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凡蜀地割據政權,都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怎麼解?

凡蜀地割據政權,都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怎麼解?

宋軍伐蜀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孟昶在成都,得知劍門天險失守的消息,驚的臉色煞白,手足無措。急忙向左右問計。

有一老將建議:「宋軍遠至,已是強弩之末,其勢必不能久。為今只有聚兵堅守,靜觀其變。」

這老將軍戎馬一生、老成持重,堅壁清野、打持久戰的建議符合實際。

孟昶聽了卻大搖其頭嘆息:我們父子兩代人恩養川蜀人民四十年,現在禍在眉睫,卻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為我分憂。就算是閉關自守,又有哪個人願意捨生忘死的抵禦強敵呢?

凡蜀地割據政權,都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怎麼解?

宰相李昊在一邊聽孟昶已有斂手聽命的意思,於是上前建言:為今之計不如立即遣使請降,封府庫以待宋軍。做趙宋順民,仍會不失富貴。蜀地君王出降的多了,陛下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李昊說這番話,自有他的道理。王建所立前蜀政權,是在四十年前被後唐庄宗派軍平滅。李昊做為事件的親歷者,不但躬逢其盛,而且是前蜀降表的撰稿人。

聽了老宰相的建議,孟昶茅塞頓開——這到不失為長葆富貴的一個辦法!俯首稱臣,『安樂公』、『歸命侯』總是有的做的。

孟昶轉憂為喜,催促李昊立即草表。

雖然時隔四十年,卻因有章可循,李昊仍是文思不減當年,筆走龍蛇,片刻間降表草就。文中把蜀主孟昶惶恐、乞憐、恭順的心態描敘的淋漓盡現。

孟昶看過來一看,竟然無法增減一字。苦笑之餘,只有用璽。降表畢竟不是表揚信,不寫的可憐巴巴,如何會收到奇效?到了晚間,消息已傳的盡人皆知,有好事者趁夜色在李昊府門大書「世修降表李家」六個大字,第二天看到的人哭笑不得。

李昊自稱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的後人。這位李紳在世人耳中大名鼎鼎,其《憫農》詩,到現在仍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幾乎每個嬰幼兒在牙牙學語之後,都能用稚嫩的聲音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句子。

凡蜀地割據政權,都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怎麼解?

李紳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人起敬,而李昊一生中也有閃光點。他修與不修降表,後蜀與前蜀這樣的割據政權都逃不過覆亡的命運。

李昊在孟昶一朝兼職修國史,修成實錄四十卷。孟昶想要拿來看,被李昊斷然拒絕:「自古帝王不閱史,臣不敢奉詔!」

李昊此舉頗有些「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錚錚史家風骨。那些只知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文痞給他提鞋也不配,更沒有資格嘲笑他了。

宋軍進至升仙橋,蜀主孟昶「肉袒牽羊、系頸」出降,具體章程李昊宰相大人自然會悉心指點。

凡蜀地割據政權,都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怎麼解?

從宋軍汴梁出征,至孟昶出降,共計六十六日。宋人收得蜀地地土計有——州四十六、縣二百四十、戶五十三萬四百二十九。

凡蜀地割據政權,難逃二世而亡的歷史宿命。

是以知:治國在德不在險!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要把女兒嫁給他,他卻說家有老妻

TAG:唐風宋月 |

您可能感興趣

川蜀地形險要 但為何割據於川蜀的政權都很短命?
川蜀地形險要 但為何割據於川蜀的政權都很短命?
此人是蜀地大儒,曾精準預測司馬昭和自己去世的時間,卻一生都得不到君主重用
蜀地易守難攻,為何三國中最先被滅掉是蜀漢?
巴蜀地區居然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崖墓,而且是漢朝的!
為何佔據了蜀地,劉邦成功統一了天下,而劉備偏安一隅?
揭秘:在劫難逃——張獻忠離開蜀地後又發生了些什麼慘絕人寰事?
劉備是怎麼盤剝蜀地的?是這個怪人出的主意,不是諸葛亮
宋太祖征討蜀地只為此女,此女卻不忘亡夫,懸像思念竟成張仙送子
宋太祖征讨蜀地只为此女,此女却不忘亡夫,悬像思念竟成张仙送子
諸葛亮為何嫌棄自己的兒子?蜀地人又如此愛他、敬他!
劉邦和劉備都是在蜀地建立的帝業,為什麼蜀漢卻不能統一中原
都說蜀地人傑地靈,他是蜀地文脈的開山者
劉邦和劉備都是在蜀地建立霸業,為什麼蜀漢卻不能統一中原
諸葛亮轉世竟還是鎮守蜀地,斬敵四十八萬,定鼎一方
同樣擁有蜀地,劉邦成功了,劉備卻失敗了
桓溫先是滅成漢收復蜀地、又三次北伐,為啥不踢掉司馬家當皇帝?
劉邦能夠憑藉蜀地和漢中五年統一天下,而劉備卻數十年卻不能出?
蜀地的太白、東坡,看看兩位誰更有才華,看看誰的名氣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