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滲濕利水之最是茯苓,濕氣過大要注意

滲濕利水之最是茯苓,濕氣過大要注意

很多人一到了春天就犯困,這些是因為濕氣重引起的濕困,今天就從土茯苓談起。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等功效,與茯苓是兩種不同的食物。


春季是個比較多變的季節,當南方人在發愁如何對付回南天時,北方人卻還在擔心天氣乾燥上火的問題,加上春季養生「當需食補」,所以必須根據所在地區的天氣情況以及個人的體質進行調理,選擇適合的飲食,以免適得其反。本周就針對中部、南部潮濕的天氣講講春季祛濕。


很多人一到了春天就犯困,這些是因為濕氣重引起的濕困,今天就從土茯苓談起。

主題:土茯苓煲豬肉湯
滲濕利水之最是茯苓,濕氣過大要注意食材: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肉500克、生薑、食鹽適量。


做法:


1.鮮土茯苓洗凈,切片狀;豬肉洗凈,整成幾大塊;生薑切片;


2.把土茯苓、豬肉、生薑一起放進煲湯鍋內,加入清水,大火煲沸後,改為小火煲約1個半小時,加入適量食鹽即食。

此湯可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39食神特別提醒:


一、土茯苓解毒除濕利關節 肝腎陰虧者慎服


《本草綱目》認為土茯苓能祛風濕,利關節,治拘攣骨痛。中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等功效。西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製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濕疹等也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從新》指出,「肝腎陰虧者勿服。」

二、豬肉滋陰潤燥 可搭配土茯苓


土茯苓一般的做法是熬藥或煎湯,在春季可與有滋陰潤燥的豬肉搭配熬湯。豬肉富含維生素A,具有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適合乾燥多風的天氣食用,在北方生活的朋友也可服。吃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以防茶葉中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使腸蠕動減慢而造成便秘,增加有毒物質的吸收。


三、土茯苓不是茯苓


有些人會有疑問,土茯苓和茯苓是不是同一種?其實不然,這不是同一種藥物。茯苓是利水滲濕葯,還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茯苓是清熱解毒藥,可除濕利關節,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殺蟲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梅毒、濕疹有很好的療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濕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氣健脾的藥方中,增強健脾利濕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於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選擇上不用木對應肝,肝開竅於目,木資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癥狀時,就需要養肝了。


肝最強時間:1~3時 肝最弱時間:13~17時 強肝關鍵詞:舒

●肝怕勞累,肝氣最弱的這段時間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須工作,則至少每隔1小時讓眼睛休


人的五臟與四季相對應,與春相對應的就是肝。春天萬物復甦,此時節肝氣正旺盛,如果調理不當,肝氣就會失調。因此養肝是春季飲食的重點。食療只是日常輔助調理,別過分依賴;若感身體不適,請儘快就醫。


喜歡養生加微信XTW119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葯食同源達人 的精彩文章:

止渴祛煩又化濕,濕氣重百病之源
生新去瘀湯,婦科調理第一湯
強陰涼血腎陰虛,失眠盜汗要注意
甘味健脾濕自盡
您可能感興趣

常人要知濕氣,利濕、化濕、滲濕、燥濕大有區別
脾濕是體內濕氣重的根源,不能盲目祛濕,要區分寒濕和濕熱
濕氣不分季節,祛濕氣很重要!
精神萎靡是濕氣太重,芒種之後祛濕效果最好!
身體濕氣過重容易導致水腫虛胖,這三種濕氣過重的表現更要注意
身體濕氣重,大便粘滯,喝些祛濕湯煲帶走濕氣
濕氣是萬病之源,濕氣重看臉就知道,迅速祛濕老中醫有方法
它們是「祛濕之王」,每天吃點,排凈五臟濕毒,濕氣煩惱不來找
濕氣重的人不要吃這些水果了,會加重濕氣!
濕氣纏身無精打采?只要堅持用它泡水喝,排濕解毒遠離濕氣
濕氣纏身無精打采,用它泡水喝,排濕解毒遠離濕氣
每天吃點「它」,橫掃體內濕濕氣,體重嗖嗖降,濕氣最怕這些鹼性食物,要記得多吃
痰濕體質濕氣重 常吃這些能祛濕
濕氣是萬病之源 這種水泡腳祛濕
祛濕氣最厲害的不是拔罐,而是它,連吃7天,排光身體濕氣
萬病之源是寒濕,大暑過後濕氣重, 解暑勿忘祛濕
萬病之源是寒濕,大暑過後濕氣重,解暑勿忘祛濕
濕氣這樣吃,十年的濕氣也能祛
濕氣纏身無精打采,堅持常用它泡水喝,排濕解毒遠離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