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五臟調養的秘密逐個說,中醫精華都在這兒!看了它你就是「半個中醫」嘍!

五臟調養的秘密逐個說,中醫精華都在這兒!看了它你就是「半個中醫」嘍!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中醫養生秘訣

中醫有全息的理論,認為在足部或手部分布著體內各個臟器的反射區,如手背對應人體腰部,所以經常腰痛、腰酸的人,應該多拍拍手背。

君主之官:心

我們下棋的時候,不管是丟了車,還是丟了馬,只要老帥還在,這棋就沒輸;但老帥被對方吃掉了,你的車馬炮再多,也是輸了。心在人體五臟中的地位就是棋盤中的老帥,因此《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

中醫說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神得以涵養,那麼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記憶力下降,睡眠淺而多夢,那就表明心氣、心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充。

中醫認為,大喜傷心。這就是說,過度驚喜會使心功能受損,比如范進中舉就是大喜傷心的典型例子。

心開竅於舌。中醫通過觀察舌的形態與色澤變化,還有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來判斷心的功能狀況。比如舍尖經常潰瘍的人,就是心火旺;講話時頻繁出現斷點,就是太疲勞了,心氣虛弱不夠用了;舌根下的靜脈色澤紫黯而曲張,說明心血管多有動脈硬化。

心火系統功能異常,常出現以下癥狀:心慌心悸、心前區疼、嘴唇指甲發青、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冠心病等。那麼出現這些癥狀,中醫有哪些好的辦法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紅棗、紅椒、赤豆、櫻桃、雞鴨血、桂圓等紅色的食品和呵(he)這個發音都與心相關,歸屬於心火系統,故能補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蓮子和苦瓜,他們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經也歸屬於心火系統,能夠清瀉心火。日常生活中多發「呵(he)」這個音對心功能也有幫助。

在身體內部我們可以通過敲心包經、摩內關、撞大陵、拍極泉的簡易方法來推動心氣、心血的運行。

在眾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靈芝有非常好的養心安神作用,石斛養心陰補心氣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棗仁效力最強。

將軍之官:肝

《黃帝內經》把肝比喻為「將軍之官」,用將軍剛強急噪的性格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實上,脾氣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個人發脾氣時,你不要和他計較。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肝氣過旺而化為火氣,他是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會拍著桌子叫,他一定要把這股氣發出來,心裡才會好受,否則憋在心裡會害病的。等到這個氣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氣和了。但是如果一個人老是發怒,輕則血壓偏高,重則促使肝纖維化。三國時的周瑜大怒之下劍傷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傷肝」的典型案例。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態平和對於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們可以從指甲與眼睛的狀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開竅於目,如果眼睛經常乾澀,易迎風流淚,就表明肝陰血不夠。

肝木系統功能異常,常會出現口苦、頭暈目眩、眼乾澀、目赤腫痛、兩肋脹痛、煩躁易怒、肝病、血壓高、血脂高、指甲乾枯等癥狀。

那麼我們如何調養呢?酸味、青色、噓(xu)這個發音都與肝相關,歸屬肝木系統。因此烏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養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蔥、荔枝、木瓜、桃、鯉魚等食物也是養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發「噓(xu)」這個音對肝功能也有幫助。

很多人發怒時,會感覺兩肋位置脹痛。這是由於肝經從兩肋經過。在中醫養生文化中,拍打兩肋有助於肝經氣血運行,是養肝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對於肝火旺的人,常拍打兩肋或者膽經,有助於清泄肝火。

在眾多的養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靈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陽功效最顯。

後天之本:脾胃

中醫所講的脾,並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其餘的心、肝、肺、腎四臟,也都不是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而是指中醫學中的心火系統、肝木系統、肺金系統、腎水系統)。

脾在五行中屬脾土系統,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生理功能為「主運化」,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為營養物質(也就是氣血),並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

歷代醫家均非常重視脾胃的養生作用。《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係,過思則傷脾。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只活54歲就死了,就是因為他過於操勞、思慮過度造成不思飲食、脾胃衰弱,最終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醫有一個了解人體氣血盛衰狀況的小竅門,就是觀察口唇的色澤。因為脾開竅於口,口唇的色澤代表了氣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澤蒼白或者暗淡無色,就表明脾氣不足,製造出的氣血不足,這個人多半是氣血虧虛。

脾胃系統的異常,常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噁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便秘、胃炎、胃腸潰瘍等癥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癥狀的有無,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現了這些癥狀,說明脾胃系統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中醫認為黃顏色、甘甜味、呼(hu)這個發音都與脾胃相關,歸屬於脾土系統,能夠調養、補益脾胃之氣。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適宜穿黃顏色的衣服,居室的顏色可多用黃色。飲食上應多吃黃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黃豆等都是滋養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呼(hu)」這個音對脾胃功能也有幫助。聲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實一點都不玄,中醫的音韻養生與西醫的音樂療法有相似之處。《史記?樂書》中說: 「音樂者,動蕩血脈、流通精神。」可見聲音的確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也能夠促進疾病康復。

在我們身體裡面也蘊藏著調養脾胃的力量。如民間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於吃只老母雞」的說法,也就是說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靜蹲來強健脾胃系。

在中藥養生中,靈芝、人蔘、納豆、白朮、茯苓獐寶都是益氣健脾的良藥。

人體的宰相:肺

《黃帝內經》說:「肺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因此,肺被稱為人體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氣機運行。

悲傷會阻滯人體氣機的運行,故過悲則傷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鬱鬱寡歡、悲悲切切,最終因肺病而死,是大悲傷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不必要的悲傷情緒,否則有害於肺。

如果病邪犯肺,導致肺氣宣降出入失調而不得解,常見以下癥狀出現:咳嗽、氣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時間長了,氣鬱化火就會造成皮膚粗糙、痤瘡等。

按五行學說,白色、辛味、呬(xi 聲同"細")這個發音都一與肺相關,歸屬於肺金系統。因此白色的銀耳、百合、梨均是養肺陰之佳品;辛味的薑汁、洋蔥、香菜等可開肺氣,風寒感冒時服用最佳。生活中多發「呬(xi 聲同"細")」這個音對肺功能也有幫助。

在人體經絡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療鼻炎的,常按摩這個位置,有效防止鼻炎;膻中穴是調理肺之氣機的要穴,常敲打此處,對於多種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調養肺臟的仙草中,養肺陰楓斗第一;補肺氣冬蟲夏草最佳;靈芝功效最全,既能養肺氣又能調理肺氣。

先天之本:腎

《黃帝內經》認為腎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為生命的發動機,故古代醫家又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藏精主生殖系統,如果生殖系統出現問題,比如說出現前列腺肥大,就說明腎的精氣不足了,要趕快補充精氣。

老百姓常說「耳大有福」,背後的原理就是腎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耳大飽滿、精力充沛,做事業自然拼勁十足、無往不利。曾國潘說「功名看氣宇,事業看精神」即是此意。經常耳鳴或者聽力下降的人,就是表明是腎氣不夠用了。

什麼是腎主骨呢?中醫認為,人的骨骼強健與否,由腎精氣盈虧所決定。骨質疏鬆的人要補養腎的精氣,腎的精氣足了,骨骼就強健有力了。

人散步的時候會有很多生理反應,其中一個反應就是滿口生津。這代表你的腎氣、腎精得到補充了,因為在五行學說裡面唾液歸屬於腎水。所以腎陰虛的人口裡會經常干,缺少唾液,這就是腎精不足了。

那麼腎精氣不足會出現哪些癥狀呢?常見的有腰膝酸軟、手腳冷、體虛乏力、耳鳴、脫髮、牙齒鬆動、骨質疏鬆、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腎虧、更年期綜合症。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按照五行養生學說,黑色、鹹味、吹(chui)這個發音

均與腎相關,歸屬於腎水系統。鹹味的海產品多補腎,以海參、海蝦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烏雞都是補腎佳品;另外豬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補腎佳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吹(chui)」這個音對腎功能也有幫助。

腰為腎之府。中醫認為腰膝酸軟就是腎虛。經常轉動腰,對腎就有好處,傳統養生裡面叫「晃龍」。太極拳或者氣功站樁,都有一個要點叫松腰,就是通過松腰來調養腎氣。在腰上有個要穴叫腎俞穴,經常拍打腎俞穴,對腎的精氣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最滋補五髒的前三名

~為家人看看~

我們人體內的主要器官就是心、肝、脾、肺、腎,只要養好它們身體會更健康。那麼滋補五臟我們要吃些什麼食物呢?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養心的食物前三名

心臟是人體的「泵機」,需要一刻不停地跳動,最忙的器官;

?它還要為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

1、桂圓

心血不足型心悸

桂圓肉泡茶常飲,或煮桂圓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金橘

氣滯血瘀型心悸

金橘對痰阻心絡和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等引起的心悸;可煎湯服,亦可泡茶飲。

3、黑木耳

補氣活血

黑木耳有滋陰養胃、活血潤燥的作用,是天然的抗凝劑,能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等。

凡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心悸者,常服用,有一定功效。

養肝的食物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站。

據估計,在肝臟中發生的反應有500種以上,說明肝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1、韭菜

養陽護肝

中醫認為,吃韭菜,可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對養陽護肝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韭菜和一些中藥還會發生反應,食用前,最好諮詢醫生是否適用。

2、綠豆

預防肝火旺

很多人都知道綠豆有清熱解毒,去暑消水腫的作用。

綠豆富含豐富的賴氨酸和氨酸,與冰糖同食有很高的食療價值,尤其可預防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

因其含血量豐富,能夠緊急向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所以有「人體血庫」之稱。

養脾的食物前三名

1、糯米

補脾益氣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2、紅薯

益氣和血

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

3、薏仁

補脾健胃

薏仁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

?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護肺的食物前三名

中醫常說,肺為「嬌臟」,正是因為它更容易感受外邪。

?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潤肺、養陰生津,細心呵護肺部非常有必要!

1、銀耳

潤肺化痰

可做菜肴或燉煮食用,例如與百合或櫻桃加冰糖做羹,潤肺化痰、養陰生津。

?可對症陰虛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蘿蔔

生津止咳

生食可對症熱病口渴、肺熱咳嗽;

?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有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百合

肺癆久咳

熟食或煎湯,對症肺癆久咳、乾咳咽痛等呼吸系統疾病。

養腎的食物前三名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所以養腎護腎很重要,養腎護腎食物的前三名腎的健康,保駕護航!

1、山藥

補腎健脾

山藥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葯,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

?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2、黑芝麻

補肝腎潤腸燥

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補肝腎、潤五髒的作用。

?對因肝腎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暈、白髮、脫髮、腰膝酸軟、腸燥便秘等有較好的食療保健作用。

3、黑米

滋陰補腎

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補益脾胃、益氣活血、養肝明目等療效;

?可預防頭昏、目眩、肺燥咳嗽、腎虛水腫、脾胃虛弱等症。

人體的五臟主要是生化、儲藏精、氣、血、津液。

?常吃五臟最愛的前三名食物,讓你會擁有更年輕的身體。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好命從哪兒來?你知道嗎?
三伏天,教你9種沙拉做法,全家都愛吃!
要緩解近視、老花眼、視疲勞?就用這套明目操!

TAG:天下養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提醒:七個癥狀,說明你是寒濕體質!日常調養,一步就好
寶媽產後一個月的調養攻略,來看看你做對了嘛?
每一個痛經的人,都需要這套中醫專家的調養方子
一個月調養頸椎病日誌:用老中醫的方法,看看這一周的效果如何
老中醫:不同體質的人該怎麼調養身體?答案就在這裡,快看看吧!
中醫教你這樣調養,對症下藥才有效!
多愁善感的女人,都是這種體質?中醫告訴你怎麼調養
調養脾胃是中醫的拿手活,這5個穴位一定記准了
寶寶三伏天的「冬病夏治」調養攻略,看這一篇就夠了!
食欲不振 脾胃虛寒的朋友需要進來看看了 在家做一些菜即可調養這些狀況!
你的精氣神是從哪裡漏掉的?如何調養?
這三種體質的孕媽夏季調養有竅門,准媽媽來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乙肝回鄉調養,因為這兩種「野果」奇蹟轉陰,你那有嗎?
收養了一隻情緒沮喪的博美,經過我的悉心調養,它笑了我卻哭了
「產後第一餐」的飲食調養,你吃對了嗎?
腎臟好的人往往有這幾種表現,一個不佔代表你要「好好調養」了!
身體出現這些狀況,說明肝臟有問題!7種菜,3個穴,幫你調養肝臟!
調養大姨媽經驗分享:閉經兩年,我是如何養回來的?
女性最佳的絕經年齡是幾歲?醫生:有這些癥狀時,就要重視調養了
老慢支如何調養?做到這幾點,不怕病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