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九個催乳妙方應對新媽媽產後母乳不足哦

九個催乳妙方應對新媽媽產後母乳不足哦

想要母乳餵養,信心滿滿卻無奈「囊中空空」,怎麼辦?立志堅持母乳餵養的新手媽媽們最怕的就是遇到產後母乳不足的問題,為了催乳,不少准媽媽拚命喝各類催乳湯,四處尋覓催乳偏方,其實除了通過飲食調理,還有很多有效的妙招有助於產後催乳,一起了解一下吧。



九個催乳妙方應對新媽媽產後母乳不足哦


1、「食療」想有「食效」 時機很重要


新手媽媽們如果母乳不足,可以每日都喝一些牛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食療」並不等於所謂的大補,傳統的豬蹄、雞湯、鯽魚湯中只能適度的去喝,喝的時機不當或攝入量過高,其中的高脂肪反而會堵塞乳腺管,不利母乳分泌。


想要有「食效」喝催乳湯的時機非常關鍵,過早的喝催乳湯,使乳汁下來過快過多,新生寶寶吃不了造成浪費,還會使媽媽乳管堵塞而出現乳房脹痛。過晚喝又會使乳汁下來過慢過少,媽媽會因無奶而心情緊張,泌乳量會進一步減少,形成惡性循環。一般建議在產後第3天開始喝催乳湯。



九個催乳妙方應對新媽媽產後母乳不足哦


2、兩邊乳房都要喂


新手媽媽一定要注意,每次一餵奶,都要保證兩個乳房都喂。有些准媽媽一次只喂一邊,導致另一邊乳房受的刺激減少,自然泌乳也少。每次餵奶兩邊的乳房都讓寶寶吮吸到,即便是有些寶寶食量比較小,吃一隻乳房的奶就夠了,也要對另一邊乳房進行有效刺激,可以藉助吸奶器。吸奶器的另一個好處是,還可以把前部分比較稀薄的奶水吸掉,讓寶寶吃到比較濃稠、更富營養的奶水。


3、每次哺乳後都要吸空乳房


每次哺乳後要讓寶寶充分吸空乳房,或可藉助吸奶器吸空乳房,這有利於乳汁的再產生。

4、讓寶寶多吮吸


媽媽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寶吮吸的次數;由於寶寶吮吸的力量較大,正好可藉助寶寶的嘴巴來按摩乳暈。吮吸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



九個催乳妙方應對新媽媽產後母乳不足哦



5、產後要補充充足的水分

哺乳媽媽常會在餵奶時感到口渴,這是正常的現象。媽媽在餵奶時要注意補充水分,或是多喝豆漿、果汁、原味蔬菜湯等。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6、按摩乳房刺激乳汁分泌


按摩乳房能刺激乳房分泌乳汁,媽媽用乾淨的毛巾蘸些溫開水,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每側各15分鐘,同時還可配合下列按摩方式:


環形按摩:雙手置於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

螺旋形按摩: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頭方向按摩。


指壓式按摩:雙手張開置於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


7、充分休息 睡眠要充足


夜裡因為要起身餵奶好幾次,晚上睡不好覺。睡眠不足當然會使奶水量減少。哺乳媽媽要注意抓緊時間休息,白天可以讓丈夫或者家人幫忙照看一下寶寶,自己抓緊時間睡個午覺。還要學會如何在晚間餵奶後儘快入睡、不失眠、不影響休息。



九個催乳妙方應對新媽媽產後母乳不足哦



8、保持好心情


母乳是否充足與新媽媽的心理及情緒關係非常密切,所以,媽媽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不急不躁,以平和、愉快的心態面對全新的育兒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9、避免哺乳期乳頭受傷


如果媽媽的乳頭受傷、破皮、皸裂或流血並導致發炎時,就會影響乳汁分泌。為避免乳頭受傷,建議媽媽們採用正確的餵奶姿勢,控制好單側的吮吸時間,否則很容易反覆受傷。


關注孕婦小助理,讓您不再因百度而迷茫!!還有專家在線答疑!微信號:yunfuzhuli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婦小助理 的精彩文章:

產後洗頭會「一世」頭疼嗎?
孩子體溫升高不等於發燒,家長這麼做其實是在幫倒忙!
吃哪種魚讓孩子聰明翻倍?

TAG:孕婦小助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避免產後母乳不足?預防母乳餵養寶寶失敗,新媽媽要注意!
產後奶水不足不需用藥,幾個小偏方就能讓新媽媽奶水源源不斷
新媽媽母乳不足怎麼辦?用對擠奶方式,成功追奶 職場媽媽追奶記
母乳不足寶寶餓的哭,新媽媽急的哭!看完這個自己就能搞定
准媽媽產後的飲食宜與忌 新媽媽產後應該吃什麼
哪些新媽媽不適合母乳餵養寶寶?
新媽媽感冒,還能母乳餵養嘛?
新媽媽學會應對產後腰痛
母乳不足寶寶吃不夠?新媽媽多吃7種蔬果
中國傳統催奶秘方!新媽吃完母乳可存一冰箱!
再也不怕寶寶吃不飽了!新媽媽增加母乳的實用方法
新媽媽產後給寶寶餵奶疼的大哭,竟是因為孕期乳房護理沒做好
產後乳房脹痛奶漲,新媽媽應該怎麼辦?
新媽媽哺乳期這樣吃!助你下奶又不發胖
產後哺乳不當易致乳房下垂,新媽媽要怎麼護理?
產婦多喝鯽魚湯 對新媽媽有很好的通乳效果
新媽媽產後背痛莫慌 八個方法緩解疼痛
新媽媽產後抑鬱新爸爸這樣做!
母乳餵養有三個「危險時刻」,新媽媽別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