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少吃肉多吃蔬菜,錯了嗎?

少吃肉多吃蔬菜,錯了嗎?

少吃肉多吃蔬菜,這句話已經成為健康飲食的一種共識。然而,脂肪攝入雖然減少了,但是肥胖及相關疾病的患病率並沒有降低。難道食用牛排、黃油、奶油等高脂肪食物威脅健康的警告是錯誤的?


少吃肉多吃蔬菜,錯了嗎?


飽和脂肪酸的原罪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營養學的主流觀點認為,食用飽和脂肪酸(動物肉類和乳製品中含量很高)將直接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相反,植物油和魚肉、堅果類食物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更有利於健康。美國官方膳食指南建議,成人從脂肪中攝取的熱量不要超過總熱量的30%,從飽和脂肪酸中攝取的熱量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英國的建議也大致如此。隨著飽和脂肪酸危害健康的警告流傳開來,人們開始減少黃油和牛肉等食物的攝入;食品廠也相應調整,把一些低脂肪的餅乾和蛋糕搬上了貨架。


飲食指南的推出,使得西方國家的心臟病死亡率開始下降。1961年,英國的死亡人口中,超過一半的人死於冠心病;2009年,這個比例減少到不足1/3。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醫療水平的提高,很難斷定飲食改變是否起到了作用。此外,雖然脂肪攝入減少了,但是肥胖及相關疾病並沒有減少。


飽和脂肪酸是如何影響健康的?我們需要先知道我們的身體是如何處理脂肪的。當我們吃下脂肪後,它會在小腸被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然後被腸道上皮細胞吸收,再和膽固醇、蛋白質包裹成小圓球,進入血液。這些微小的圓球稱為脂蛋白,能使不溶於水的脂肪和膽固醇(合稱脂類)到達需要它們的地方。攝入的脂肪越多,血液里的脂蛋白水平就越高。傳統觀念認為,這就是導致健康問題的根源。


脂蛋白有兩種類型:高密度的與低密度的。低密度脂蛋白通常被認為是「不好的」,因為它會附著在血管壁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並硬化,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並可能導致栓塞。在日常食用的脂肪類型中,飽和脂肪酸最容易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則被認為是「好的」,能夠抗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俗稱「血管清道夫」。傳統觀念認為,食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或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穀類、水果、蔬菜等,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這就是人類營養學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脂類假說」。

這個假說可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美國的中年男性越來越多地患心臟病,當時被認為是年齡增長的結果。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生理學家安塞爾·凱斯並不這樣看,他指出,心臟病在某些地中海國家和日本的患病率很低,而那裡的人們較少食用脂肪。於是,他發起了一項前所未有的研究,觀察了12763名40~50歲的成年男性(分別來自美國、芬蘭、紐西蘭、義大利、南斯拉夫、希臘和日本等7個國家)5年和10年的日常飲食。最終發現,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與血脂水平、心臟病、腦梗存在一定的關係,「脂類假說」由此誕生。美國和英國分別於1980年和1991年出台了官方飲食指南,以減少脂肪攝入,特別是飽和脂肪酸。


認真審視飲食指南


當然,質疑聲也不絕於耳。2010年,科學家發布了對34.8萬人的隨訪結果,稱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飽和脂肪酸增加心臟病患病風險的說法。2014年3月,一項回顧了72項研究成果、涉及18個國家、共計64萬人的研究分析顯示,飽和脂肪酸吃得最多和最少的人群,患心臟病的概率相同,而大量食用不飽和脂肪酸似乎也沒有起到保護作用。看來,「儘可能食用不飽和脂肪酸和減少食用飽和脂肪」的飲食指南需要重新考慮了。


難道是凱斯提出的「脂類假說」錯了嗎?事實上,早在凱斯的研究剛開始影響人們的飲食時,就有批評者指出他的研究存在缺陷。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缺陷是,他的研究並未納入法國這樣的國家。眾所周知,法國人喜歡高脂肪飲食,但心臟病的發病率較低。低脂肪飲食的強有力證據來自希臘克里特島,但凱斯的數據來自大齋節期間,所以可能低估了正常的脂肪攝入量。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飽和脂肪酸的作用遠比我們知道的要複雜得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納德·克勞斯很早就開始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他認為,不是所有的低密度脂蛋白都一樣,籠統地說低密度脂蛋白不好是錯誤的。目前,有兩種公認的低密度脂蛋白類型:大而鬆散的顆粒、小而緊密的顆粒。克勞斯認為,後者與心臟病的關聯性最大,而前者的致病風險很小。研究證實,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糖類,可以產生小而緊密的低密度脂蛋白。那麼,小而緊密的低密度脂蛋白為什麼更加危險?因為隨著血液的流動,大而鬆散的低密度脂蛋白會黏附在細胞上,從血液循環中脫離出來。但小而緊密的低密度脂蛋白不容易黏住細胞,在血液循環中待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造成損害。它們也容易被氧化而造成更多的損害。

飲食均衡贏得健康


毋庸置疑,過度的熱量攝入也是爭論的焦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等許多國家的肥胖人群數量逐年上升,體重增加或肥胖也增加了患心臟病的風險。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人們用什麼替代飽和脂肪酸。美國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沃爾特·威利特指出,如何有效減少飽和脂肪酸取決於用什麼替代它。雖然我們減少了熱量的攝入,卻有意或無意地用其他東西取代了減少的那部分熱量。


人們常常會在食物中添加一些碳水化合物,如糖,來取代脂肪。研究證實,如果在減少脂肪攝入量的同時,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結局是增加了患心臟病的風險。食物化學家通過化學方法對植物油進行改造,讓其固化而代替動物脂肪,如豬油,也就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被公認為是「健康」的,食物加工廠將其添加到糕點裡。然而,後來的研究證實,這種人造脂肪也會引起心臟病。


與此同時,科學家正在努力闡明錯綜複雜的脂肪代謝過程,這有助於解釋這個令人困惑的結果。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血液里不同類型的飽和脂肪酸與不同類型的冠狀動脈風險有關。一些飽和脂肪酸會降低患病風險,而一些不飽和脂肪酸反而會增加患病風險。


還有一些證據表明,飽和脂肪酸的作用並不完全都相同。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大量攝入肉類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但是換成含等量飽和脂肪酸的乳製品,風險則減少。如果把從肉類的飽和脂肪酸攝入的熱量減少2%,用等量的乳製品代替,患心臟病或腦梗的風險就會降低25%。克勞斯指出,食用與黃油的飽和脂肪酸等量的乳酪,不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那麼,飲食指南是不是應該改為多吃乳酪而少吃黃油呢?這很難講,距離指導飲食習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些營養學家表示,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熱量的攝入是均衡的,飲食中含有足量的蔬菜,食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並不是問題。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吃到足量的蔬菜。看來,少吃肉多吃蔬菜的建議還不能完全推翻,不過,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更為確切的說法應該是:「牛排和黃油都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但不要過度食用」。


(作者:畢建強,張 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母嬰專題】從受精卵到胎兒,新生命經過了哪些震撼歷程?
【母嬰專題】為什麼母乳餵養比奶粉餵養好?
健康飲食,其實很簡單?
親吻,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您可能感興趣

粗茶淡飯對身體到底好嗎?原來多吃蔬菜少吃肉都是騙人的!
少吃米飯、只吃蔬菜水果可以減肥?錯了!
肚子太多肥肉,多吃點這種蔬菜就能瘦!
韭菜隔夜有毒!菠菜吃多影響智力發育!這些蔬菜你吃對了嗎?
吃了這麼多年的蔬菜 居然都吃錯!
多吃蔬菜好?其實不然,這些蔬菜吃多了有害健康!
沒有肉的家常菜也能這麼好吃?秋天多吃這5種蔬菜,清爽開胃不上火!
孕期多吃蔬菜好處多,但這3種蔬菜就別吃了!
這樣吃蔬菜,比吃肉還胖!
多吃蔬菜好?其實不然,這些蔬菜吃多了有害健康!第一個就是家常菜!
減脂,為什麼多吃蔬菜比多吃水果好?
減肥要多吃蔬菜 但你的蔬菜選對了嗎?
這樣吃蔬菜最沒營養!很多人都吃錯了
別傻了!不吃肉就能減肥了?這些蔬菜比肉更容易胖!
每天應吃多少蔬菜呢?快來看看你吃對了嗎?
吃蔬菜減肥?這些蔬菜比肉更容易胖!你都知道嗎?
吃素能減肥?這幾種蔬菜比吃肉還容易胖!
蔬菜的一種吃法讓你吃一口胖十斤,很多減肥人都做錯了!
吃蔬菜減肥?這些蔬菜比肉更容易胖!你都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