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鹽「到底該如何吃?於康:科學吃鹽

鹽「到底該如何吃?於康:科學吃鹽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鹽「到底該如何吃?於康:科學吃鹽


文/於康

鈉離子:一把雙刃劍


食鹽的主要成分為鈉離子和氯離子,故其化學名又稱「氯化鈉」。從古至今,傳統食鹽的成分都是氯化鈉。而其中的「鈉離子」扮演著核心角色。


人們離不開食鹽,離不開食鹽中的鈉離子。鈉離子具有維持機體貼的酸鹼平衡,穩定組織間液的滲透壓,維持正常的肌肉神經的興奮狀態等獨特的生理功能,是維護機體正常代謝活動、保護人體健康的重要物質。


好在鈉廣泛存在於各類天然食物中,一般情況下不易缺乏。只有當運動或勞動量過大、流汗多時,才可能導致缺鈉。這時適當服用生理鹽水是必需的。

鹽「到底該如何吃?於康:科學吃鹽



目前,人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鈉的過多。過多的鈉離子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危害健康。當攝入鈉鹽過量,腎臟難以排除乾淨,日積月累在體內的超量鈉離子,就會直接影響副腎皮質激素等內分泌激素的調節作用,致使血管對各種升壓物質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導致血壓升高。從群體調查的結果分析,高鹽飲食的人群,其高血壓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低鹽飲食人群。據調查,我國高血壓呈北高南低的明顯差異,這和鈉鹽攝入量的高低分布呈現正相關關係。


每日吃鹽知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健康人每日吃鹽量不宜超過5克。對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一般不超過每日5克;高血壓患者不超過每日3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不超過每日2克。

警惕「隱形鹽」

鹽「到底該如何吃?於康:科學吃鹽



應注意的是,食鹽有兩個來源:一部分來自烹調時加入的鹽分;另一部分來自食物中本身含有的鹽分。很多人重視炒菜時加入的「看得見」的食鹽,但往往忽略存在於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鹽」,而一些吃起來不鹹的食物也可能含相當數量的鹽。如果不加控制,這些「看不見」的鹽的攝入量非常可觀,甚至可能超過「看得見」的鹽,結果導致總量大幅度超標。


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減少部分高鹽食品的攝入。這些食品主要包括各類含鹽的調味品(如醬油、鹹菜、榨菜、黃醬、腌制食物等)和部分熟食製品或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等)等。

具體的換算關係大約為:


100克腌芥菜頭相當於19g 食鹽


100克醬蘿蔔相當於18g 食鹽


100克醬油相當於15g 食鹽

100克榨菜相當於11g 食鹽


100克黃醬相當於9g 食鹽


100克腌雪裡蕻相當於8.5g食鹽


100克香腸、火腿相當於4g 食鹽


可見,控制鹽分攝入應「全方位」入手,單單減少食鹽的攝入是遠遠不夠的。


避免高鈉鹽的「高招」


1.每人每餐放鹽不超過2克;


2.不吃過多高鹽食物,如醬油、榨菜、鹹菜、黃醬等;


3.利用蔬菜本身的風味來調味,例如將青椒、蕃茄、洋蔥、香菇等;


4.利用蔥、姜、蒜等來增加食物的可口性等;


5.在烹調時,利用白醋、檸檬汁、蘋果汁、菠蘿汁等各種酸味調味汁添增食物的味道。


6.採用易保持食物原味烹調方法:如蒸、燉等,吃出食物的真味。


7.烹調時使用糖醋調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風味,相對減少對鹹味的需求。


編輯:

鹽「到底該如何吃?於康:科學吃鹽



宋少華: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


鄭州市中心醫院 臨床營養科 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


畢業於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學位。


從事危重症患者腸內營養治療及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營養指導,配合臨床科室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宋少華

鹽「到底該如何吃?於康:科學吃鹽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2016年 6 月 11 號上午 8:00時,本平台關注人數為:76075 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臨床營養網 的精彩文章:

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高級吃貨」的搖籃
唐大寒:痛風病人能不能吃發酵類食品?
醫院各科室醫生神一般的醫患溝通
為什麼「健康飲食」反而讓你衰老
慢性腎功能不全膳食要點
您可能感興趣

蛋白質——你吃的科學嗎?
如何科學的喝紅酒
脂肪肝,該如何科學看待它?
糖尿病友能吃梨嗎?怎樣吃更科學?
1歲後,寶寶如何吃的科學又營養?
高血糖患者如何科學飲食?
空腹血糖到底如何測才科學?
如何科學補鈣的食譜?
人在吃,秤在看!教你如何科學減肥!
如何防蚊才科學?
牛奶怎麼喝才科學?
趣味科學:吃香蕉,真的能通便?
如何科學地吃肉和挑肉?看這篇就夠了!
什麼造就好的科學家?吃!
你的睡眠夠科學嗎?
趣味科學:人為什麼不能冬眠?
做個懂科學的小吃貨:冰鎮西瓜為何更甜?
夏日必讀:你為什麼瘦不下來?因為你的減肥方法不科學!
如何科學增肌減脂,你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