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北大清華生源之爭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北大清華生源之爭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難道就沒有見識和能力認識到搶狀元的弊端嗎?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北大清華的狀元之爭是一個典型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社會合作面臨的最大難題,它深刻揭示了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個體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佔優戰略,得到的卻不一定是自己最想要的結果,相反可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就生源競爭而言,對於北大來說,無論清華搶不搶狀元,搶狀元都是北大的最好選擇,即最優戰略;對於清華來說也是一樣。用博弈論的專業術語來表述,兩所大學都搶狀元就構成了北大清華招生博弈的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是一個僵局,給定對手不改變行為,自己就沒有激勵改變行為,因而無法打破或單獨偏離均衡。納什均衡最深刻的悲劇性在於,北大和清華都意識到搶狀元是毫無意義的,但搶狀元卻是他們必然的選擇。即使兩所大學都認同不搶狀元是最好的,但這個結果卻得不到,因為每所大學都不得不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行動——搶狀元。除非引入第三方力量改變博弈結構,否則囚徒困境就不可能被打破。


北大清華生源之爭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這讓我想起了武俠小說里的經典橋段:兩個絕頂高手比拼內力,誰都知道比拼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但沒有人敢率先撤出戰鬥。解套的辦法通常是兩個:一是出現了第三個武功更強的高手,比如掃地僧,從而打破僵局;二是兩個人都意識到了危險,不約而同地你一點我一點往回撤,最後相視一笑,罷手言和。


小說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打破囚徒困境的原理卻和現實生活並無二致。目前,社會輿論對於北大清華搶狀元的做法批評很多,其實兩所大學自己也苦不堪言。批評者的目的無非是讓大學反省從而改變自己的行動方式,但在囚徒困境中,單靠大學自身的力量無法打破僵局。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難道就沒有見識和能力認識到搶狀元的弊端嗎?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問題的關鍵在於,即使他們認識到了,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行動。否則,搶狀元又不是今年才出現的特殊現象,為什麼一年又一年,類似甚至相同的情節一再上演而且愈演愈烈呢?我認為,一味地批評指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關鍵還是要通過有效的辦法幫助兩所大學解套。


有人認為,搶狀元反映的是大學對優質生源的渴望。其實,二者之間一點關係也沒有,搶狀元的本質是對分數的追逐。


在囚徒困境中,打破僵局的唯一辦法是改變博弈結構。就北大清華的招生競爭而言,破解之道在於,如何使不搶狀元成為每所大學的佔優戰略,或者說,如何讓狀元對於兩所大學沒有價值。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目前狀元對於北大清華的價值何在?為什麼兩所頂尖大學明明知道狀元沒有意義,還必須要竭盡全力去搶呢?為什麼搶狀元會成為他們的佔優戰略呢?這是因為,在當前以高考成績為唯一錄取依據的情況下,社會對於大學質量和聲譽的評價是以高考錄取分數為標準的。哪所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高,社會就認為哪所大學的質量高;哪所大學錄取的狀元多,社會就認為哪所大學的質量高。因此,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高還是低,就產生了非常重要的社會影響。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夠對此掉以輕心。大學當然可以不重視狀元,但絕對不能忍受社會評價的降低。有人認為,搶狀元反映的是大學對優質生源的渴望。其實,二者之間一點關係也沒有,搶狀元的本質是對分數的追逐。極端地說,即使這個狀元是一個人人皆知的壞蛋,在目前的招生錄取體制下,他也一定會成為北大清華的爭搶目標。實際上,大學招辦圍繞著提高錄取分數線所做的所有工作,包括對招生計劃的技巧性調整,全部都與此有關。在「分數拜物教」的統治下,北大清華的狀元之爭,根子不在大學,而在於現行的高考錄取制度和評價機制,是社會合謀的結果。


因此,如果不以高考成績為唯一錄取依據,而代之以大學的綜合評價,分數在大學招生錄取中的重要性就沒有那麼顯著和單一,也就不會成為社會判定大學質量和聲譽的標準,大學就沒有足夠的激勵去追逐分數,而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吸引選拔適合自己的優秀學生。由於每一所大學選拔學生的標準不一樣,適合北大的不一定適合清華,反之亦然,人人都是狀元,人人又不是狀元,還有什麼爭搶的必要呢?這樣,不搶狀元自然就成了大學的佔優戰略。事實上,這正是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標和方向。一旦在招生錄取中實現了「兩依據,一參考」——以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測試為依據,以綜合素質評價為參考——大學能夠按照自身人才培養的需求和特點選拔學生,北大清華的狀元之爭可以迎刃而解,我對此持樂觀態度。


隨著改為高考後知分填報志願,再回到以前的模式是不可能了。那麼,在知分填報志願的方式下,有沒有辦法可以讓狀元「消失」呢?


讓不搶狀元成為大學的佔優戰略,這是解決北大清華狀元之爭的根本之道。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辦法可以使狀元對於北大清華來說沒有價值,也可以同樣起到打破僵局的功效。這就是改變現有的錄取規則,使狀元「消失」。搶狀元的前提是知道誰是狀元,如果在錄取之前不知道誰是狀元,即使想搶,又該去搶誰呢?


熟悉中國大學招生錄取制度變遷的人知道,北大清華的狀元之爭只是近年來才出現的,而且主要是伴隨著高考後知分填報志願凸顯出來的。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實行高考前和高考後估分填報志願的時期,這個問題並不嚴重。那時候,北大清華也會在錄取結束之後曬一曬自己的「狀元榜」,但絕沒有出現在志願填報之前就相互廝打的亂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志願填報的時間在高考分數公布之前,誰也不知道狀元是誰,填報了哪所大學,即使想搶也沒有目標。大學只能通過自身學科實力和優勢特點去吸引學生,無法去搶學生,更沒有用錢收買學生的激勵——萬一你看走眼了呢?

隨著北京改為高考後知分填報志願,再回到以前的模式是不可能了。那麼,在知分填報志願的方式下,有沒有辦法可以讓狀元「消失」呢?我提出一種新的招生錄取模式,也許可以為解決北大清華的狀元之爭提供一些思路。


現代測量與評價的研究表明,當考試分數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分數之間的微小差異就不再能夠提供關於學生質量差異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說,在某一分數線之上的學生,彼此在智力上是無差異的——這也是美國頂尖大學在錄取時只提出一個參考性的SAT(或ACT)分數線的原因——他們都是好學生。同時,我們都知道而且認同的事實是,中國最頂尖的985高校之間的質量差異也不大,而且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學科優勢和特點。在此基礎上,讓我們假定某省(市、區)前1000名學生都屬於好學生之列(具體名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但不影響分析結果),無論他們被哪一所985高校錄取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大學願意錄取,他們自己也願意去。當高考成績評閱完畢之後,大部分學生會獲知自己的成績和名次,但排名在1000名之前的學生只拿到一個通知,表明自己位於前1000名之列——至於具體考了多少分,排名多少,則是一個「黑匣子」——這個名單同時在社會上公布。從成績公布到志願填報期間,排名1000名之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選擇大學;排名1000之前的學生可以和自己心儀的大學聯繫,由大學進行測試(或者不測試,反正都是好學生),根據事先公布的招生計劃進行錄取。錄取的依據不再是高考成績——學生的成績已經達到了任何一所985高校的錄取標準——而是大學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由於學生肯定會被錄取,不用擔心掉檔風險,他就可以安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以及對大學及其相關專業的認知去選擇大學;同時,大學也不知道學生的成績和名次,只能根據自己人才選拔的標準去進行判斷,當然就不存在爭搶狀元的問題了。


這個方案的最大優點,是在沒有破壞現有按照高考成績錄取——從而確保了公平——的前提下,為頂尖大學實施招生綜合評價提供了空間。它打破了「唯分數論」的窠臼,使大學和學生能夠按照教育本質的規律進行理性的雙向選擇,促使基礎教育從應試訓練轉向滿足大學人才培養的需求;其次,它打破了現行錄取制度下,北大清華對高分段學生的事實性壟斷,使其他985高校也有機會選拔到適合自己的優秀學生,從而推動中國優質高等教育的整體性發展;最後,它改變了北大清華的行為激勵方向,促使兩所頂尖大學必須在人才選拔上下功夫,而不用再做無謂的「狀元之爭」,可謂「一石三鳥」。


無論大學之間的招生競爭多麼激烈,我們都只能去做正確的事情,去做對學生教育和成長有利的事情,因為我們從事的是教育,而不是其他工作。


北大清華的狀元之爭,說到底只是兩所大學下的一盤棋而已,勝負其實無關緊要。但是,由於北大清華在國內國際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大學招生對於基礎教育的影響,從社會角度來看,這盤棋下的不僅沒有必要,反而是有害的。

招生也是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基礎教育階段,應當及早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興趣和人生目標,認識自己和社會,想清楚未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增加對大學及其相關專業的認知和了解,形成選擇大學和專業的預期。大學招生人員要幫助學生實現這些目標,引導他們學會選擇,恪守誠信和道德底線,而不是相反。這項工作需要大學和中學一起來努力,不能等到高考結束之後立即讓學生根據分數做出選擇,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事實上,大學招生人員肩負的責任很大,因為學生正是通過對招生人員的接觸和了解,形成對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的最初和最直觀的理解;同時,由於大學在學生心目中的神聖性,大學招生人員的所言所行,會進一步影響到學生對社會的看法和他們的價值觀。無論大學之間的招生競爭多麼激烈,我們都只能去做正確的事情,去做對學生教育和成長有利的事情,不能為了結果而不擇手段,因為我們從事的是教育,而不是其他工作。這是一條不能跨越的底線,對誰來說都一樣。


(作者:秦春華,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吸煙酗酒,讓你的壽命縮短了多少?
智能手機會比避孕套還薄嗎?
現代的雞越來越大了?
我們為何會相信有外星人存在?
您可能感興趣

大閘蟹之爭背後的生鮮電商江湖,天貓如何戰勝了京東?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楚漢之爭的影響:最終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
宇宙起源之爭,大爆炸理論只是看似符合邏輯?
順豐和菜鳥之爭背後的故事
新清史之爭:「清朝是不是中國王朝」值得爭論嗎?
女乒「大魔王」之爭,丁寧佔據優勢,劉詩雯迎來最後試金石?
條漫之爭背後,是新舊文化對沖的商業浪潮
也說洛陽廣場舞大叔與籃球後生的場地之爭
西天取經竟是佛道之爭,沙和尚背景最強大
中國古代最強的矛與盾之爭,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影視海報演員列表大有乾坤,順序番位之爭究竟在爭什麼?
秦楚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
索額圖和明珠之爭背後的帝王心術,康熙為什麼要對索額圖下手
南亞上空的鷹象之爭:梟龍與光輝是勢均力敵還是實力懸殊?
奶霸之爭,誰才是當之無愧的「奶源王國」
廣東第三大城市之爭!東莞還是佛山,你看好誰?
繼鬥魚「一姐」之爭後 「歌姬」爭霸拉響,黑馬竟是她!
康生與郭沫若書法之爭,看誰寫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