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端午,你吃透了嗎?

端午,你吃透了嗎?

五月五,是端午。


門插艾,吃粽子,系五彩,掛香包,龍舟下水喜洋洋——一根根象徵吉祥的五彩繩,從大人的心底揉纏到孩子的手腕;一首首趣味各異的童謠,在傳承唱響……


「端午」,這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背後是共同的文化血脈傳承與炙熱的家國情懷,正更加血肉豐滿地融入我們的生活。

「舌尖上的端午」——萬水千山「粽」是情

端午,你吃透了嗎?



6月8日,在哈爾濱市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上,市民在挑選香包。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對台灣女孩唐千雅來說,雖然遠離家鄉,卻依然覺得家就在身邊。今年端午節,她的母親帶著外婆親手做的粽子,和她一起過節。


三年前,這個「90後」的姑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念書,宿舍里,天南海北的四個姑娘聊起了端午習俗,發現一切都很相似。


兩岸同根、文化同源,共通的端午習俗,讓四個年輕人走得更近。「不同地方的人,因為同樣的文化習俗在一起,感覺很神奇也很溫暖。」唐千雅說,在端午文化里,粽子里裹的是甜蜜、富足和團圓,還意味著濃濃的親情。

端午,你吃透了嗎?


6月8日,在屈原故里湖北秭歸縣,居民正在包粽子。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端午節對湖南汨羅桃林寺鎮的姑娘周圓來說,是個特別期待的日子:出嫁的大姐,又可以同她和妹妹團聚。「小時候過端午節,我們三人都會到汨羅江邊,一邊吃著媽媽包的粽子,一邊看端午大戲,幸福極了!現在每年端午,姐姐會回娘家,我們一起看龍舟比賽,一起和媽媽包粽子,享受溫暖的親情。」


粽子里包裹著母親的「味道」,紅豆糯米粽成為周圓期待端午節的重要原因。周圓說,媽媽親手包的粽子,與買的迥然不同,吃到嘴裡別有一番滋味。


與南方粽子不同,陝西人的粽子里一般包糯米、紅棗和花生,吃的時候還要粘上蜂蜜,而油糕則是老人送給孩子的端午禮物,含有甜蜜團圓節節走高之意。

端午,你吃透了嗎?


陝西籍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兆雷說:「各地都有端午插艾草的習慣,陝西這邊除了艾蒿還要插上石榴花,以期盼家族多子多福、團結和睦。」


儘管各地端午節的習俗不盡相同,端午節的背後所承襲的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卻是相同的。


「一個粽子,飽含著和和美美的深情;一艇龍舟,蘊涵著拼搏向上的精神。這些點點滴滴的傳統文化,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安身之所、力量之源。」王兆雷說。

汨羅江上的詩——寫在世界非遺的目錄


汨羅河畔,57歲的許桂生正在製作競賽龍舟,今年他已經製作了120多條龍舟。


2009年,以汨羅江畔、屈原故里秭歸、蘇州端午習俗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讓和龍舟打了半輩子的交道的許桂生,打心眼裡高興。

端午,你吃透了嗎?



2012年,許氏龍舟製造技藝入選岳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他成為許氏龍舟製造技藝傳承人,至今他已經培養了十幾位徒弟。


「我希望龍舟製造技藝一直傳承下去,我們傳承的不僅是龍舟文化,更是子子孫孫對祖輩的感情。」許桂生說。


汨羅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話:「寧荒一年田,不荒端午船」。對於當地群眾來說,自發參與到龍舟賽和文藝匯演中來,是他們的一年中的頭等大事。


記者在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看到,來自汨羅的民間新民樂表演、古典舞蹈表演、器樂表演、長樂抬閣故事會《龍燈故事鬧端午》等節目別有風味,由於演戲的是群眾,看戲的是老鄉,引得一片叫好。


作為汨羅文化、民俗的載體,端午節與汨羅江、屈原、屈子祠緊連為一體,並派生出包粽子、祭屈(龍)、雕龍頭、賽龍舟、插菖掛艾等豐富多彩的端午習俗。

端午,你吃透了嗎?



6月8日,演員在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上進行舞龍表演。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汨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周海燕說,民間龍舟賽是汨羅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弘揚龍舟競渡的團結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形成了獨特的汨羅端午文化。


在「年小端午大」的湖北秭歸,整個五月都飄滿粽子和艾葉的清香,寄託著對屈原的無限追思。


形成於先秦,發展於漢末魏晉,興盛於唐,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蒿菖蒲、扎香袋、吃鹽蛋和粑粑、稻場娛樂、划龍舟、辦詩會……這些習俗一直保持到現在。


「屈原與端午文化已根植於民間。」秭歸縣文化旅遊局局長王罡說,秭歸成立屈原文化研究會,整理屈原文化史料;組建秭歸龍舟協會,能在江上競渡者成千上萬;成立民間詩社20餘個,發展社員千餘人。


龍舟賽在秭歸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屈原五月初五投江的消息傳到秭歸,屈幺姑兒悲傷不已,便划起小舟,沿江招魂,泣血而歌,鄉親百姓也很感傷,紛紛操舟,隨她一道為屈原游江招魂……

端午,你吃透了嗎?



屈原故里湖北省秭歸縣在三峽大壩前水域舉行傳統龍舟賽,紀念著名詩人屈原,迎接端午佳節的到來(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 攝


如今,國際龍舟聯合會以中文為其官方語言,屈原像則是其主要標誌,中國龍舟正向世界傳播著中國傳統文化。


華中師範大學楚學研究所所長、湖北省屈原研究會會長蔡靖泉教授認為,端午節以紀念屈原為主題,通過吃粽子、龍舟競渡等相關活動,讚頌屈原愛國愛民、追求九州統一、嚮往天下光明的理想。這種思想促進了民族的文化認同,有助於各民族人民團結奮鬥,實現國家的統一富強。


舌尖到心靈——彰顯民族精神


1940年的端午節,中國抗戰正進入艱苦卓絕之時,在著名作家老舍等人的倡議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舉行詩歌朗誦會,並宣布「中國詩人節」誕生,宣稱:「我們決定詩人節是要效法屈原精神……詛咒侵略,謳歌創造,讚揚真理。」


從傳承民俗活動,到傳承精神意志,端午節早已成為中國人心底的一份精神文化遺產。

端午,你吃透了嗎?



6月7日,江西省南昌縣富山鄉賽龍舟現場。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當龍舟鼓響起,廣州石樓鎮石二村的年輕人會放下電腦手機,戴上龍船帽,不顧烈日暴晒,執漿劃舟,再現自農耕文明沿襲下來的龍舟習俗。


現代作家沈從文曾寫道:大江以南,凡是有河流可通船舶處,無論大城小市,端午必照例舉行賽龍舟,這是一種民族基因。


南粵龍舟活動從來就歡迎小孩子參與,俗稱「細路扒」。石二村22歲的龍舟手陳浩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就是在一年年的「細路扒」磨礪中成為一名出色的龍舟手。

端午,你吃透了嗎?



6月7日,湖南湘陰縣城西鎮南洲村湘江水域里,當地群眾正在參加龍舟競渡活動。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自小父親就帶我參加『細路扒』,划龍舟時全村兄弟聽著鼓點,看著旗語,心往一處、勁往一處,那感覺像和全村人站在一起並肩作戰,特別有榮譽感和歸屬感。」他說,「細路扒」的傳統使龍舟活動代代傳承,龍舟競渡所凝聚的鄉情族情,也由此在年輕人心中悄然生根。


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潘劍明說,通過龍舟傳承民族文化的精神,不但傳得遠,還傳得久、傳得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回到「我們自己的龍舟上」。南京大學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所副所長陳竟,從1993年開始在南京大學開設了「中國民俗文化藝術課」。二十餘年間選修這門課的中外大學生達一萬多人,傳統在年輕學生的心目中正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民俗專家、東南大學教授陶思炎道出其中的秘密。他說,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從來就不是單純滿足感官的節日,而是一個個載入了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的時間點。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根,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有中華文化的復興。」陳竟認為,過端午節,我們不僅要體驗民俗活動,更要從靈魂深處重溫大義凜然、憂國憂民、愛國愛家的端午精神。


記者:帥才、黃浩苑、蔣芳、史林靜、薛天、譚元斌、王自宸、喻珮、吳植


漫畫:陳子夏


編輯:張虹生、謝良、王全超、張華迎


新華社全媒報道平台 版權所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全媒報道平台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節,你喝端午茶了嗎?
端午節將至你「放粽」吃了嗎?
馬上就端午節了,好吃的粽子,你們會包嗎?
端午到了,你會「艾」嗎?
端午必吃的粽子,你真的可以吃嗎?
端午除了粽子,竟還有這些美食,你都吃過了嗎?
端午節,我們又在搞什麼?
過了那麼多年端午節,你知道「端午」是什麼意思嗎?
端午來了,我們吃些什麼?不僅僅是粽子哦
端午節快到了,棕子之類的 ,這些人不能吃 為什麼???
說自己是吃貨,那你知道端午除了粽子還該吃什麼嗎?
端午將至 想好怎麼過了嗎?
端午快結束了!「五黃」你都吃全了嗎?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們家還有這些習俗嗎?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能怎麼過?
誰編的?笑死我了!夠你笑到端午節了!
端午節吃粽子對減肥有影響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你可能過了假端午節!這些端午冷知識你知道嗎?
端午節的好吃噠,不只是粽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