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西門媚:被一碗羊肉湯溫暖的冬至

西門媚:被一碗羊肉湯溫暖的冬至

西門媚:被一碗羊肉湯溫暖的冬至



文 |西門媚

到今年冬至,我們的羊肉湯小組已經聚了二十次了。


冬至是四川人特別重視的節日。


以前我沒意識到,只認為,冬至吃羊肉湯,不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嗎?


我問過好多地方的朋友,你們冬至吃啥呢。北方的朋友說,當然是餃子啦。這在我看來,不能算過節,北方人一有機會就吃餃子,恨不能在所有的日子都吃餃子。南方各地不一,好些地方沒有把冬至當節日,兩廣傳統冬天會吃羊肉,但似乎並不特殊,可吃可不吃。

西門媚:被一碗羊肉湯溫暖的冬至



好些地方的人,冬天的傳統節日除了春節之類的,主要過過臘八、小年之類。


但我們這兒不一樣,除了春節之外,聖誕和元旦都不重要,可過可不過,但冬至重要,雖沒有春節豪華,但重要性一點不遜於春節。


在我心目中,春節是屬於家人和家族的,冬至屬於親愛的朋友。

成都的冬天濕冷,陰天多,氣壓低,缺少陽光,這也讓人更覺得冬天漫長無望,心情鬱悶低沉。從十月、十一月起,天色漸差,陰雨不住,塵泥混合,幾乎沒有風,工業造成的大氣污染,經久不散。每個人都逃不開這壓抑的塵霾籠罩。如果從飛機上俯瞰成都,那真是如籠蓋了一床厚厚的灰黑色大被。每次冬日回蓉,都覺得飛機也像做了一口深呼吸,鼓足勇氣,才一頭扎進去。幾秒鐘之後,飛機舷窗外,就由彩色片變為了黑白。


成都冬季室內沒有暖氣,室內室外溫度相差無幾,加上潮濕,如果不開足各種取暖設備,整個身體都是僵的,24小時都得不到緩和。


種種惡劣情況疊加,到十二月下旬,免不了有瀕臨崩潰之感。冬至前後,就差不多是承受極限了。


冬至,按古人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到了這一天,成都的壞處,冷,陽光稀少,空氣惡劣,也真是到了極致。


四川有個俗語,叫:「冬至吃了羊肉湯,一個冬天都不冷。」

咋一聽,好像是那麼回事,我們平時是按這個原則來辦的,但仔細一想,這明明是因為,冬天已經到了最嚴寒的時候了。


在冬至之前,成都人已經冷得吃了好些頓羊肉湯了,一冷起來,身體就覺得需要它來補充熱量。但是到了這天,成都人更是騷動。這一天沒有人不想去吃羊肉。如果沒吃上羊肉,總覺得除了身體的寒冷,還有情感上的失意。因為這一天的羊肉湯,是適宜一伙人一起吃的。


我們這群朋友,最早的一餐羊肉湯,是在1997年冬至。


那時,大家到文迪家吃羊肉湯。我們當時既是報社同事,也是好友。文迪家當時還住在王化橋街的老房子里。兩層的小木樓,貓咪在房腳轉悠。羊肉是文迪的父親從老家仁壽專門帶來的。他們老家的羊肉質量特別好。湯是文迪妹妹親手煮的。典型的川西羊肉湯,羊骨羊肉熬到湯質乳白,肉和羊雜撈出切好,再放入湯中,邊煮邊吃。羊肉在鍋中翻滾,熱氣瀰漫。

大家喝酒,吃肉。溫暖地擠坐在一起。很快就醉了。

西門媚:被一碗羊肉湯溫暖的冬至



那時,我跟他們成為朋友還不算久,他們相識有的是從大學開始,有的已有八年。大家不單是同事,更重要的是有相似的理想。在寒冷中,有肉,有酒,覺得長夜不可怕,身邊還有這相投的朋友,相偎相擁,相互取暖。


燕明提議,明年的冬至還這麼過。誰知,這一提議,我們真的堅持了下來,冬至變成了一群朋友自己的節日。


1998年的冬至,前一年一起吃羊肉湯的張平去了南方,但沈顥和余劉文從廣州來,參加了我們的聚會。


還記得那次是在小關廟。小關廟是成都人過冬至的專門地點。這條小街有無數的羊肉館,這些店開半年,歇半年,春夏關張,秋冬開張,但主要的生意就是在冬至那幾天。小店裡是坐不下多少人的,於是整條小街露天都是桌椅。無數的成都人坐在寒風中,面向桌上翻滾的羊肉湯,吃得臉頰發熱,頭上白霧騰騰。還記得當時沈顥對這場景大為驚嘆,覺得此景相當魔幻。


這一年年的冬至,就成為朋友的節日,本地的幾位朋友成為核心主力,燕明、文迪和翟頔。這些年,大家已經離開媒體,奔赴不同的道路,但仍儘力在這一天相聚。


有時,人在外地,不能回來參加,冬至就變成格外思鄉的日子。


記得2014年冬至前一天,我們在廣州。忽然接到燕明電話,他也來了廣州。我們驚喜相聚,問他怎麼會來。他含混地說了一個理由,出差什麼的。我說,那冬至成都的老友還聚嗎?他笑著說,當然,明天就回去,晚上要聚。


燕明是那種情感至深的人,但他不會說。我們2013年剛搬到廣州時,他就來了一次。他說是有人邀他到海南,他就順路來看看。海南和廣州哪裡順路了。我知道,他那天是改簽了機票來的。中間時間很短,加上那天廣州郊外大堵車,他到達我們住家附近的時候,已經離他回程起飛的時間很近。結果我們只能匆匆在小館裡吃幾口快餐,他就得馬上坐地鐵,從廣州最南端趕往最北端的新白雲機場。我們非常不舍,叮囑他如果坐漏了飛機,就趕回來,住在我家,多相聚一點時間。他含蓄地笑笑,一如平時,答應說,好。我們好久以後才得知,那天他的確沒趕上飛機,只好在機場住了一晚。


這次,我也明白,他冬至前到廣州,就是為了看望一下我們,讓我們冬至在異鄉,不那麼孤單。


這群朋友的情誼,很難跟外人解釋。不止曾有共同理念,也不止一同成長,這些年,也相互關心扶持,互相激勵。我寫長篇小說《看不見的河流》的時候,心裏面就想著這群朋友。因此,我在扉頁上寫下這樣的獻詞:「惟有理想讓世界遼闊——獻給我的朋友們。」


但冬至這個節日,在成都,不僅僅屬於是我們。我知道很多成都人也是如此,這一天,選擇不是在家過,而是朋友同事,在外面過。這一天,小關廟的羊肉湯館不提前去排是不會有位子的,通往郊外專賣羊肉湯鍋的黃甲鎮的道路必然癱瘓,城裡的火鍋店、飯店都加賣羊肉湯鍋。

西門媚:被一碗羊肉湯溫暖的冬至



這是夜最長的一天,是寒冷的一天,也是溫暖的起點,從明天起,就開始數九。成都的春天早,數到五九、六九的時候,春天就到了。


【注】原標題為《凜冬已至,唯有羊肉湯暖身暖心》


【作者簡介】


西門媚|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小說家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上熊彭丹:心底的記憶,需要安靜對待
賈選凝:台灣同性婚姻修法到底在爭什麼?
楊早:《羅曼蒂克消亡史》看點就是那個日本人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西門媚:吃蛋黃月餅的你,知道鹹蛋白到哪裡去了嗎?
西門媚:漂在北京的年夜飯
西門媚:高二,那個叫巧克力的男生
西門媚:七八十年代,那個帶飯盒的小學生
西門媚:人間花茶在,但已沒有這樣的老師
西門媚:青春期為什麼總喜歡干出格的事
西門媚:通往成人世界的那個暑假
西門媚:1987,來自超市的杏脯,有一種危險的氣息
西門媚:酒後夜遊少年人
西門媚:博客時代的好友,都已走進另一段人生
西門媚:1980年代,那一盤來自大海的魚
西門媚:1970年代,奶奶從廣東到四川,如昭君出塞
西門媚:1988,火鍋邊上的間隔年
西門媚:1980年代的校園食堂舞會,師兄愛穿白西服
西門媚:1980年代,筒子樓里的紅茶菌
西門媚:2000年,城中村裡的麻辣基圍蝦
西門媚:讓陌生人對你講真話,需要一種特殊能力
西門媚:你琢磨陌生人的時候,陌生人也在琢磨你
西門媚:1999,赤膊自助餐,迎來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