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啟蒙 由認識漢字開始

中醫啟蒙 由認識漢字開始

(原標題:中醫啟蒙 由認識漢字開始)

作者徐文兵

作者簡介

徐文兵,中醫教育家,身心醫學專家。1966年出生於山西大同,自幼隨母親魏天梅學習中醫,1984年考入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自1987年隨裴永清教授侍診抄方,1997年正式拜師,研修《傷寒雜病論》以及經方的臨床應用。1997年師從周稔豐教授學習五禽戲、病氣診斷。2002年師從蘇有餘先生學習、研修內丹功法。2004年師從馬世琦先生研修形意拳。1997年公派赴美講學,考取全美中醫師資格證書、全美針灸師資格證書、馬里蘭州針灸執照。1998年回國辭職創辦北京厚朴中醫研究所,如今桃李滿天下,學生遍布世界各國。

編輯推薦

《字里藏醫》是一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釐清中醫最基本的辭彙,恢復中醫本來面目的啟蒙書。中醫啟蒙由認識漢字開始,中華文明的復興從振興中醫開始。

目錄第一輯 從健康談起健康 腠理皮膚 肌肉膏肓 脂肪飢餓 乾渴消化第二輯 從性命談起性命 精神魂魄 思想意志 安定寧靜 驚悸怔忡 焦慮煩躁 悲哀愧疚 疑惑憂愁 怨恨疼痛 癲狂第三輯 從疾病談起……第四輯 從膾炙談起……

精彩章節薦讀

第一輯 從健康談起健康——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

現在人們都在說「健康」,還衍生出了「不健康」「亞健康」等辭彙。大多數人模模糊糊知道健康就是好的意思,其他的就不予深究了。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健康」的含義,便能夠理解古人有關身體或者心理、精神的理念,也不至於將其只對譯成英語的health或healthy了。

「健」既是形聲字,又是會意字,發音與「建」相同,含義相近。「建」有引出的意思,後來引申為創造、設立。「建」的背後就是能力和能量,所以凡是用「建」加上其他偏旁組成的字,大多含有有力的意思,比如「腱」是堅韌有力的筋,腱子肉就是繃緊發力的肌肉;「犍」是力大無窮的公牛;「鍵」是金屬製作的堅固有力的關轄,固定門或者車軸,等等。

「健」從人從建,含義是有力的。《增韻》:「健,強有力也。」可以作形容詞,比如杜甫《兵車行》:「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健」也可以作副詞,含義是有力地,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步如飛、健在、健壯、健美、健碩等。「碩」是塊頭大,「健」是有力量。

在使動用法中,「健」可以作動詞,含義是「使之健」,也就是使之有力的意思。比如我們常說的健身、健體、健胃,等等。很多人胃腸蠕動獃滯緩慢,常常出現宿食不消、心下痞硬、口臭咽痛、噯腐吞酸的癥狀,使用消食化積的藥物,或者予以點穴針刺,能夠使胃腸得氣有力,生動活潑起來,所以叫做「健胃」。力源於氣,有力者源於有氣。元氣足則神明健,谷氣足則體健。

「健」有個同義詞是「伉」,發音同「抗」。《說文》:「健,伉也。」「伉」有匹敵、抗衡、亢奮、有力的意思。《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意思是說,子路性情粗俗,好鬥逞能,有暴力傾向,志向高亢、執拗。「伉」「健」同用,意思是堅強有力。想體會「伉健」的感覺,就去看看戰馬出征前不斷咆哮、跳躍、刨蹄的樣子,戰士衝鋒前嗷嗷叫,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

「伉健」顛倒過來就是「健伉」,歷史上也有這麼用的。《武經總要》:「義軍之守邊,最為健伉,習知山川道路,每蠻寇至,不計遠近掩殺,官軍守險策應而已。」所以我懷疑今天說的「健康」,其實就是古代的「健伉」,也許是以訛傳訛,發音和字義都有了變化。

「康」的含義是五個方向的道路都通暢。古人命名一路暢通為「道路」,一分為二有分岔叫做「歧」,十字路口通達四個方向叫做「衢」,通達五個方向就叫做「康」,通達六個方向叫做「庄」,通達九個方向叫做「逵」(馗)。人們常說的「康庄大道」就是通達各個方向的道路。所以「康」的含義就是有路子,行得通。

道路通暢了,物質和能量才可能交換、交流。各個方向的道路通暢了,才有更好的選擇的餘地,才能得到最有價值的交流,最終達到平衡。

中醫認為人不僅有肉眼可見的血在脈管里流動,還有一種無形的能量,也就是氣(炁),它在體內有蓄積、流動,這種流動是有規律的,有著各自的節奏、方向、時間。這種能量流動經過的路線稱之為「經絡」,大路為「經」,小徑為「絡」。人的先天之炁,由精化生,蓄積在丹田,流行運動在奇經八脈之中,最重要的任督二脈最終注於腦,營養神明。後天之氣起於中焦,由水谷化生,兼并呼吸之精氣,由肺而起,逐次按時行於十二正經,循環往複,並且散佈於三百六十五個小的絡脈之中,覆蓋滲透全身。

以任脈而言,上下交通,水火即濟稱為「泰」;而任脈郁阻,上下隔絕不通,上熱下寒,稱為「痞」(否)。我們常說的「康泰」,就是人體的經絡上下交通,五路旁達的意思。而「康寧」就是經絡通暢,神魂得歸,能藏於心中的意思。

總而言之,中國人對身體好,也就是健康的理念源於中醫的氣血理論,也就是說,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徒有氣而經絡不通,人會暴躁、疼痛,氣沖牛斗,血溢脈外,或出現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的瘋狂也未可知。經絡通暢而無氣力者,就像缺乏營養的嬰兒一樣,難免夭折。心理、精神健康不但要有心氣、有動力,還要想得開、想得通。現在大多數神志病的患者,不是沒心氣,壓抑過度,喪失慾望,幹什麼都沒意思,包括活著,就是想不開,鑽牛角尖,一根筋,一條道走到黑。不是不健,就是不康。

腠理——體內真氣外散之處,也是外邪入侵之處

「腠」發音同「湊」,含義也相近,有時也通假互用。「湊」的本義是水流匯聚的意思,引申為聚集。「腠」用「肉」代替「水」作偏旁,意思是皮肉聚集。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就是單個細胞簇擁在一起,形成了覆蓋全身的細膩的表皮。但是從微觀上看,每個細胞之間有細微的間隙,這些細胞和它們之間細微的縫隙就是「腠」。中醫研究細緻入微,常常涉及到肉眼不見的外部虛邪、體內真氣,所以也研究到了人體微觀結構,所以產生了「皮腠」、「肌腠」「腠理」等辭彙。

「理」的本義是順著玉石的自然紋路治玉。《說文》:「理,治玉也。」作為名詞的「理」,就是指玉石的自然紋理,也就是裂隙所在。人體不是天衣無縫,人的肉眼所見的表皮上有汗毛孔和紋理。這些紋理就是細胞之間的間隙、接縫連接拼湊而成,紋理所在也就是間隙所在,也就是腠之所在。

簡單地說,腠是肉眼不可見的表皮間隙,理是肉眼可見的表皮紋路。

腠理作為人體組織的一部分,與體內臟腑氣血有密切的關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謂:「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意思是說清輕無形的能量通行在腠理之間,沉澱有形的物質儲存在五臟之中。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醫宗金鑒》註解為:「腠者,一身空隙,血氣往來之處,三焦通會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膚藏府內外井然不亂之條理也。」佛家說人體是個臭皮囊,可是活人是個充氣的皮囊。充斥在體表甚至散發到體外的氣,中醫叫做「衛氣」,是保衛、護持的意思。衛氣的來源一是人體元精所化,通過三焦散布到腠理,二是水谷經過消化,加上呼吸的清氣,通過肺的宣發,散布在體表。

腠理的開合則受衛氣的控制,因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靈樞·本藏》言,衛氣能「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還說「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靈樞?脈度》謂:「其流溢之氣,內溉藏府,外濡腠理。」分肉是肌肉間隙,腠理是表皮的縫隙,肥是飽滿充盈的意思。如果把細胞比做山的話,腠就如同兩山之間的山谷,理就是多個山谷連接成的溝壑。腠理肥,則間隙小;腠理疏,則間隙大。大多數女性關注的皺紋的問題,其實就是元氣或者說衛氣不足,導致皮膚失去彈性,腠理疏鬆所致。與其去做手術拉皮,打肉毒素殺死神經,搞一張沒有表情的面具鬼臉,不如溫補丹田,涵養元氣,疏通三焦,充盈皮膚。

外部環境寒熱變化,影響腠理開合。《靈樞·五癃津液別》謂:「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氣。」

內部環境,特別是心境也會影響腠理開合。《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謂:「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

腠理是體內真氣外散之處,也是外邪入侵之處。《靈樞·百病始生》說:「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於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所謂虛邪就是無形的邪氣,也就是細微的肉眼看不見的邪氣。俗話說:眼見為實。肉眼能夠看到的,包括藉助顯微鏡能看得到的細菌、病毒都是實邪。虛邪能夠從看似無縫緻密的腠理侵入人體。

就防病而言,腠理緻密,開合自如是關鍵因素。就治病而言,疾在腠理,早期治療至關重要。成語「防微杜漸」,可以作為腠理的一個很好的註腳。(文章有刪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認識中醫,不妨從「四小經典」開始(建議收藏)
認識道教從這裡開始
中醫對月經的認識
認識腫瘤從這裡開始
認識認識鵝口瘡
別以為自己認識字,就代表認識了漢字
認識東亞經濟模式
中醫文化:中醫是怎麼認識「濕」的
中醫對鼻與鼻竇的認識
殺手古德《認識》
中醫對癌症的認識
想知道古中醫是怎麼認識中暑的嗎?
中醫對養生的認識
王者榮耀看圖識英雄 都認識絕對是老司機
中國人何時開始認識西方
正確認識滿清王朝對中國的貢獻
認識華夏瑰寶珍惜偉大中醫
中國神秘文化之,帶你認識認識風水學的祖師爺
王明珂:剝開歷史認識的老繭