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什麼是善?

百法略說什麼是善?

百法略說(81)什麼是善?


我們學佛,有個最根本的原則,叫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連不學佛的人也都知道,學佛是勸人向善。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善呢?《瑜伽師地論》里說:

百法略說什麼是善?


何義、幾蘊是善?答:能感當來樂果報義、及煩惱苦永斷對治義。一切一分是善。


這裡問:「何義、幾蘊、是善?」何義,是指「什麼意思」,「幾蘊」,就是說有哪些種類是善?回答說,「能感當來樂果報義、及煩惱苦永斷對治義」,就是說能感招現在和以後樂的果報,對治煩惱、永斷諸苦,如果有這樣作用的就是善。我們凡夫在娑婆世界總是跟煩惱和苦相應的,那些能對治煩惱和斷苦的東西就是善。這裡的善不一定是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而是看它是否能斷煩惱、斷苦。「一切一分是善」,這裡的「一切一分」是解釋幾蘊的,就是只要符合前面意思的,不管是全部,還是其中的一部分都是善。比如說對治煩惱苦,對治苦有四諦——苦、集、滅、道,廣而言之有三十七道品,這是全部,具體到其中的一分,比如四諦十六行相中的一諦、一相,或者三十七道品中的任何一品,這一部分也是善。


《顯揚聖教論》裡面也有關於「善」的定義,是這樣說的:

問:何義、幾種、是善?答:感後樂果義、煩惱苦斷義、及彼對治義故。一切、少分是善。復有餘義。謂無過失義、對治過失義、隨順功德義故,是善。

百法略說什麼是善?



「何義、幾種是善」?這裡的「幾種」就是前面的「幾蘊」。「感後樂果義、煩惱苦斷義、及彼對治義故。一切、少分是善」,也是說能招感到樂的果報,能斷和對治煩惱和苦,不論是全部還是少分都是善。還有另外的意思是說沒有過失、對治過失、隨順功德,這些是善。沒有過失就是說你沒有什麼不好的想法、做法,這當然是善;如果你有這些過失,就應該想辦法怎麼去對治掉,這些對治也是善,而不是你的那些過失是善,這個要分清楚;別人在沒有過失或者對治過失的時候,對治的效果和作用很好,你去隨順、讚歎他,也是善,比如我們經常說隨喜讚歎別人的功德,這些也是善。


在唐代的幾個註疏之中,只有普光法師簡單的解釋了一下「善」的定義:

言善者,不造眾惡,名之為善。


什麼是善?就是不作惡的事情,就叫善,這個就比較簡單了,也比較好理解。

百法略說什麼是善?



關於善的定義,還有個非常詳細的是《大乘阿毗達摩集論》里的解釋,但是限於篇幅,咱們這裡就不細說了,大家有時間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這裡有一個要點,就是關於善的理解,可以從世間和出世間兩個角度來說。世間善法的話,像布施啊,誠實啊,孝順啊,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稱之為善法的。但從出世間的角度來說呢,一切有助於自己和他人斷除煩惱、證悟實相的事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善。我們學佛,學的是出世間法,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善法,肯定是要更多的從出世間善的角度來體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智者大師傳關羽護玉泉
菩薩度化眾生的方便善巧有哪些?
到底什麼是「五濁惡世」?
百法略說別境心所之定心所
延安子長縣鐘山石窟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總說「無我」
百法略說色法之「香」
百法略說色法之「身」
百法略說色法之「鼻」
百法略說色法之「耳」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真如無為」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諂」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恨」
百法略說色法之「觸」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忿」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愧」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信」
百法略說「二無我」之「法無我」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不放逸」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不正知」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想受滅無為」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