗎?實在難說!不執著善,不執著惡,才是佛事!一定不要執著呀!我們不糾纏在那裡!如果我們執著的話,那麼我們肯定是要輪迴的!當然輪迴肯定有質量上的差別,但還是沒完沒了,後患無窮!所以人生很微妙!好事壞事,不如無事!解脫才是根本!而解脫又不是逃避!需要面對現實,擔當負責!卻又不糾結!歷事煉心!煉心歷事!

「若沒有長遠心,則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

所以我們已產生疑惑,開始琢磨自己到哪裡去,但這還不行!我們還要有長遠心,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否則,一曝十寒,曬一天,凍十天,不加溫了,那會怎麼樣?毫無意義!就像燒水,如果天天燒五十度,停下來,永遠燒不開!為什麼要迴向?迴向就是我們保溫這五十度,明天再燒到五十一度,後天再燒到五十二度……

總有一天我們會把水燒開!因為這個所謂的迴向,就是打破我們的執著的方法!如果我們的執著不打破,那麼我們如何解脫?所以我們要問自己,不要問別人!

「只要有個長遠切心,真疑便發。」

只要具備長遠心,堅持不舍!切心,生死切切!到哪裡去自然就會萌發!

「真疑發時,塵勞煩惱不息而自息。」

所謂到哪裡去的疑情生起之時,「塵勞煩惱不息而自息」,就是我們不去停止它而它自己就停止了!為什麼呀?生死心切!生從何來?死向何去?啊!原來沒有實在的生,也沒有實在的死,馬上當機立斷!

「時節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當我們不執著之時,還有什麼輪迴呢?永嘉大師《證道歌》說:「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妄想沒有實在性,真也沒有一個實在的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當下解脫,當下自在!所以當我們糾結的時候,說明我們是不自信的,說明我們是沒有出離的智慧,也就是沒有能力解脫!

「我說個親眼看見的故事,給你們聽。」

誰親眼經過的?虛雲老和尚,他把自己曾經親自經歷的故事,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前清庚子年間(公元一九零零年)。」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這是一個歷史故事。非常非常有緣的是,虛雲老和尚經歷了那場異常的故事,所以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同時也感悟一下我們自己經歷的故事,可能會幫我們進入佛法,培養我們的這種無常解脫的能力,這應該是有意義的!

「八國聯軍入京,我那時跟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們一起走。」

大家想一想,如果不是這樣的一個悲慘、荒誕的年代,那跟皇帝、太后在一起應該很神氣、很榮耀啊!但是,虛雲老和尚告訴我們的不是這個內容,不是榮耀,不是神氣!那是什麼呢?讓我們繼續來分享。

「中間有一段,徒步向陝西方面跑,每日跑幾十里路,幾天沒有飯喫(吃)。」

大家想一想,皇帝多神氣呀!慈禧太后多神氣呀!人們演繹了她太多的故事,說了她太多的讓我們都感覺到很失望、也很糾結的故事!為什麼?大家為什麼要對她失望呢?告訴大家,就是因為她身居高位,為所欲為,影響了國家的命運,使清朝走向衰落、多難……所以大家對她失望。

由此,我們也會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今天在一個位置上,應該有相應責任:說自己是佛教徒,就應當有佛教徒的責任;說自己是居士,就應當有居士的責任,每個人都應當有責任!只不過會因為每個人的成就大小、位置高低,決定每個人的責任不同!說自己沒有任何責任,那就不是人生!只要人活著,每個人就必然有責任,包括社會責任、家庭責任、信仰責任等各種各樣的責任,還有環保的責任,所以大家都要負起責任來!在負責任中,贏得和實現尊嚴與價值!

當年的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居然幾天都沒有吃飯!想想看,很凄慘的!他們哪裡遭受過這樣的罪?因為一直養尊處優,每一天都有很多東西吃,甚至吃不完,大量浪費、糟蹋了!但是,此時卻幾天沒吃飯,很尷尬!很難過!我們要從中感受到:不可以浪費和糟蹋食物!

「路上有一個老百姓,進貢了一點番薯藤,給光緒帝。他吃了(之後)還問那(個)人是什麼東西這麼好吃。」

什麼叫番薯藤?就是紅地瓜秧子嘛!說來說去,那地瓜在一些地方都是餵豬的,那個秧子肯定也是餵豬的!然後光緒皇帝還問:是什麼東西,這麼好吃?這是誰?這是皇上!這是慈禧太后!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人隨貴隨賤!沒有遭不了的罪,卻有享不了的福!享福?享來享去,就開始胡思亂想、胡作非為了!所以我們有錢有勢的人是需要悠著點兒的!這是尋求安然保全的智慧啊!

「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風!那(哪)曾跑過幾步路?那(哪)曾餓過半頓肚皮?那(哪)曾喫(吃)過番薯藤?到那時架子也不擺了,威風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餓得了,菜根也吃得了。」

大家想一想,這罪就能遭了嘛!為什麼?逃命要緊哪!命都保不住了,還端什麼架子?斯文掃地,架子掃地!大家想一想,如果他平時悠著點兒,憂國憂民,好好治理國家,哪有今天的情況呢?當然,我們也可以找各種理由說,積重難返,積習難改,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可能有各種理由!但是請記住:他是皇帝,他沒有理由!皇帝沒有理由。大家都可以發牢騷,唯獨皇帝不能發牢騷!因為他沒有什麼發牢騷的對象?國家都是他的,他發什麼牢騷?

「為什麼他這樣放得下(為什麼他這時做得了,放得下架子呢)?因為(八國)聯軍想要他的命,迫使他一心想逃命呀!可是後來,議好和(議和了),御駕回京,架子又擺起來了!威風又逞起來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又餓不得了!」

結果怎麼樣呢?這架子又恢復了,又端著架子,又擺起譜了嘛!所以想一想,這就是無常!無常會讓你沒有面子,沒有架子!無常又會讓你恢復面子,恢復架子!這是虛雲老和尚曾經的感慨!

我們想一想,我們最近這些年經濟確實發展了,一些人是既得受益者,於是也就跟著發達了,有人就擺起譜來了,什麼都有了……

記得前幾年,曾經到過奉化蔣介石的家鄉,看見當年蔣經國曾經住過的二層小洋樓,相比之下的現在別墅之類,要遜色太多,甚至還不如一般的樓房好哪!所以想一想看,我們今天的物質越來越豐富,但我們道徳的東西越來越貧乏,這真的是值得我們深刻思考的……

「稍不高興的東西也吃不下咽了,為甚他那時又放不下了,因為(八國)聯軍已不(再)要他的命,他已沒有逃命的心了。」

可見,時過境遷,此一時彼一時啊!

佛經里講,說有一個人犯了死罪,國王要處死他,怎麼處死呢?把一頭大象用酒灌醉了,然後大象發瘋追那個死囚犯,那個囚犯拚命逃跑,要逃命,本能嘛!追來追去,就把這名囚犯追急了,他一害怕掉到枯井裡了,在井的一半的地方,有一個樹上垂下的藤條,他於是用手抓住不放!下面有毒龍向他噴毒,旁邊有五條毒蛇,向他吐芯,還有兩隻黑白老鼠咬那個藤條,那個藤條也要斷了,大象在井上邊吼叫,要踏死他,那個人危險重重,非常恐怖害怕……但是,此時井上有一棵樹,那棵樹上有一個蜂巢,時時落下幾滴蜂蜜,哎呦,他把嘴張開,就開始享受蜂蜜,全然忘記了危險,什麼都忘了!所以我們的人生,充滿著無常和誘惑!

枯井代表生死,下面的毒龍其實就代表「三惡道」;旁邊五條毒蛇就代表我們的「五蘊(色、受、想、行、識)」,也就是我們的身體,既不安全,也不可靠!那個藤條,就是我們的命根,黑白老鼠就代表時間——黑月(自滿月之翌日至新月前日之十五天)、白月(從新月到滿月的十五天)!蜜滴代表五欲(財色名食睡)之樂!那個醉象代表無常,無常追逐我們,但是我們卻全然不開悟。

所以我們要知道:不要把知識當信仰!不要把文化當信仰!智慧才是力量!智慧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慈悲!只有悲智雙運才能解決我們的生死和煩惱!這才是信仰的價值!否則學佛沒有說服力!

「假使他時常將逃命時的心腸來辦道,還有什麼(辦)不了(的)?可惜沒(有這)個長遠心。」

如果他生死切切有了,長遠心卻堅持不下去,堅持不下去怎麼樣?那麼,就會又擺上譜,又端著架子了。所以我們講:「事非經過不知難」!只是經過了這些是是非非,結果是麻木了,結果是得過且過了,所以我們要反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遇到順境,故態復萌。」

磨難過後,當一切都照舊之時,該擺譜還要擺譜,該端著架子還要端著架子,也沒有想過有什麼改變,有什麼慚愧,已經麻木了!人生最可怕的就是麻木!所以我們很多人也不是什麼壞人,也不是什麼好人,其實是什麼?就是渾人,就是糊塗,混日子。混一時少兩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無酒喝涼水!無所謂,就這麼混唄!

所以虛雲老和尚又說:

「諸位同參呀,無常殺鬼,正時刻要我們的命。」

什麼叫無常殺鬼?那個無常鬼正在逼近我們呀,正等著要我們的命!正如善導大師說: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無常終將到來……可見,無常為什麼要我們的命?因為時不我待,我們的身體隨著無常會變衰老,會有病,我們要離開這個世界,到哪裡去?不知道!只是恐懼是沒用的!只是抱怨是沒用的!我們還得去做起來,去歷事煉心!心如果清凈了,我們才可以解脫,才可以自在,才可以往生!

「他永不肯同我們『議和』的呀!」

光緒皇帝、慈禧太后可以跟八國聯軍去談判、去議和,而我們跟閻王老子、無常鬼去談判,說:「咱們倆講和吧,我給你錢,然後你就讓我永遠活著……」沒有的事,大家必須清醒!該死的必然死,你想不死,也不可能!越怕死,會死得越快;越怕死,可能會死得越凄慘,所以大家要去深刻的感悟無常!

所以「快發個長遠切心,來了生脫死吧。」

所謂長遠,就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而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就是要明白:我隨時可能會死,所以我才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那個時候,你到哪裡去?自己來決定!不要總是問別人,故去的親人哪裡去了?如問別人,那就意味著,你一定是依賴別人!而依賴往往會被騙!學佛應該是:迷時師度,悟時自度!現實中,如果不騙你,你還瞧不起對方,「沒本事啊,你看,別人都能看見,你怎麼看不見呢?你肯定跟我關係不好嘛!你如果同我關係好的話,一定會告訴我,他到哪裡去了;或許對方真的無能吧?」我說:「正是因為我跟你關係好,才告訴你真話。不要問,問自己,自作自受!如果以為我無能,也要不以為意!」

究竟問誰呢?沒有吃三天素,就想上西方;沒有念幾天佛,就想解脫?這分明就是貪心在作怪嗎?佔便宜那個事,你在社會上折騰尚且有後遺症!對於學佛無異於自欺欺人!可見,學佛的事,是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來不得半點虛假,絕不是裝門面!說我假裝修行,假裝念佛……那不是開玩笑嗎?假裝能裝多久啊?

為什麼要髮長遠切心?因為髮長遠切心,才能真正了生脫死。

高峰禪師告訴我們說:

「參禪若要克日成功,如墮千丈井底相似。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千思想,萬思想,單單是個求出之心,究竟決無二念。誠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徹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語,永墮拔舌泥犁。」

高峰禪師的比喻非常貼切!這一段開示非常微妙,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謂「參禪若要克日成功」,參禪一定要能夠剋期求證,現在就要成功,現在就要成就!念佛要無所畏懼,一定要了生脫死,道理都是一樣的!

所謂「如墮千丈井底相似」,這個叫生死心切!如同一下子掉到一千丈的井底,跟這個是相似的!想想看:一千丈的井底,一下子掉進去了,還有希望出來嗎?

所謂「從朝至暮,從暮至朝」,意思就是從早晨到晚上,從晚上到早晨。

所謂「千思想,萬思想,單單是個求出之心」,就是說我無論費盡心機,怎麼思想,內容肯定是個求出之心,目的就是要從井底出來!大家想一想,這個心思如果有了,那就能夠解脫!

因為現在已經掉到井底了,一千丈深哪!從早上到晚上,我只能想的就是解脫!就是要從那個深深的井底出來!只是,我們現在一般人,哪裡會感覺到是在井底啊?都盲目地感覺生活挺好啊!挺快樂啊!什麼都不缺,學佛像是裝飾似的,就像生活中的一種點綴,相比之下覺得很優秀……不對呀!學佛不是裝飾,不是點綴!它應該是行動,它應該是擔當!它應該是一種身體力行!如果麻木不仁,無疑於溫水煮青蛙!最終無可奈何!

所謂「究竟決無二念」,意思是解脫,不可以有第二個念頭!當下就是!最危險處,有無限的生機!

所謂「誠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徹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語」,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實實在在地去用功、用心的話,那麼或三天之內,或五天之內,或七天之內……如果不能夠徹底地沒有牽掛、解脫自在,那麼會怎麼樣?那結果就是我高峰作為一個出家人打了大妄語,說謊了……打大妄語的結果會怎麼樣呢?

所謂「永墮拔舌泥犁」,那就是我永遠地要墮入到拔舌地獄裡去了,不能出來了!如果打妄語啊,我一定要受惡報啊!

我想說的是,高峰禪師悲心一片,所以告訴我們真的要用心,就像掉到千丈井底一樣,就只有一個念頭,趕緊出來!此時好好去念佛,與佛相應!

反思,我們今天真的這樣用心了嗎?沒有!我們一般人就是三心二意的,總認為來日還方長哪……怎麼辦呢?很多人都是很悠閑地去說這個對,那個好;那個有錯誤,這個不順眼,不都是這樣的浪費生命嗎?

「他老人家也一樣大悲心切。」

對此,高峰禪師怎麼樣啊?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所以他才能這樣教誨我們,才舉了以上這個例子!

這是虛雲老和尚跟我們分享的高峰禪師的開示,我們一定要從中受益,不要白白地空過!徒勞地作為一個單純的故事!

「恐怕我們發不起長遠切心。」

一般人恐怕沒有因緣,發不起來生死切切、堅持不舍的心,所以我們要引以為戒。

「故發這麼重誓來向我們保證。」

所以高峰禪師才發如此重誓,向我們承諾保證。「我要是說妄語,我下地獄」,可見,高峰禪師寧可下地獄,也要努力把大家叫醒;寧可下地獄,也希望大家要好好學佛!什麼叫大悲心?這就是大悲心!所以我們應當被感動!如此,我們不能再沉迷於六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不正見),應該醒來,應該把握當下,應該生死切切!因為一口氣上不來就玩完了,到哪裡去?必然隨業流轉!什麼叫隨業流轉?隨業流轉就是我們造了什麼業,就直接承受什麼果報!

但是,我們今天給他加了一個最重的因緣——信、願、行,好好去念佛!什麼信願行?信: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願:願意上西方極樂世界去;行:所以要好好念佛!其結果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可以見到阿彌陀佛,一定可以蓮登九品!哪怕是最後一品,終究從輪迴中走出來了!終究不枉學佛一場!

結束語

佛教的教理、教義要明白,念佛也要踏實,這樣的話,我們才是真正地在學佛!當然,緣份還得結,來到寺院里還要護持正法,功德還要去做,力所能及,隨緣自在!我沒有錢,我可以憑力氣;我沒有力氣,我可以憑心……我想,這是實實在在腳踏實地!這個時候,我們會問心無愧;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這一生不虛此行,值了!這就有價值,有意義。

有一首感悟無常的詩,讓我們來分享:

當你明白無常,你就不會張揚。

今日華麗風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場。

當你明白無常,你就不會悲傷。

今日愁雲慘淡,明日可能滿天陽光。

當你明白無常,得,有什麼喜,

失,有什麼傷,得失在不停轉換中。

當你明白無常,一切都覺得正常。

阿彌陀佛!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 | 靜波法師

圖源 | 網路

編輯 | 如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怎樣控制自己的暴脾氣
菩薩應修法隨法行(6):三、於法正修(3)
僧人為何敲木魚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由「髮型」引發的思考
由《偶像練習生》引發的思考
《我不是葯神》引發的思考
「從無限戰爭出發」《復聯3》之後的思考與猜想 I
一條新聞引發的思考
灰蝶引發的思考
《黃帝內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再思考
《黑豹》的爽,劇本與思考
由昨天的那篇專業類文章的討論而引發的思考
由兩則故事引發的一連串思考
一篇作文引發的思考
《羆大母》的隱喻與思考
由「白銀連環殺人案」引發的思考
辭職報告引發的思考
一隻蚊子引發的思考
由江湖戲班《吶》引出的幾點思考
網劇《鎮魂》收官,曾明輝化妝造型引發一些女性審美的思考
由一對父子引發的思考
朴樹引發我的思考
看《互聯網發展報告》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