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火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四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這一篇主題很單純,而所論者也都是古代的情形,自今日視之,已無太多意義。不過,其最後一段卻特別值得重視。從大戰略的觀點來看,也許要算是孫子在全書中所發出的最嚴重警告之一。有人認為這一段不應擺在這一篇之內,而應該移到「謀攻」篇中去,此說也未嘗不合理,但對於古書是不宜擅自改動,何況位置在何處也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值得分析的還是其內容和含意。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孫子這一段話是語重心長,的確是至理名言。
「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用現代語來解釋就是贏得戰爭而未贏得和平,孫子認為那是浪費國力「費留」故「凶」(大不利)。所以「非利不動,非得不用(兵),非危不戰」,必須「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從這一段話來看,可以認清孫子是一位標準的理性主義者,他完全了解在戰略領域中唯一的考慮即為利害,絕無感情用事之餘地。他的思想與現代戰略家完全一樣,甚至於其謹慎的程度猶有過之。
※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貢獻全球治理創新的中國智慧
※哪些超級政治家族在統治美國?
TAG:首席戰略官 |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謀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九變」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軍爭」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作戰」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用間」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二)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行軍」和「地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孫臏兵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司馬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六韜》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尉繚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對全世界的影響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背後的戰略哲學思維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陰符經》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儒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